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已把这种安装有射频发射器的加拿大硬币,称为“加拿大间谍硬币”。这种神秘的硬币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之间,至少被陆续发现过三次。
不过,五角大楼没有透露是谁以及为什么要跟踪这些合同承包商公司的员工。美联社说,一些技术专家怀疑,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可能制造了这种硬币。
加拿大情报部门称他们对此事一无所知。专家表示“间谍硬币”的出现确实让他们感到震惊,但他们不认为是加拿大政府在进行间谍活动。据悉,美加两国经常互换情报,两国情报部门也有密切合作。
加拿大安全情报服务局(CSIS)女发言人11日表示,加拿大方面也是刚刚获知“间谍硬币”问题,“目前,我们对上述说法的任何基地都一无所知。”
此外,一些专家虽然对这一间谍装置深感震惊,但排除了加拿大政府用这种间谍装置来监视美国国防承包商的可能。加拿大前安全情报机构负责人哈里斯(DavidHarris)表示,说加拿大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是不太可能,“我不会期待看到任何对美国的此类冒犯。”
专家们指出,硬币中的发射器很小,因此发射的范围有限。加拿大最大面值的硬币值2美元,有1英寸大小,足以藏下一个微型发射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承认,他们曾经使用过类似的美国银币来藏信息与胶卷。
美国国防部1月10日指出,这些硬币是在掌握国家机密的美国人士身上发现的。他们曾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1月到过加拿大。但美国国防部并没有透露这些神秘的“间谍硬币”是如何被发现的。五角大楼称相关细节属于机密不宜外泄。
专家称,这类无线电频率发射装置传送距离有限,通常只能在数英尺范围内起作用。但装置藏在硬币中,无疑十分隐蔽,也很难引起情报人员的注意。专家同时承认,“能够在硬币里安放这种装置的人一定掌握了很先进的技术。”
图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公开的装有间谍装置的加拿大“硬币”。在这个一元硬币中,隐藏着无法被查出来的可发送信息或拍照的装置。(CIA)
美国国防部在其长达29页的报告,对加拿大“硬币间谍”和其它间谍案发出了上述警告。这份报告还涉及到一些其它的间谍案件,如黑客袭击、用微型笔录音笔进行窃听,还是一名外国妇女唆使美国男友窃取电脑密码等。
另外一起间谍案是,一家从事胶片加工的公司,在为一个客户洗胶片时,意外发现含有美国卫星和蓝图的照片,并立即向美国联邦调查局报警。多维社注意到,美国媒体和专家在报导和分析美国出现的“间谍硬币”时,都首先提到了中国,并老话重提称美国境内有大批中国经济间谍。
一些媒体曾宣称“中国在美国境内潜藏的经济、科技情报人员无处不在,他们有可能是留学生,有可能是高科技公司的职员,也有可能是商业人士”。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日前也发布报告,称中国在美国“刺探经济和科技情报”。
报告说,中国非常渴望获得、利用各种能力和技术在其他方面运用的价值。无论在军事或者商业体系,中国都希望能够获得和采用由其他国家发展的技术知识;如果可能,就采用合法的途径,如果不可能,就采用间谍手段。通过这种方法,中国可以节省一笔巨大的研究、发展经费;更加重要的是,在必要的“由一个想法转变为现实”的时间耗费上,可以大为缩短。
报告认为,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大规模情报人员组织,该情报组织所涉及的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和国家情报。例如,“目前在美国,大约有2000到3000家中国人经营的经济公司和科技公司,专门负责收集秘密情报和专利技术信息……”。
报告说,中国还经常请求或要求那些在国外学习或者工作的中国公民,设法获取他们所能够得到的所有敏感技术信息,并将这些资料提供给中国的有关部门。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些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中国公民可以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先进的研究领域或者一些技术发展领域,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领域。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报告还指出,中国的情报人员已经给美国的反间谍努力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每年进入美国的中国交流学生和“特殊工作者”的数量都在不断上升,因此美国移民局官员很难有能力追踪这些学生和工作者的一举一动。
8.谁拥有美联储?
许多年以来,究竟谁拥有美联储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美联储自己总是支吾其词。和英格兰银行一样,美联储对股东情况严守秘密。众议员赖特.帕特曼(Wright Patman)担任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长达40年,在其中20年里,他不断地提案要求废除美联储,他也一直在试图发现究竟谁拥有美联储。
这个秘密终于被发现了,《美联储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尤斯塔斯(EustaceMullins)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12个美联储银行最初的企业营业执照(Organization Certificates),上面清楚地记录了每个联储银行的股份构成。
美联储纽约银行是美联储系统的实际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货币审计署(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报备的文件上记录着股份发行总数为203053股,其中:
洛克菲勒和库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纽约城市国家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York),即花旗银行前身,拥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
JP摩根的第一国家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拥有15000股;
当这两家公司在1955年合并成花旗银行后,它拥有美联储纽约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实际上决定着美联储主席的候选人,美国总统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图章而已,而国会听证会更像一场走过场的表演。
保罗.沃伯格的纽约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 of NewYork City)拥有21000股;
罗斯切尔德家族担任董事的汉诺威银行(Hanover Bank)拥有10200股;
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拥有6000股;
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拥有6000股;
这六家银行共持有40%的美联储纽约银行股份,到1983年,他们总共拥有53%的股份。经过调整后,他们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银行15%,大通曼哈顿14%,摩根信托(Morgan Guaranty Trust)9%,汉诺威制造(Manufacturers Hanover)7%,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8%。
美联储纽约银行注册资本金为一亿四千三百万美元,上述这些银行究竟是否支付了这笔钱仍然是个谜。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只付了一半现金,另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他们根本没出任何现金,而仅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们自己所拥有的美联储的账户上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动而已,美联储的运作其实就是“以纸张做抵押发行纸张”。难怪有的历史学家讥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既不是“联邦”,又没有“储备”,也不是银行。
1978年6月15日,美国参议院政府事务委员会(Government Affairs)发布了美国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锁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显示,上述银行在美国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拥有470个董事位置,平均每个主要公司里有3.6个董事位置属于银行家们。
其中,花旗银行控制了97个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个;汉华银行控制了96个;大通曼哈顿控制了89个;汉诺威制造控制了89个。
1914年9月3日,纽约时报在美联储出售股份的时候,公布了主要银行的股份构成:
纽约城市国家银行发行了250000股票,杰姆斯.斯蒂尔曼拥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约翰.洛克菲勒1750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