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外企 - 我做会计好多年》
第49节作者:
LG漫步时光 虽然我把这个见面还是当成是某种意义上的面试,但可能FXD也明白我对这家公司的兴趣没那么大,所以他很细心地规避了一上来就让我介绍我的情况,而是很主动地向我介绍这家公司的背景情况,包括历史沿革、现有股东和管理层的情况、过去的业务情况。而有些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向我介绍的公司战略转型,他们居然是想做和短信有关的增值业务,这个一下子吸引了我。
前面我已经提到了2000年前后短信这个业务在中国还基本上不为人所知,而我在那时就感觉这个业务一旦开始,将是很有“钱途”的一个产业。这个大概是我从工作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次“眼光独到并准确预测”的一项赚钱的业务了,呵呵。我当时就曾经想,如果离开BBB,我要去一家公司,能做短信增值业务的,这个做好了,是个可以赚钱的商业模式,是可以真的拿得出手去上市的。
而这家公司的网站也好,从我朋友那里听来的也好,他们是一直在做电话声讯平台软件开发,现在想转做一个门户类网站,我当时觉得这2个业务都太不靠谱了,尤其是做门户类网站,不是找死吗,能做的过新浪、网易?
不过,从FXD嘴里说出来的,是完全另一个故事了。他跟我说,电话声讯软件开发前途不是很好,做门户他们也觉得做不过现有的几家大公司,因此他们一直在寻找新的业务。而短信是他们认为下一个应用热点,他接着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短信,当我跟他说我知道而且会用,他很惊讶。
我问他用短信做什么,因为只是端到端的话,赚钱是运营商,和他们没关系。他说考虑做类似天气预报、航班信息、股票等等,我觉得和我一直以来想的和切合,那一刻,我突然对这家公司有了点兴趣了。
日期:2009-8-9 9:08:00
FXD不愧是知名的律师,接下来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为了做这个短信增值服务,他们都做了什么准备来转型,这公司有什么优势,不足在哪些方面。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还是很客观的,但前景描画得也是很灿烂的。
即使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可以说,如果那个公司真的是按FXD所描画的那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再辅之以合适的人才,他们今天可能真的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之一。但为什么他们没能做到,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是我在AAA和BBB那样的公司感觉不到的,因此我觉得他们失败的教训,对我而言却是特别宝贵的经验,直到今天,我在现在这家公司,还是能看到那家公司的影子。
都说历史某种程度上都是在重复,说得积极一些就是螺旋形上升。所以,我现在往往比很多人能更快地一下子看清一个所谓的“idea”到底是不是忽悠,都是得益于那家公司失败的教训。
这些先放着不说。
那时候我虽然很想到高科技行业工作,但也从很多渠道了解到即使是在美国互联网热得发烫,但是其中大部分公司没有一个现实的赢利商业模式,所以很多公司也许会面临生存问题。而这家公司的现金流怎么样,他们能实现赢利前能坚持多久,我是最关心的。
我就问FXD现在公司的财务状况怎么样,据说的那笔融资到底是否到位了。FXD略有迟疑,但仍旧很流利地回答我说,融资的法律程序已经没问题了,现在VC的钱都有,还有一些技术上的小问题。他的霎那间的迟疑,还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只是没有说破,就继续问,我通过什么途径可以了解一下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如我是否能看看报表,或者了解一下公司的资金状况。FXD说,这个他要跟其他股东商量一下,毕竟我还不是公司的人,敏感的资料不方便给我看。
道理上讲,FXD这话没有错,我也没有办法反驳。但我至少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肯定不是那么地好,要是很好的话,他又希望我到这家公司来工作,他怎么也会披露一些情况给我的。那一刻,我想还是算了,这个公司不太靠谱。所以我跟FXD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吧。
FXD说行,还说,我们真的是很需要一些有大公司管理经验的人来,职位和薪水都好说,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也可以先说说你的期望值,一般情况,我觉得问题不大。我听了这话,更觉得有些离谱。
告别出来,大概是快9点了。在电梯里,还碰到了其他公司的人。几个看上去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挂着公司的胸牌,那时候在北京,好像只有外企和高科技公司的人外出脖子上还挂这个。这几个年轻人估计还是很为他们公司自豪的吧。他们公司的名字一看,就是个网络公司。我以为他们是刚下班准备回家的,但听他们对话,居然是几个人下楼去吃饭,过一个小时,他们还要和国外某地开电话会议,那个国外的地名我没太听清楚。
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激情,真的还有点那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豪情。对话中我还记得的好像是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和新浪网啊、路透社有关的一个产品,那语气中透着略微有些轻狂,可能那会网络公司的人都那样。
日期:2009-8-18 17:03:00
我对FXD他们公司还是心存疑惑,虽然他们选择短信这个业务,我觉得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事情,但对这个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还是疑问重重。因此,虽然我也对FXD说我会考虑考虑,但其实出了公司,我就再也没想这事。
而我在BBB呆得也越来越不开心,ZA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我觉得我没什么空间,而且我对她的一些做法也有不同的态度。
BBB这样的公司,或许是规模太大了,每个地方的运营单位每年都会花掉很多钱,而且公司大,还要考虑不要树大招风,做些和当地的法律法规有冲突或者让当地社会不满的事情。因此,BBB采取了所谓垂直管理的体制。
比如我们财务部门,只是间接汇报给北方区的老大,英语叫做dot-line report。我们是直接汇报给亚太区的财务,因此我们财务人员的考核评价,都是从亚太区财务层层下来的,和北方区老板没什么关系。因为这种体制,财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监督还是比较有力的。像北方区的老大,在公司内部的职级是高级经理的最高级,而我是初级经理的最低级,但遇到财务上的问题,他也得征询我的意见。如果他有违规,我向上面给他“扎针”,他就是知道了,拿我也没什么办法。
这个体制我觉得还是很适合BBB这种所谓“传统行业”的跨国公司,因为这个行业变化不是很快,决策重在准确适合而不在于决策的速度,很多时候做一件事要考虑很多因素,尤其是合规合法方面。所以,财务的相对独立,对控制公司的风险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个体制可能对IT这个行业或者是很多中小公司不适合,因为这些行业往往变化特别快,决策很多时候要很快,其实大多数时候就是看决策人的眼光,是某种程度的赌博。这时候,如果决策的流程过长,往往会错过业务的最佳时机。
总之,是个效率和风险的平衡问题。但对于BBB,风险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事情。过去,NJ在的时候,财务比较独立。而ZA,秉承了香港那边某些人要求的财务和业务密切配合的主旨,对很多业务方面提出的要求都无条件答应,然后财务自己去想办法消化风险,这个造成工作上的很多被动。所以,对ZA从业务那边揽过来的很多事情,我都没兴趣做,确实很多都很无聊。财务下面的一些员工,也都戏称ZA快成了北方区老大的高级秘书了。
而另一方面,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ZA也抢着做,根本不分配给我,弄得我很恼火,很多时候觉得有劲使不出,所以我也能有时间出来面试,呵呵。因此,我觉得我和ZA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虽然表面上大家没什么,但隔阂肯定是越来越大。
直到某一天,为了一件事,我和ZA的矛盾终于浮出了水面。
日期:2009-8-19 10:59: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