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谷子』--内修,管理,权谋,辞说》
第3节

作者: 鬼谷幽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句是讲如何运用人力(也包括物力)的,这是用人(和用物)的总原则。但是,在用人(和用物)上是需要根据情势来决定的,所以,在解释上也要考虑“情势”这一潜在含义。我先从字词来分析。
  审察。
  审。审问,审视。
  察。考察,观察。
  先后。有三层意思:
  1 事物存在发展的先和后的时间顺序,和,处理应对上的时间顺序。

  2 人才,在才性和谋略上的先和后的任用选择顺序。也就是:根据目前情势,什么样的人才或谋略是比较适合或次等适合的,哪些是不适合的;
  3财物,在材性上的先和后的优劣顺序。
  度权量能。这组词意义很丰富,我们分别来解释一下:
  度。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考虑,打算。
  权。秤锤,是测量轻重的工具,衡量。还可以解释为: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有利形势;权变,谋略,变通。
  量。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估计,揣测。
  能。才干。
  从用人的角度讲,“度权量能”解释为:详细全面考虑人的权谋策略,仔细估计人的才干。从用物的角度,就是:全面考量财物的才性和特点。

  校。比较;查对。
  伎巧。技巧,所掌握的技术和机巧。
  “校其伎巧短长”:比较人所掌握的技术和机巧,哪方面比较擅长哪方面比较弱短。目的是:用人(或物)所长避人(或物)所短,争取人(或物)的最优化使用。
  本句话的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要根据情况权衡利弊,有重点有计划有先后顺序地去应对:该先处理的先处理,能缓一缓的先缓一缓;该重点处理的就重点处理,无关紧要的就先放一放。处理策略制定了以后,再选择最合适的人动用最合适的财物去具体实施。在人才的任用上,要根据人的才性和谋略等,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在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物的运用,同理)。

  鬼谷先生强调人人皆是才,万物皆有用;关键在于领导怎么用。在识人用人上的讲述是贯穿于《鬼谷子》全书之中的,用了大量的篇幅。而在《捭阖》《飞抠》《中经》等章节讲述的相对比较集中。识人用人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们回头来看看鬼谷先生对“圣人”的定义:
  圣人—管理者,用辩证法的理论和技术来管理人、事、物。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者依阴阳的辩证理论、捭阖的技巧去管理、处置、整顿、统御、调控一切人、事、物,达到救亡图存。
  最后,我们讲一讲“圣人”对于这个领导地位的取舍问题。也就是圣人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否出山?何时出山?选择辅助谁?如何取得施展才华的舞台(领导地位)?何时离去?等等。
  关于“圣人”的去就遇合,也是贯穿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方面内容在《捭阖》《内键》《飞抠》《忤合》等篇章中讲述的比较集中。

  圣人,自身必须有德有才,但是,光有德有才是远远不够的,不然,也只能平淡一身,默默无闻地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黄石公的《素书》有一段话: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明重于后代。”
  这段话讲了圣人的两种结局:遇与不遇。对于圣人,不能遇合而默默一生,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鬼谷子》更加积极一些,鬼谷先生提出:圣人要主动寻求合适的君主并取得君主的绝对信任(取得平台),以求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造福百姓。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不是谁说了算的。我也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我得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即使我选择了为你服务,我也是可以随时离开的。
  另外,在《抵戏》篇中鬼谷先生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抵而得之”,还列举了三王事迹(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作为论证。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造福百姓,可以取代原来的君主,自己成为第一领导人。这个思想是对儒家道统和封建王朝统治的一个猛烈冲击,也是被后代腐儒批判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期:2012-02-16 17:59:02
  第2讲:《捭阖》-纲领:捭阖与识人用人。
  继续讲解《鬼谷子》首篇《捭阖》篇中的内容。紧接着以上内容,接下来主要讲的识人和用人的依据,方法和原则。本书之所以被众多的管理者重视,是因为书中有大量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识人用人是管理上的重要命题,这方面的内容也是贯穿于全书始终的。《捭阖》篇是全书的纲领篇章,识人用人这个命题既出现在“圣人”的定义中,又在这里专门阐述,足见鬼谷先生对此的重视程度。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
  这段话讲的是:识人和用人的依据。
  人和人是千差万别的,有的贤惠,有的不肖;有的富有智谋,有的愚笨;有的勇敢果断,有的胆怯懦弱,等等。正因为有这些差别,所以才要识别,才需要量才录用。用人的原则是什么呢?对贤惠的,富有智谋的,勇敢果决的,这些可堪任用的人,要进用他们,给予相应的职位和权力,让他们尊贵;对不肖的,愚笨的,胆怯懦弱的,这些不堪任用的,要不予重用或贬退他们,只给予低贱的地位(鬼谷先生也提倡:用不肖和愚怯。但是,要用在适当的位置和时机)。

  无为以牧之。
  这里的“无为”,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活用。
  无为,顺应大道而为,不妄为。
  牧,本意是放牧,这里引申为任用,管理。
  这里鬼谷先生告诫我们:

  任用人才要根据人才的性格特点,德行才术,长处弱点,忠诚度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把人才用在最恰当的岗位和任务上去;扬长避短,促使人才的最优化发挥。无疑,在这里鬼谷先生也是对“任人唯亲”和“职位世袭”的一种批判。同时,这个“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在里面,就是:培养了得力的可信任的干部以后,把这些干部放在最适合的岗位上,领导人就可以分派任务给干部去完成,自己就可以轻松自在了。

  无为以牧之,是鬼谷先生用人的最大原则。
  “无为”的基础是什么?主要有两个:
  1人才的才性。识人是用人的基础之一,只有充分了解了人才的才性,你才能知道这个人才适合于什么岗位和任务,适合于用在哪里和用在什么情况下。
  2 形势和任务。要用对人,对形势和任务的认识必须是准确的,只有对形势和任务明确以后,你才可以有目的地去选用合适的人才以任命。
  用相才去统兵冲锋而用将才去执笔断案,这无疑是领导最重大的失误。对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对人才的错误使用是最重要的错误。
  日期:2012-02-16 18:08:07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这句话讲的是:如何考察人才的才性。
  审,审察。
  定,确定,证实。
  有无,才术之有无。

  虚实,性行之虚实。
  嗜欲,爱好和愿望。
  志意,志向和意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