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第5节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她就认准了这个颈上刺有雀形(相当于宋代犯人脸上的刺字,是身份低贱的象征),身份低微的前军校,此时的流亡者郭威,认为他会大贵,愿意用一生来追随。

  我只能说,这个小姑娘,真的很勇敢,很勇敢。
  柴氏夫妇的反应,史书上这么说“父母大愧,然终不能夺。”本来,凭柴家的势力,凭女儿的才貌,怎么也不会沦落到嫁这么一个匹夫。可到如今……罢了,女大不中留,既然她一心系在这个贼配军身上,就让她自己承受所有的后果吧。
  天终于晴了。柴家父母要渡河回家了。柴氏把自己从宫里带来的钱财,分与父母一半,另一半留给自己。
  郭威再木头,通过这十几日的相处,也能感受到姑娘的爱意,也清楚的知道,他早已爱上了这个秀外慧中,高贵又可爱的女孩。但是,他不会料到柴氏如此果断的只身出现在他面前。
  “父母被我气走了,我……无处栖身了!”柴氏也许是这样撒娇的对郭威说的。

  还能说什么呢?再自卑,再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都晚了。男子汉要有担当,与其因为自卑推开心爱的姑娘,不如拼尽全力,让自己配得上她。
  两人成亲了。这样的结合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两人携手返回洛阳,找了个僻静的小院,开始了最甜蜜也最充实的日子。
  好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好学校。这话像是为柴氏量身打造的。她认定了郭威是一块未琢之玉,就开始了对他的雕琢。
  每日的前半日,柴氏化身师傅,教郭威读经史,长见识。午饭过后,两人手捧香茗,谈论着书里的内容,相互砥砺。
  柴氏的眼光精准,她的学生进步很快。一年多后,郭威已经文武兼备,远超常人了。

  天下动荡,各路英雄纷纷割据,已经学有所成的郭威决定拔剑出鞘,去创建自己的功业。
  夫妻俩依依惜别。
  走出小院,郭威先郭威先后跟随石敬瑭、张彦泽、杨光远、刘知远等各路势力(没办法,天下太乱,政权更迭),历经多年磨砺,从小卒做到将军。对契丹一战更是立威扬名,成为刘知远所创的后汉政权的第一大将。
  这许多年,虽然分离的日子很多,但两人依旧情浓,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不确定是几个,但看年龄,应该都是柴氏所出)也相继出生。柴氏一边抚育子女,一边问候着在外的丈夫,为他的每一步前进而骄傲。
  如果就到这里,这个故事多么的圆满,大约不下于王子和公主一起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能令如今的我们(尤其是男同胞们)都羡慕嫉妒恨。

  可惜的是,柴氏的预言太准确了,郭威是大贵之人,不是一个后汉第一将军的头衔能涵盖得了的。可恨的是,完成鱼跃龙门的跳跃,付出的是郭威绝对不愿意的代价。
  事情是这样的。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很欣赏郭威,让他重兵在握,抵抗契丹。但是,登基一年,刘知远就驾崩了,留下来一个18岁的男孩刘承佑即位。
  这孩子和后世的朱允炆所面对的状态有几分相似。面对几位重臣,他没有一点驾驭他们的自信。没办法,开刀杀人吧。
  此人在具体的杀人步骤上也和朱允炆有几分相似:他偏偏以契丹来扰的名义,支走了握有大军的郭威,而在上朝时,将余下的三位重臣就地捕杀。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去弱留强,不怕郭威听闻心中不安,闹兵变么?
  郭威不可能得不到这么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也很快得知,小皇上已经秘密派人,来收他的兵,抓他本人。
  郭威此时非常紧张。他自己的性命先不提,关键是——爱妻,两儿两女,都在都城开封。刘承佑很可能对他们下手!

  郭威带兵返回,并给小皇帝一封密信。其意思自然是双方好好谈谈。我保证不谋反,你保证不动我的家眷。
  令我都觉得吐血的是,刘承佑他完全没有明白郭威的苦心,气急败坏的将屠刀亮出,坎向柴氏母子几人!
  柴氏再有见识,也无法率全家提前逃走,更逃不掉皇帝的杀戮。于是,那个美好如精灵一般的女子,随儿女们一起倒在了血泊中。
  郭威就算历经人世风雨,年近半百,听到这个消息也肯定如遇雷击: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教他如何去相信,他的爱人,他们爱的结晶,在一夜间都从他的生命里剥离!

  啼鸟若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日期:2012-02-12 16:18:35
  一行血一行泪的哭过,郭威的心里只剩下仇恨,如烈火般燃烧。什么忠君,什么道义,他郭威绝不会再顾及!报仇!为他深爱的妻儿!
  不过,毕竟是郭威,他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以一咏三叹的手段,先纵军抢了都城开封,再领兵北去,闹得军心惶惶,最后以黄旗加于其身(黄袍加身的原生态版),登基称帝。
  至于刘承佑,在乱军之中被杀害。郭威以臣子之身向君主复仇成功,实为不易。

  登基为帝,终不负柴氏当年的期许。可谁知道,那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悲哀?龙椅之上,承载着怎样的心酸和眼泪?
  对妻子的亏欠,他怎样偿还?郭威深感无力。
  第一步,追封妻子为圣穆皇后,被后汉所害的几个子女,也各有追封。并且,他的后宫再无皇后。
  第二步,将柴氏兄弟之子,即内侄柴荣收为养子,陪在自己身边(有备为储君的意思)。伊人已去,和她有关联的人,看起来都那么亲切。
  郭威的后宫,加上柴皇后一共六人,而受册封的含柴后是四人。不多见的。
  在位3年,郭威已经圣躬不豫了。这其中,固然有国事操劳,疲累所致。更可能的是,回首往事,思念爱妻及儿女,日夜饱受煎熬,心伤成病。
  这三年,后宫没有生下皇嗣,郭威力排众议,要册立内侄柴荣为皇太子!
  这个消息真引发了轰动。皇帝把皇位传给外姓之人,古今罕见!更何况,就算无嗣,郭威还有个有血缘关系的外甥,也是一名大将李重进。传位给他,也不必非要传给柴荣啊?
  但郭威坚持这样做(哪怕李重进在一旁暗自不服)。没有柴皇后,就没有他今日的帝业。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五代第一英主,后周世宗柴荣。所以即使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建立大宋,柴家依然作为前朝帝室,有特殊的待遇。所以水浒传里柴进自视甚高,放言一般州府官兵,不敢进他府中惹事。
  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女子当初的一念。时也,命也。
  虽然柴氏最终倒在后汉的刀下,虽然郭威满含血泪伤痛的坐上皇位,在哀思中离世,让这个故事满含悲伤的味道,我还是坚持认为,这不是个悲剧。

  邂逅的美妙,结合的幸福,亦师亦友的亲密,多年的相依相伴,痛快的复仇,最终的大业与别样的纪念,够了。柴氏在天有灵,应当含笑了。而郭威,亦不必过于痛悔,你做的,也足够了。
  得一知己,人生何憾。得一值得付出所有的人,人生何幸!
  日期:2012-02-13 19:35:09
  第七篇:人心如斯——南吴太祖杨行密+朱氏(王氏)
  这个我写的比较纠结,怕大家觉得我在牵强附会,可翻资料时看到这个,实在是浮想联翩,忍不住要说一说。
  杨行密生于庐州,是个孤儿,在唐末乱世,他选择了从军,先是庐州的一名偏将,但仗着智勇,发动兵变,居然也让唐王朝承认了他为庐州刺史。此时的他31岁了,长子却还未出生。
  据我猜想,很有可能是,他此时的夫人,寿州刺史朱延寿之姐朱氏不能生育。
  要说明的是,他和这位夫人到了此时,有点政治联姻的味道了。杨行密雄心壮志,正在江淮一带辗转争夺,需要这位内弟的支持。
  没有继承人,是强者的噩梦。我想,因此,王氏才走进了杨行密的生活。碍于朱氏身后的力量,她也许只是个婢妾。
  王氏还真的就生下了一个男孩,我想人到中年的杨行密一定非常高兴,对王氏自然也多了一份疼惜敬爱。这三个,倒像是亲密的一家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