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中,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一各有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后围绕而来集会。是诸菩萨,一一各现世界海微尘数种种庄严诸供养云,悉遍虚空而不散灭。现是云已,向佛作礼,以为供养。随所来方,各化作种种宝庄严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如是坐已,其诸菩萨身毛孔中,一一各现十世界海微尘数一切宝种种色光明;一一光中,悉现十世界海微尘数诸菩萨,皆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此诸菩萨,悉能遍入一切法界诸安立海所有微尘;彼一一尘中,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诸广大刹;一一刹中,皆有三世诸佛世尊。此诸菩萨,悉能遍往亲近供养;于念念中,以梦自在,示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示现一切诸天殁生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说一切菩萨行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震动一切刹叹佛功德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严净一切佛国土显示一切大愿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摄一切众生言词佛音声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能雨一切佛法云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光明普照十方国土周遍法界示现神变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现佛身充遍法界一切如来解脱力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海法门,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如是普遍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悉令开悟。念念中,一一国土,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堕恶道者,永离其苦;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住邪定者,入正定聚;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随其所乐生于天上;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声闻、辟支佛地;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事善知识具众福行;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于无上菩提之心;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趣于菩萨不退转地;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得净智眼,见于如来所见一切诸平等法;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安住诸力诸愿海中,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尔时,诸菩萨光明中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诸光明中出妙音,普遍十方一切国,演说佛子诸功德,能入菩提之妙道。劫海修行无厌倦,令苦众生得解脱,心无下劣及劳疲,佛子善入斯方便。尽诸劫海修方便,无量无边无有余,一切法门无不入,而恒说彼性寂灭。三世诸佛所有愿,一切修治悉令尽,即以利益诸众生,而为自行清净业。一切诸佛众会中,普遍十方无不往,皆以甚深智慧海,入彼如来寂灭法。一一光明无有边,悉入难思诸国土,清净智眼普能见,是诸菩萨所行境。菩萨能住一毛端,遍动十方诸国土,不令众生有怖想,是其清净方便地。一一尘中无量身,复现种种庄严刹,一念没生普令见,获无碍意庄严者。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刹那中悉能现,知身如幻无体相,证明法性无碍者。普贤胜行皆能入,一切众生悉乐见,佛子能住此法门,诸光明中大音吼。」
日期:2009-07-14 10:23:06
修行的真谛
-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成就分为外在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是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一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到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问,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日期:2009-07-15 09:29:05
让你我的相遇 成为最美丽的邂逅
生命的轨迹 从此不同
苍茫沉浮间 我愿是您上升的缘
透过小小的我 愿佛光照亮您的心
日期:2009-07-15 17:13:29
看问题的有利面
遇到难题时,若能谨记困难的有利面,并将困难与大乘转念的修持相结合,则所有困难就成了有益的。困难不再是坏的,反而是好的,有益的。
无论有多少困难,为这些困难而心烦或恼怒都是毫无意义的。当遇上不幸、不如意的情境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再三地思维,视它为困难或为之恼怒所可能带来的极大缺失。因此,根本不需要把它们视为困难。
有些境况是可以改善的,但有些境况就只能逆来顺受。例如,不管再怎么懊恼天不是地,也无法倒转天与地。为这此事伤神,是毫无意义的。无论多么地为困难担忧或为某个人的一点小事恼怒,都是多余的。
寂天菩萨在《菩萨行论》中阐释,如果问题是能解决的,就不需要为它烦恼,更没有理由为它气愤颓丧。如果问题是无法改变的,就更没必要为它不快乐或不高兴。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没有理由生气或沮丧。
无论发生什么事,总是思维着“这是好的,有利的情境。”举例来说,在某人被毒蛇咬伤时,为去除毒素把伤口附近的皮肉割除」虽然很痛,但是却有助益,因为这样做可以保住生命,所以是有利无害的。根据西藏医学的理论,当病毒发散出来时,通常表示病情有了进步。虽仍是病痛,但因病毒已由体内散发出来,不再驻留在体内日益滋长蔓延,因此被视为是好现象。
把来自人或物的伤害视为困扰,有极大的缺失。反覆思维自己在这辈子所会遭遇过的问题,并思维视之为困难的结果。然后生起一种强烈的动机,下定决心“从现在起,无论我将面对什么困难。我将会视它们为有利的。”具有这种无畏、肯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秉持这种坚强的念头,试着训练自己的心,直到能像经验丰富的驯马师一般——纵使漫不经心,也可毫不费力的驾驭马儿,不论马儿如何奔腾,也不会摔下或危害到自己的生命。驯马师之所以能巧妙的驾驭,是因为他的身体可以随马儿奔腾的方式自然的回应。同样的,无论遇到什么凄惨的境况或障碍,应该立刻毫不费力的视它们为有利的。欢喜问题的念头应该像喜欢冰淇淋或音乐的念头般自然生想。就如酷爱音乐的人听到音乐时,欢喜的念头会自然地生起,不需考虑任何理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