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花影:七个故事连缀起一部日本版女人宫斗大戏》
第22节作者:
无翼的天际 日期:2012-03-01 09:32:14
第三篇 平安双璧 之 枕草絮语
1.浮梦(3)
这样的窥视意味着一段恋情的开始。在真正的婚嫁之前,男人与女子都无从以合乎礼仪的方式与对方会面,窥视便成了一种不成规定的规定。说来好笑,无论是骄矜尊贵的千金还是风度翩然的公子,窥视者与被窥视者似乎早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所谓“窥视”也不过是在侍婢与奶母面前做出个样子罢了。想到这里她便自觉好笑,青竹帘笼下那余留的一截,自然也是故意为之了。
当日薄暮时分,年轻的公子遣人送来一竿青竹枝,有一纸条,打了结系在竹枝上。阿婵接了竹枝兴冲冲地送到内室,清原姬却并不动容,只是让阿婵将纸条解下,看也不看便压在妆匣之下了。直到偟夜,侍婢与奶母都已经睡下,她方才袖了妆匣之下的纸条躲入四面皆有帘帐的卧榻上,悄悄将那公子送来的纸条展开,一看,不禁莞尔。
纸上四行墨笔汉字,截取的是白乐天《长恨歌》中的诗句: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辞句了。芳华豆蔻的那些年月,她最常带在身侧的便是白居易的集子,词藻风韵都喜欢得不行,日夜捧在枕边读。这年轻的公子大约也是读过《白氏文集》的,不过这也并不稀奇。
在她所生活的时代,文人学士但凡谈及汉诗文,言必称《白氏文集》。第52代嵯峨天皇偏爱《白氏文集》,曾与文臣以白诗唱和。天子喜好影响朝野,一时间,白诗备受推崇。60代醍醐天皇时期曾任右大臣的菅原道真博学多闻、长于汉诗,对白居易极为尊崇,并极力学习、模仿白诗风格,时人称赞他“得白氏之体”。醍醐天皇还在朝中设立讲座,由汉学者为天皇侍讲《白氏文集》,此后的数代天皇都延续了这一习惯。此风蔓延,朝中文臣自不必说,后宫妃嫔并军中武将都捧着《白氏文集》研读,臣僚贵族之间诗文应和酬唱,多是化用或模拟白诗的句子,连男女之间思慕之情的恋歌,也大多能从《白氏文集》中寻找到出处。
依照当时贵族之间的婚俗,当“窥视”过所恋慕的佳人之后,公子会写下充满仰慕与思恋的和歌,系在适合四时节令的树枝上,遣身边亲近的仆从送到小姐的府上,以示欢爱。闺中的小姐要故作姿态,即使对公子一见倾心,也要做出冷冰冰的样子,不得在奶母和女婢面前失了仪态。为了自诩清高,小姐时常会将恋歌原样退还,或者是让侍婢代笔,随便写下几句应答的言辞,便让人送与公子去了。
公子收到原样退还或由侍婢代笔的和歌后,不可枉自嗟叹,而是要写下情辞恳切、哀婉动人的和歌再遣人送去小姐府上,以祈求小姐的垂青与怜爱。如此几番之后,小姐终于动容,亲笔写下答复的和歌由侍婢送出,算是表明了心意。之后,公子在侍婢与奶母的协力下遑夜进入深宅高院,得以亲近小姐芳泽——此时两家的父母也都心知肚明,此举亦不算越礼之事了。
一夜云雨之后,公子需在天明之前返家,到家后立刻提笔写一首“朝后歌”送去,感激小姐允许自己“留宿”,并述说对小姐的似海深情。按习俗,这首“朝后歌”要在清晨的露水消散之前被送到小姐的宅邸,如果没有“朝后歌”送来,说明公子对小姐不如意,两人的情缘也到此即止了。
小姐收到“朝后歌”也不再骄矜,即刻回赠一首,剖白自己对公子的倾心与忠诚,并希求公子也以这样的心来对待自己。公子收到后往往会即刻送来返歌,自然都是些海誓山盟的话语了。如此“夜访”三次,双方才算正式结为夫妇,女方家人也会将婚事公告乡里,并另筑屋室予女儿女婿居住。夫妻所生的孩子在女方家中抚养,但生计所费由丈夫一方供给。
清原姬捧着年轻公子送来的和歌,思索着白日里那攀墙窥视的男子模糊的容颜。这种以往来赠答维系的爱情美妙而充满艺术气息,却也让一些才华横溢之人难以寻觅灵犀契合的伴侣。曾经多少次,因为送来的和歌粗陋不堪,让她对那求亲之人也看轻了三分,三两年间不知回拒了多少亲事。这橘公子的四句诗文显然未见得高明,明皇与太真未曾做得“比翼鸟”,而是“一别音容两渺茫”、“此恨绵绵无绝期”啊!以此为歌,是否有些不吉利?
清原姬踌躇半夜,到底自研了香墨,置了笔笺,写下四句: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写毕,她将那纸笺叠起,悄悄塞到枕下去了。此时夜风正吹动了帘笼,清宁之夜平添了些哀愁。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