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中国必须慎重把握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节奏,尤其是金融市场(外汇、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开放的力度和节奏。重心是要抵挡国际“热钱”或投机资金的忽来忽去。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还非常不发达,监管能力非常落后,完全无法承受国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最重要的是:中国完全不需要国际热钱炒做,需要的是真正兴建企业、解决就业、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提升中国技术水平和积累人力资本的实质投资(外商直接投资)。
其五,中国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外交。首先要组织高水平的学者、严肃认真研究美国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掌控全球经济,研究国际热钱或投机资本如何能够摧毁一国金融体系,研究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探索美元本位制下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技巧。其次,中国要培养和选派一流金融人才到国际金融组织(比如世界银行和IMF),代表中国利益,阐释中国观点,密切关注美国政策取向,与美国经济金融决策层官员交朋友。美国为监督中国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开放,专门设立金融特派员办事处,常驻北京,中国为什么没有相应的举措?
评论
《货币战争》与〈天下无贼〉
评 货币战争 (图书) 这里引用中国经营报上的一段评论:仅凭“阴谋论”就想否定〈货币战争〉就想让大家相信‘天下无贼’恐怕太难。几年前的影片〈天下无贼〉到近期的畅销书〈货币战争〉还是‘华仔’与‘奶茶’之间的一段台词经典:“他(傻根儿)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 ”国际金融战“与“国际贸易战”本是现实存在的只不过‘战争’的形式有时候比较温和有时比较激烈。华尔街内幕从来就不是什么假问题。如果有人以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包打天下“货币战争”就是某种现实,这种战争,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照样存在。
相当的哗众取宠!
货币战争 (图书)真的是银行家在控制一切并制造危机,还是银行家灵活地利用了危机?可怜的作者连这个都搞不懂。基本是哗众取宠! 但是提醒了我们要注意货币的安全,躲开经济危机。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一本抄袭了欧美金融阴谋论的著作,还敢自居为创作,里面的内容确实有很多是真实,我不是不承认有些观点的错误,但是反感拿别人的著作加以总结就当做自己的首创,让人当你是个神一样,当年的李红志也就是这样造起来的。
我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事实上很多突发的事件都有内在的联系,就象我们股票市场的涨跌,每一次大跌背后都有这些寡头的痕迹,当所谓的摩根,和美林,所罗门逐步介入我们中国,套在我们头上的枷锁将越来越紧.现在美国所谓的巨头都在抛售中国的股票,这只是显现的,还有很多的外来资金正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进入中国,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上升这么快,这不是我们的产品有多畅销,而是背后的寡头正在酝酿另一场对中国的剪羊...
什么是金融,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经济泡沫,看了这本书,才有了点醒豁。建议那些挣了点小钱的人,好生去看看,那些沉浮于股海的人,更要去看看,别发财梦没实现,小钱儿丢得无影无踪。还有,看了这本书,至少能增长我们的经济和金融见识,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增强我们的危机感。如果有金融战争存在的话,那下一个打击的对象不是中国才怪!值得一读,至少能增长我们的经济和金融见识,增强风险意识和危机感。特别是对那些有了几个小钱儿的人,读一读没坏处。
序言 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么?
赵煜堃
美国财长保尔森在访华前夕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频道CNBC访问时指出,作为经济大国,“他们已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世界其他国家不会再给他们很多时间”。毫无疑问,这个“他们”,就是中国。
显然,今天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变成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和迹象都表明,庞大的中国经济航母,已经起程。
如果说,三年前政治局请几位学者进京讲授大国崛起的历史,还只是在为中国可以预见的发展作准备,那么从“崛起”到“发展”提法上的变化,就足以看出中国自信心的调整、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中央电视台那部叫作“大国崛起”的拍摄速度。
全世界都把目光对准中国:“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2040年左右,中国经济实力将赶超美国”的说法不绝于耳,似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已成定局。
然而,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么?在未来至关重要的50年内,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现有的“航速”,勇往直前么?可能影响航向、航线、航程的不可测因素又有哪些呢?
按常规分析,中国这艘巨型航母未来数十年最为险峻的航程是能否平安通过“台湾海峡”,以及在东亚相关海域能否获得制海权。但是,笔者认为,中国能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真正世界经济强国的最主要隐患,更有可能来自于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即潜在的“金融大战”的威胁。这种威胁的危险度,随着中国加入 WTO五年届满、金融业将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而日益加剧。
即将对外资全面开放的中国金融业,能够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包括实战经验,来防范金融衍生工具等一系列金融手段的“远程精确打击”么?
以海战作比:十年前,中国潜艇逼退美“尼米兹”号航母,今年10月底,中国“宋级”潜艇再次贴近至美军“小鹰号”战斗群五英里。中国在军力暂时无法与美军抗衡的现实情况下,制定出凭借潜艇战术特性遏制美军航母群的相应战略。同样,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根本无法保证,某些认为中国强大有损于自身利益的国家不会在经济领域,以金融战争的“核潜艇”,攻击中国这艘已经起航的经济航母,令中国经济发展改变航向和航程。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强国目前只是常规性的预测,并没有包括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所可能造成的破坏与阻挠的评估,比如金融战。
金融对外资开放,做个不恰当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因为军事攻击最多摧毁建筑设施消灭人体,以中国的疆域之广,常规战争几乎不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命脉的彻底损伤。而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国家防务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旦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遭到金融战打击,会迅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
历史和现实同样严峻:苏联的解体、卢布的贬值;亚洲金融风暴、“四小龙”们偃旗息鼓;日本经济仿佛被灌了迷魂药似的一蹶不振。我们是否仔细想过:这一切只是偶然或者巧合?如果不是,谁是幕后发力的真正推手?谁又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暗算的目标?最近几个月来,前苏联的特工和能源大亨、欧洲的银行家接二连三被暗杀,这和前苏联的垮台有没有联系呢?决定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政治改革还是金融打击?
这不能不令人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防御能力担忧,进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担忧。即便暂且搁置人民币汇率和一万亿外汇储备不谈,那么国家层面的、国与国之间游离于正常金融秩序视线之外的政治热钱的博弈,中国到底处于怎样的态势,这不能不成为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华文明的善良隐忍,中国反复表达的“和平发展”的理念,能够抵御一贯具有颠覆性和攻击性的“新罗马帝国”的金融入侵么?在现实层面,中国目前是否具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储备,足以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攻击呢?如果遭遇隐形的金融核讹炸甚至核攻击,分布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国“海龟”中,会出现钱学森和邓稼先这样的国家栋梁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