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股市跌宕之窗看无限风光——量的实战法》
第14节作者:
哥会成为传说 理解:辩证统一的思维,尤其是主力在做多的时候,往往是诱多,吸引散户跟风,目的是吸引人气拉升之后好高位做空出货,而做空是为了压低吸筹成本,为后期做多拉升做准备。所以在股市要分清各种多空的背后真实的力量,真实的目的,以便做好自己的进出判断
--------------------------------
另一方面,也有这样的涵义:只要是正常的市场交易主体,做多是为了获得筹码,但是获得筹码的目的并非为了占有,而是卖出获利,所以多是为了空;反之,出筹或者打压后,只要不是准备离开市场,都是为了营造或者期待更符合心理价位的筹码,所以,空是为了多。市场主体,或因恐惧,或因满足,或因贪婪,总是在多空之间反复扮演角色。不要幻想他多了就不空,也不要俱他空了就不多。
--------------------------------
2、“买”即是“卖”,“卖”即是“买”。
理解:其实每一个B或S的背后都是一个人在操作的结果,有买就有卖,你既然看好这个股票,挂价格去买它,为啥有人又愿意出这个价格把它卖掉呢?是对方获利出逃,还是主力对倒?
--------------------
无卖买不进,无买卖不出。
--------------------
3、“哥若是庄,取之必当尽可能待人舍之,舍之亦必当尽可能待人取之。”
理解:这句话够精妙!让对方主动交出筹码的成本远远低于自己主动去收购筹码,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打压盘、震荡、洗盘,唯一目的就是影响对方心理,让他主动缴械。
反之,如果想派发筹码,自然主动来索取会让拥有筹码的人省心省事的多,所以也就有了高位诱多,维持高位出货的情况。
故,以上“买可能非买,卖可能非卖,买可能即是卖,卖可能即是买”,买卖是一个过程,一买一卖才成为一个小周期,股票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拥有筹码的人唯一目的是以高于成本价出手,赚取价差,所以买卖个辩证关系的矛盾体就可以理解了!
-----------------------------------
当媒体、高手们都一致看多时,大胆做空多就是了;反之亦然。
------------------------------------
日期:2010-01-26 23:21:48
4、“低买高卖是做多盈利的唯一途径,决定了——低位成交的筹码,具有向上的天然因子。”
当时有个网友说,是否高位成交的筹码具备向下的天然因子?我个人却认为:价格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你认为的高位价格,在持股人看来,却是低位-他对股价有更高的期望,所以,股价在任何时候都是具有向上的天然因子,有向上的无形驱动力。
再则,即使是主力控盘,他要出货,他的理想状态是足够高的价位顺利完成派发,他应该是不希望股价在相对高位很容易就下来,所以就有主力挂虚假买单诱骗散户的行为-唯一目的就是维持较高股价,如此看来,股价似乎永远具有向上的天然因子!
当然,庄家这股外部力量会来干扰它,完成派发后,股价无资金支撑,外界或真或假的消息影响导致树倒猕猴散,股价恐慌性下跌,达到主力廉价吸筹的目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庄家利用手上的剩余筹码(很少部分—)拼命人为的打压股价,散播利空,使得股价回落,便于他开始下一周期的操作。
-----------------------------
棒棒糖,你能看到这样一个周期循环,很不简单,赞一下。
1、很多股民都常常感慨,人为刀殂,我为鱼肉。其实一般股民相对大资金,优势更加明显。几年前有本小说叫《逃庄》,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大资金进货收集筹码、出货兑现收益,实际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一定要重视、善用我们的优势啊。
2、你能看到价格的高低只是相对,非常好。确实是这样。市场变化了,引起股市交易主体对筹码的眼光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种变化才是市场存在、动荡和发展的原动力。通常情况下,不要过分纠结于一只股的筹码是否廉价,或者一只股是否“好”、“坏”,最重要的是,分辨出市场变化所导致的一个股进出时机的好坏。
3、其实,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哥倾向于认为“庄股”时代已然不在。每一只股,都是无数一般股民和各色大资金的综合载体,某一主体垄断筹码坐庄已然很难。或许只能说,当一支或一批大资金,看好(坏)一只股而收集(抛出)筹码时,他(们)就是这只股此阶段的“庄”。而常常,一批资金看空抛出筹码时,另一批资金却常常看好而大举吸筹,个中原因,恐也只能用“在市场主体的眼中,价格的高低只是相对”来解释。也正是因此,在哥的词汇中,极少出现“庄”的字样,而多以主力或者大资金来表述。
4、低买高卖,或者高买低卖,在表现形式上,也常常会因相对而反复。一只股,拉升途中,到了某相对高位A,会回调到相对低位B盘整,然后再拉升到达新的相对高位C;同理,在下跌途中,到了某相对低位A,也会反弹到相对高位B,然后再跌至新的更相对低位C。那么,在A-B的时候,纵使知道有C,这个阶段,大家能否无视,恐怕很难。所以这里面又有一个平台的转化问题,需要对相对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
-----------------------------
5、“滞跌放量,上力已生;滞涨放量,下能乃现。”
理解:这句话算是传说哥理论之精髓了吧。
正常的股市运行,量和价是一对相伴相随的因素,他们有太多的关联性(这就是为啥K图的柱体和成交量的柱体都设计成一样的原因吧,哈哈开个玩笑)他们应该是和谐相伴相生,如果出现背离情况,意味着这是非正常的现象,要么是人为的干扰,要么是市场的失衡,但无论是那种情况,后意味着后市将发生变化(升或者降)。
但,这句话里,有几个关键字,“滞”“放”需要好好理解。
应该说,这两个字,都是很抽象的概念,也是很主观的概念,是一个比较级的词汇。何为“滞”?-停滞?滞留?一种破坏规律的惰性出现;
何为“放”?放大?一种破坏规律的积极性出现。
价没有跟上量的脚步,可以理解为“滞价放量”-放量的前提下,价格在低位没有“继续”跌,在高位没有“继续”涨,意味着要变!
当然,难就难在,“滞”“放”都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到底什么程度算“滞”,什么程度算“放”,确实就需要靠个人修为和时间感悟了,这也是哥所谓的“不可说”的一部分了吧。
当然,传说哥没有明说下面的几句话,就是与之对应的“放价滞量”,原理一样,不再赘述而!
-------------------------
对于这一段哥自己都知难而退、回避不讲的内容,大家却始终保持了极高的兴趣,也许,也是一种股市心理的写照吧。
再多讲几句,仅供参考:
1、滞,这个字,窃以为还是很传神的,像是个动词,又像是个静词。你在形态已经走出来之后,再去感悟,恐怕不易感受。可以试试,在盘中行情发展中,从“动”中感受这个“滞”字。
2、因滞而淤的量,是为放量。但是放多少量,才算是放量,才算是足够,其实是最难把握的,需要结合诸多因素予以考量。通常而言,这个放量的量的把握,也需要有高度的“相对”概念,一般,至少需要将5日以上的连续行情贯穿起来来观察考量,才可能比较准确。而且其中更有很多例外的规律。所以,不是哥藏私,实在是太不好讲,99%的可能是,越讲大家越糊涂,若果再加上自以为是,后果就不美了。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