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日当中--大唐帝国的扩张》
第4节作者:
醉罢君山 与此同时,另一股起义军首领梁师都也积极向突厥靠拢,始毕可汗乐意看到隋帝国陷入四分裂的局面,这样对突厥最为有利,于是封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突厥军队在梁师都军队的协同下,入河南、破盐川。
在榆次起兵的郭子和,只有两千骑兵,势单力薄,也不得不投靠突厥,始毕可汗又慷慨地给了一个“平杨可汗”的头衔,但是郭子和没敢接受,只得改封为“屋利将军”。
曾经归附隋帝国的突厥,此时羽翼丰满,雄心勃勃。由于隋的内乱,许多原本归附隋帝国的国家部落,也纷纷转向归附突厥。此时的突厥拥兵百万,拓土万里,俨然成为霸主,愈发不把隋帝国放在眼中,此为突厥力量之鼎盛时代。
在一片造反声中,李渊也奋起雄霸天下之心,挥戈上马,但首先考虑的便是对突厥的妥协。始毕可汗来者不拒,显然,在始毕可汗看来,李渊也是一个可以操纵的木偶,他要用幕后的手,操纵几个木偶去打垮隋炀帝的王朝。
从李渊起兵到攻克长安,突厥前前后后提供的援助不计其数,而且使李渊的后方得以安全,而且与突厥结盟的刘武周、梁师都等军阀也没有在背后插上一刀。
然而,突厥决不会做赔本的生意。付出之后,必定要连本带息收回,对此,已晋封为唐王的李渊怎么能不感到不寒而栗呢?
二、新皇帝的心病
618年,江都,现在的扬州,烟花三月。
隋炀帝杨广也郁闷。自从他南下江都以来,北方中原叛乱不断,都城长安都被李渊捣了,还立了个杨侑当傀儡皇帝。“他娘的,”杨广骂了一句,“我这个皇帝还没死呢?还轮得到你来立皇帝?”
这些时间来,杨广心情很是烦躁,每天听到的尽是各地造反的消息。不听也罢,还不如躲进温柔乡中,与千余名如花心玉的姬妾轮番饮酒作乐,他希望没有未来,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让他永远永远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可是一到晚上,他总是神经兮兮地望着夜空,略通占卜星相的他用东吴方言怅然对萧皇后说道:“外间大有人图侬。”侬就是“我”的吴音,外面想算计我的人多的是,萧皇后听了之后露出了悲戚的神情,杨广赶快加了一句:“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长城公就是南朝的陈叔宝,亡于隋被封长城公)然后又倒满酒杯,喝得大醉不省人事。
又有一回,杨广照着镜子,顾影自怜,回头对萧皇后言道:“好头颅,谁当斫之?”萧皇后听得惊惶万分,杨广却突然笑着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哎,看来没去当哲学家真是这个皇帝的不幸了。
三月十一日,杨广这颗好头颅再也没有顾影自怜的机会了。
他的部下哗变,杨广被缢杀。
看热闹的人多了,都希望杨广死掉。杨广死了,大隋王朝的气数便终结了。
日期:2008-5-27 14:09:42
(大唐突厥争霸战-8)
四月,萧铣自立为皇帝。东起九江,西达三峡,北自汉水,南至交趾皆为萧铣所有,拥兵四十万。
李渊坐不住了。
当然,他没忘了挤几滴眼泪,恸哭了一场,以哀伤的口气说道:“我事奉人主,却不能前往相救,愧为人臣啊,思之心痛啊。”
谁都知道,随着隋炀帝杨广之死,权力留下真空地带,萧铣已经不失时宜登上帝位了,李渊岂肯落后?于是一出禅让的闹剧上演了。在推推让让之间,年仅十四岁的隋朝皇帝杨侑终于将皇冠戴到了李渊的头上。
李渊只用了一年多,便把皇帝的宝座搞到手了。这一年(618年),是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年,但是在这种乱世之中,皇帝的头衔似乎并不能吓倒天下的英雄,一时间,皇帝有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冒出来。
在李渊之前,刘武周、薛举、萧铣都已经自立为皇帝。在李渊之后,杨侗在洛阳被立为大隋皇帝;宇文化及称帝于魏县,国号为许;朱粲称帝于冠军,国号为楚;凉王李轨也不甘示弱,改王为帝;至于大大小小的草头王,更是不计其数。
对手太多,也太强。大唐皇帝李渊不得不继续与强大的突厥保持同盟关系。
中原战乱,突厥成为避难所,大批的难民涌入突厥,原本归附大隋帝国的许多小国转而归附突厥,使得突厥的势力极剧地膨胀起来,开始通过扶植军阀以达到控制中原的目的。
从李渊起兵到登上帝位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突厥人给予他武器、马匹、粮秣、人员上以极大的援助,而最重要的,是解除了他背后的巨大威胁。
李渊并不想当一个由突厥人操纵的木偶皇帝,但他还没有实力与突厥抗衡,他还要韬光养晦,忍气吞声。
突厥人并没有把李渊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李渊也不过其摆布的众多棋子中的一颗罢了。自恃有功的突厥使者每到长安城,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五月二十七日,在李渊登上皇帝宝座后的三天,突厥使臣骨咄禄抵达长安城,向唐朝新政府致贺。李渊以最高礼仪迎接突厥使者,在太极殿举行盛大的宴会,款待骨咄禄,并且奏九部乐。
九月,骨咄禄第二次出使长安,这次李渊甚至把他拉到自己的皇帝宝座上,与自己并肩而坐。一个突厥使臣尚且可以在大唐的皇帝宝座上过一把瘾,突厥的可汗岂不是成为太上皇了?
李渊越是谦恭,突厥人越是趾高气扬。
当然,李渊表面上谦恭,内心深处则有自己的打算。
在突厥分裂后,北突厥在始毕可汗时代,实力超强,但西突厥则处于低谷。西突厥原本已经臣服于隋帝国,但是随着隋帝国的四分五裂,他们也胡乱找靠山了。西突厥有个小可汗,名叫达度,先后投靠李轨、曹琼等割据一方的军阀,最后他决定归顺李渊的唐政权。
过了一段时间后,西突厥的前任大可汗达漫,也脱离自立为皇帝的宇文化及,投靠唐政权。达漫原来是西突厥的可汗(事见前),可是当他到隋王朝进行朝见时,隋炀帝把他扣留下来,不让回国,结果达漫的叔父射匮便被拥立为西突厥的可汗。
对于达漫的来降,李渊非常的高兴,把达漫封为“归义王”,作为回报,达漫将稀罕的大珍珠献给李渊,李渊谢绝了这份重礼,他说:“大珍珠固然看至贵的宝物,然而朕认为更加贵重的乃是可汗的诚心,与此相比,珍珠不足为贵。”说罢将珍珠交还给达漫。
西突厥与北突厥势不两立,而李渊明目张胆地以纳降西突厥的重要人物,这无疑给北突厥的始毕可汗发出一个信号,始毕可汗隐隐察觉到李渊决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弄的木偶。
日期:2008-5-28 17:16:33
(赫日当中-9)
始毕可汗决定对李渊施加压力。
李渊称帝后的次年(619年),始毕可汗率众大举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夏州(陕西横山县),此时臣服于突厥的梁师都派出军队与始毕可汗会合。始毕可汗又拔出五百名骑兵,给另一位亲突厥派的土皇帝刘武周,准备向李渊的发家地太原发动进攻。
皇帝李渊得知这个消息后,忐忑不安,如今群雄并立,他并没有占据优势,如果此时强大的突厥军队卷入战争,那么后果难以预料。不如花钱消灾罢,于是派右武候将军高静带上大量的银子,准备前往突厥国内贿赂始毕可汗。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突厥一代雄主始毕可汗病死。
出使突厥的高静正抵达丰州(内蒙古五原县),李渊急令高静停止前进。既然始毕可汗已经死了,正好可以将用于贿赂的银子省下来。便下令高静将所携带的银两全部充入丰州的府库之中。
可是突厥依然强大。
始毕的弟弟继任可汗,称为处罗可汗。处罗可汗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始毕刚死,唐政府的态度便转了一百八十度,这不是轻视我突厥么?新可汗马上点兵拜将,指师南下,一时间,北方边境上又是燃烽火警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