《年代往事》
第38节

作者: 风干龙虾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今天明明是说让他们两个来的,自己为什么一冲动就跑过来了呢?
  下次,下次打死自己也不揽这差事了。
  这位赵胜利、赵村长又一次在心里给自己打了个保证。
  韩立来到河边的时候人正多呢,洗衣服、洗菜、小孩抓鱼摸虾、玩水的都有。
  “韩知青,你这是要做什么呀?”
  “我那边不是新院子吗,捡点石头砌条路出来,省的下雨后沾脚。”
  “你这孩子就是虎,那人多走走地面不就瓷实了吗?”
  “家里就我一个人走,猴年马月才能踩瓷实呀,我还是先弄点石头吧。”

  “那你给自己娶个老婆不就成了吗?反正伱要是想娶还是很容易的。”
  “韩知青,我觉得你还是娶个老婆吧,要不然以后有你受的。”
  韩立?
  “你是不知道,等到下雪以后咱们村里热闹着呢.。”
  “可不是吗?出门冻死,老是在炕上待着闷死,那这两口子可不就剩。”
  “俺听说有的家跟杀猪一样,。”
  韩立惹不起、惹不起,真心惹不起。
  这些大婶后面的话就像车轱一样直接辘碾在韩立的脸上,让他这个孩子不情愿的逃离了现场。

  韩立换了个地方捡石头,在他背到第四趟的时候就听到知青院那边热闹起来。
  看来新知青已经被领回来了,不过这个热闹劲好像有点不一样。
  韩立这边把石头往院子里面一放,然后就去洗脸换衣服去了。
  等着一会孙勇过来叫自己吃饭,毕竟他可是出了粮食的,一会的晚饭不吃白不吃。
  原来这次赵村长领着新知青直接进了院子,没有让两位知青队长代劳。
  他一进院子就把知青院的所有知青叫了出来,想要开一个短暂的小会。
  让老知青帮助一下新知青,毕竟仓库里面的粮食不多了,他想要留给在秋收时期更能出力的村民,一切只要熬过秋收就好,那时候他争取不让这些孩子们饿肚子。
  “咱们上河村生产大队今天又来了几位新知青,大家呱唧呱唧。”

  赵村长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亲自把人送进知青院?难道这些新知青里面有什么背景通天的人物?尽管老知青对村长的所作所为一脸蒙蔽,但是大家比较配合的鼓起了掌。
  “新来的知青还需要你们这些老知青在日常中多多帮衬一下,努力克服现在所有的困难,要学习先进同志的好榜样,随时随地都有一个奉献的心,多做好人好事,努力提高自我,让知青这两个字在这里发扬光大,好了,孙勇、江小丽你们两个知青队长安排一下他们,等下到支部预支一点的口粮,就这样吧。”
  赵村长说完以后转身就离开了知青院,这让大家更疑惑了。
  村长这架势不像是给这里面的人撑腰呀,倒是有那么一点甩锅的意思。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个知青队长先要安置好他们的住宿,这也是他们对头疼的时候。
  有人说既然当知青队长这么头疼,村里面还不多给粮食,他们这是图什么呀?
  这个呀,就跟有些年高中时期抢着当班长一样,因为考大学的时候有班长加分项。
  他们都是想要回城,或者上工农兵大学的人,所以这点在档案上面就变的很重要了。
  这次他们没搞什么当场互相介绍,而是直接把新知青领到了各自的房间里面。
  跟孙勇、江小丽猜测的一样,新知青一进屋就开始嚷嚷对这里的各种不满意。
  有的人因为老知青把好位置全占了不满的,有嫌弃太挤不满的,总之各种理由都有。

  他们两个就在一旁看着,等他们吵的差不多的时候才站出来说话。
  “咱们知青院就是这个条件,你们就算吵破天都没用,炕上的位置这个要讲个先来后到,有人愿意跟你们换也成,没人换你们就是能在剩下的地方选,要是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出去建房住,想盖五间大瓦房都可以,这个前面已经有三个知青给大家打过样了,他们现在都有自己的房子、院子,日子过的可舒服了。”
  “队长,这自己盖房是怎么说的?”
  孙勇看向这个问话的女知青,她身边站着一个九成九相似的双胞胎姐妹。

  这两个小姑娘都带着手表,穿着白碎花的连衣裙,脚上踩着满是灰尘的小皮鞋。
  这一看就知道她们的家庭条件相当好,跟前面的韩立、郝红敏、杨秀英是同样的人。
  于是孙勇在心里面郁闷了一下,这下乡的条件已经内卷到这种地步了吗?
  这让他们这些普通家庭出身的怎么办?万一要是有上学名额怎么办?
  尽管孙勇在心里面嘀咕,但依旧如实的回答了她的问题
  “这个详细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你们在预支粮食的时候可以问村长,或者等吃饭的时候问当事人。”

  “对了,你们是第一天来到上河村生产大队,按照咱们知青院的规矩,今天晚饭我们老知青给你们这些新人做一顿欢迎餐,吃饭的时候所有知青都在,大家刚好互相认识一下。”
  听到孙勇这么说,新来的知青也不闹腾了,认命般的把被褥、行李放好。
  然后跟着两位队长往支部走去,新知青在路上跟他们打听着上河村的情况。
  孙勇和江小丽也是知无不言,充分的当好了一个新人指引者的身份。
  这时候赵村长正在跟梁大队长他们吹牛掰的,他带回来七个知青跟打了胜仗一样。

  但是说到预支粮食问题的时候,赵村长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梁大队长:“这次就让俺来说吧,咱们按照规定给他们足额,但是每个人只能预支一个月的口粮。”
  “秋收之后你们的工分先还上预支的粮食,剩余多少工分就能分到多少粮食,这时候你们要是感觉粮食不够未来一年吃的话,那时候才可以用钱在村里买一点,但是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大队不可能一直给你们开着这个口子。”
  在听着梁大队长讲话的时候,孙勇有点明白刚才村长的意思了。

  他已经下乡三年多了,深刻知道秋收时候吃不饱的下场。
  吃不饱饭就没力气,没力气就挣不到工分,挣不到工分明年一年都要抠抠搜搜的。
  这根本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一般人很难跳出来。
  而且秋收的时候村里面的人都是被当成牲口来用,村长、大队长、小队长恨不能拿着鞭子赶着大家干活。
  想到这里孙勇浑身轻微的颤抖了一下,跟他搭档的江小丽也好不到哪去。
  学习先进同志的好榜样,有一个奉献的心,多做好人好事?

  那首先自己要能过下去,自己都过不下去说什么都不白扯。
  反正牺牲自我成全他人孙勇是不会做的,两名知青队长对视了一眼,随即让自己的视线看向地面上的蚂蚁。
  这些猜测他们不能说,要不然坏了村里的事就糟糕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村官权利很大,档案上的好坏全都是他们一句话。
  他们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粮食还剩多少,能不能坚持过这个秋收。

  自己能不能在村里面预支点粮食,不行的话就要抓紧时间去县城买点粮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