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非常人物》
第1节

作者: 笑面阎王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2-23 19:47:00
  在初一,历史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元谋人始,我就喜欢上了历史,知道了种花民族的起源,深感中华五千年文化之博大精深,于是生活中经常喜欢拿一本历史书作为消遣。自今算来,也有十年矣!我爱读中国历史,每当看到里面描述的非常人物就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那心情如获珍宝,有时忍不住大笑起来,哈哈。所以不时的有一些小小的感慨,现今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虽说 很不专业,甚至狗屁不通,但既然吐出来了,那么就当它是个屁。“以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亡;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此言真矣!

  我读史几年发现历史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仿佛存在着某种规律,当然,这不说也是多数人都知道的。比如说,汉朝与明朝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然具体如何相似,在下懂得不多,有兴趣的高人可去研究。还有比如当今社会,有人把其比作宋朝,宋朝,众所周知:乃富而弱也!我不知其比喻对不对,毕竟我不是专家。
  现在我要说的这种装疯,我在史书上发现三处,都是同出一辙。我想这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位高人用过,其它二位可能是某些人为神化他们的历史地位,而强加上去的。具体是怎样装的,听我慢慢道来:
  此术分为三步:第一步:非常人打扮。
  此招大家都能想得到,就是穿得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说话颠三倒四,甚至见人非打即骂。如果你进而视之,聪明点的话,就会说此人乃装疯也。此人是在装疯,但他发现你是个对手,于是和你继续玩下去。所以第二招就出现了。
  第二步:行为异常。
  但你怀疑他是在装疯时,你会暗中派人监视,看他究竟是不是真疯了。你就会看到他施展第二招了,具体操作步骤是这样的:大热天,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抱着一个“尿桶”,穿着个大棉袄,坐在火炉旁,全身哆嗦,上下两门牙不停地打架,口中不停地念叨:“好冷呀,简直要冷杀我也!”于是你会稍微改变一点观念:莫非此人真疯矣?此时,第二步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第三步,也是最惊人,最经典的一步,一个扭转全局,转败为胜的一步,那就是:吃狗屎。
  当你还有一丝怀疑时,你还是会派人监视他的,于是你的探子跟着他走街串巷。他会在你的探子面前展现出一丝不挂,沿街乱跑,逢人就骂的现象。当你的探子跟着他进入一个旮旯时,会发现他捡起一坨狗屎,他将其放在两目之间,脸上绽放出得意的笑容,口中惊人地说:“咦!麻花,此乃吾终身追求之美味佳肴也!”说完迅速放进口中,不停地咀嚼,同时还说好吃,真好吃!

  哈哈,当你的探子将这种情况报道给你后,君乃会感叹:“此君果真疯矣!”吾的回答是:“嘿嘿,此君未疯,乃城府大深矣!”
  第一步,衣衫褴褛,逢人就骂,随都会;第二步,他抱的尿桶里乃全是冰也,如果叫我去抱着,坐在火炉边,我也会全身发抖,牙齿打架,说冷的;至于第三步,那就更奇了,狗屎是用面粉做得,虽说称不上美味佳肴,但也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么臭。
  呵呵,诸君都被骗也!此术在史书上看见朱棣用过,当然是为了防止他人知道他篡位的野心;其次是袁凯用过,据说是知道得太多,为了逃命而想出来的,还有就是在电视上看到乾隆的一个儿子也用过,当然,原因与朱棣相同,这可能是那些写小说的为了情节好看,效仿朱棣的。至于袁凯也可能是借鉴朱棣的。当然,此术创造可能很早就有了,只是后人相互地模仿,还有可能就是只有一个人用过,而其他的都是一些人篡改的。

  呜呼,最后的结语就是:此此君未疯,乃城府之大深矣!
  日期:2012-02-23 19:54:13
  在百度上搜索出的记录是这样的:“袁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博学多才。洪武四年(1371年)被人举荐当了御史,颇受皇上信任。一次朱元璋又要杀很多人,命袁凯把案卷拿给太子复查。太子一向主张宽和、仁政,这一次对老爷子要杀那么多人依然表示反对。袁凯将太子的意见回奏给朱元璋,没想到朱元璋却给他出了一个要命的难题:“我与太子谁对谁错?”袁凯胆子再大也不敢说谁是谁非呀,不得已只好作答:“陛下执法那是正义的需要,而太子主张不杀也是宽政。”听了这个回答,朱元璋遂以“老猾持两端”恶之。  

  袁凯害怕遭到诛杀,佯装疯傻。朱元璋就命人用锥子扎他,他咬牙忍着疼。回到家里后,他又把自己的脖子用铁链拴住,整天疯话连篇。朱元璋仍不相信,命人暗中监视。探子见他在墙边吃狗屎,回报,朱元璋才相信他的确是疯了。其实,袁凯吃的并不是狗屎,他知道朱元璋要派人来监视他,所以事前准备了一些点心,捏成狗粪状的段段撒在墙边。  

  袁凯因“疯”辞官,离开了提着脑袋过日子的是非之地,落了个善终。”
  日期:2012-02-23 20:00:43
  呵呵。看来稍有不同,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版本,但是袁凯为了保命二装疯这件事肯定是有的了。
  要说装疯卖傻,我可是专门研究了一下,发现他们的鼻祖是箕子。嘿嘿,箕子,大家都知道,他是围棋的发明者,我觉得也是装疯卖傻的发明者,也是鼻祖。看来此君不但智商高,而且情商也超群呀。哈哈哈。。。。。千古难得的人物,可以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大!
  日期:2012-02-23 20:48:13

  关于箕子装疯,《史记》上时这样记载的:“。。。。。。纣淫乱不知,微子数言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逐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可见箕子在商朝时就懂得这一招了,在昏暗的领导面前,不想做坏人,当时又不想得到千古骂名,为了保命就得装疯卖傻。
  百度一下,查到一片关于箕子装疯的文章,但是又与《史记》中记载的稍有不同。那个人是这样描述的:“在一次读书后,还不是天子的殷寿拉着箕子的受说:王叔,我们一起出去郊游如何?你看,现在春光正是明媚的时候,乘着年轻,我们何不逍遥快乐一番去啊。箕子虽然是叔叔,但是却也是臣下,他又怎么可以拒绝当今太子的要求呢?于是箕子也只好从命而去。

  这个殷寿,当时的年龄也就在八九岁上下,可是他要比同龄的孩子发育要早,在这个时候已经出落的很是聪明伶俐了。长相也高大威猛,全不似那些懦弱娇惯的孩子一样,他是一个很有见解和主见的人。在他和那些伙伴玩耍的时候,一种与生俱来的霸气就足以震慑那些也是大贵族的子弟,让他们在还没有明白君臣上下之前就先臣服给了殷寿。而这些大贵族的子弟以后就是殷商统治的骨干。他们对殷寿的服从是在幼年就打下了根基的。自然,虽然箕子要比殷寿年龄大上十来岁,但是他也不敢随便地冒犯这个殷寿。

  王子殿下要去郊游,可不比一般的学生外出,带上一个挎包,里面装一点干粮和饮用水就成。殷寿殿下要去郊游,他首先要他的总管给他准备一双象牙的筷子。而箕子正好看见了这个事情。在离开王宫会自己家的路上,箕子唉声叹气,他对他的车夫说,车夫是箕子的亲信,也是他的妻弟:
  “哎,我们的这个王子,要是当上了大王,商朝的日子够得受的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