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长安------心中的盛唐》
第22节

作者: 电波青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29 23:10:25

  第21章 初雪白阑(上)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
  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杜甫《更题》
  之所以配这首《更题》,只因此诗让我心生凄凄然:杜甫晚年对荆州是十分纠结的。历经战乱逃至蜀中的杜甫并不快乐,他后来十分想去荆州,存诗为证:“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可同时他也很纠结,譬如“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诗中他明白即使到了荆州,恐怕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依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现实身不由己,总是无奈,纠结来纠结去,到他真正动身出川前往荆州时,整整过去了三年。后来他在荆沙一带走动,直到湘江上凭一叶扁舟而去,有生之年再没能回到思念的北方……

  至于这首《更题》,虽言语轻轻,但结合杜甫当时的情况,凄婉无奈顿时跃然——“真想踏着这初雪,骑马前往荆州。可又怕路上巫山冷雨,还有深秋的白帝城,让人感怀到不忍离去……”诗中心有所向却抽身不得的无奈最触动我,哪怕向往的地方也许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我想,大概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杜甫的荆州吧。我自己有,笔下人物也有,更料想你也如是。
  正文:
  终南山归来后,连伊很快便送走了回营州复命的怀玉和侯将军。
  府里内宅又安静下来,仿若与那山中的惊心动魄两个世界一般。
  连伊心里有些惦记受伤的建宁王,几日后,她约摸皇亲国戚们要去探伤的该是都去过了,自己便坐上马车,出门前往建宁王府。
  建宁王府里也是安静。深秋的天空格外明朗透彻,秋风过院,扬起漫天纷红落叶。
  建宁王此时正在书斋里半卧着读书,连伊见他挺有精神,想来伤无大碍,便安了心。而建宁看到连伊来了,也挺高兴。
  寒暄片刻后,连伊不禁嗔言那胡女行刺的荒唐,言谈间也学着长辈们摆出大唐天朝的骄傲,嘲笑了片刻那些藩国远地。
  谁知建宁王一旁却叹了口气,说道:“也是能理解的吧。这次高将军在石国都城屠城抢掠来着,老人小孩,统统没有放过。”
  连伊有些诧异,建宁见她疑惑,便多解释两句:“也正常,谁打仗不是卖命,胜仗之后的抢掠不足为奇。只是现在边军里中原府兵已经没有了,多是胡人募兵,高将军自己本身也是高句丽人。他们这帮胡人胆子比汉人粗,干事有时也不那么地道。再加上这回高将军是借题发挥,去就是去寻大食和那些小国的晦气去了。听说一开始石国请降来着,高将军也应允了,但是后来又出尔反尔去屠城去了。”

  连伊听了,不知道该如何评述,毕竟自己国家武运昌盛值得骄傲,可单是听到“屠城”二字,她就觉着血腥得不敢想象下去。
  过了半天,她只是叹了口气。建宁看把她说郁闷了,便笑笑说:“你们这些公主小姐呀,还是在长安高楼吟诗作画便好。政事实则无趣的很,哈哈。”
  少年建宁摆出一副老成模样,连伊也有些好笑,但是她确实发现了这少年无论文武,都十分优秀,于是不禁称赞道:“小王爷,说实话真没发现你竟然文武双全,日后必堪大用啊。”
  可建宁王好像并不喜欢这个话题,他没有说话,只是转头看了看窗外枯树。

  过了片刻,建宁转移了话题,有些真挚地对连伊说:“连伊呀,其实吧,有时候我觉着你也不能对生活太心不在焉。”
  连伊满是诧异。何出此言呢?
  建宁王又接着说:“其实从前李泌先生跟我们讲过,在这长安城,有很多事情,看似无奈身不由已,但还是有回旋余地的,就看你怎样去巧妙化解了。”
  连伊这时才意识到李泌那太子伴读的身份,怪不得众人都对他敬重,原来纵是这些小王爷,也如此崇敬他。可下一刻待建宁王更直白了些,连伊便再顾不及遐思李泌了。
  ——她只感到如丝如缕的苦闷暗涌了起来。
  只因建宁王说:“你真的想嫁杨晓吗?”

  建宁王看她沉默不语,便又加了一句:“干等着其实跟逃避没什么两样,终归不是个办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