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
第2节

作者: 辉煌的泡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房市的话题最能提振人心了,呵呵,我也来凑个热闹,但角度和审视的方法可能不同啊。官方说2009年1~10月全国完成商品住房建筑面积6.6亿平方米----这下可就打开我的浮想:那全年就是8亿平方米,再考虑小产权房、单位自建房、经济适用房、手续不全房等等,不妨再用我的绝招---乘以2倍,全年是16亿平方米。如果1990年按零算,这二十年取平均值也至少完成了160亿平方米,大约2亿套住房啊,6亿人都可住进去了(如果没有空置的话),这多少令人匪夷所思啊。如果你处在决策层该怎么办呢,继续盖房子呀,这是人民币的强烈需要!房子已经变成了一副道具,什么价值、什么使用价值、什么空置率、什么商业效率、什么银行贷款----在人民币的洪潮面前,房子只有吸纳的功能了!所以,2010年房子的价格整体要涨的,但美元可能打断人民币的美妙进程!


日期:2010-02-22 21:26:58

  一二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平均低于30%,但三四线城市空置率很高已没有多大潜力吸纳更多的人民币了。2000年时在房地产上国家每投资一元可吸纳三元的流动性,到了2007年达到了五元的顶峰,由于地方政府的疯狂夺利,将土地转让金和其他隐行收入从新归于流动。在2009年房价虽然疯狂,但中央政府没得到什么好处,它不需要赚人民币,它需要用房子这个工具沉淀人民币,甚至消灭部分人民币,这时的一元只能吸纳二元了。再折腾下去,马上入不敷出了!怎么办?要么把各级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撵出去,要么再开发一个新“蓄水池”,几年之内这显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日期:2010-02-22 23:29:15

  中央政府需要用房地产去吸纳洪水般的人民币,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各级地方政府根本不理解中央的苦衷,一个劲的卖地赚人民币。双方正在博弈中,2010年美国、欧洲突然杀出来要人民币升值!三方大战,热闹!

日期:2010-02-23 12:40:34

  上次谈到了三方大战。决策层在人民币的对策上,又陷入了2004年或2008年那样的泥沼中-----犹豫、徘徊!“适度宽松的财政策”对于人民币而言就是“什么也不做,等着靠着”。地方政府可急着要钱----人民币呐,所以地方政府不久就会有大动作:可能松动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可能松动小产权房、可能降低经济适用房的门槛、等等,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人民币流向房地产!如果还能保证房价稳中有微降,那就更好了,大家乐此不彼!2009年仅商品住房就沉淀了6万亿元,那么整个房地产业会超过10万亿元。如果一帆风顺,2010年为12万亿元、2011年可达20万亿元!政府的如意算盘是:此时自己捅破房地产泡沫-----房价暴跌,巨量的人民币(不少于50万亿元,房地产总面积300亿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按3000元算,暴跌后腰斩!)被无情消灭。人民币的尊严保住了,物价基本保住了,当然了,大家兜里谁都没钱了,呵呵。可惜,这第三方插进来了----


日期:2010-02-23 14:03:56

  这个第三方就是西方国家。30年前、不,是20年前,甚至10年前,西方国家对中国或中国人是鄙夷不屑的!但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突然吸引了西方人的注意力,他们开始怀着各种动机来研究中国和中国人。虽然出发点、角度、立场等不尽相同,但西方人却得出相同的结论:中国的经济奇迹既不能复制又不可持续!这从美国、欧洲最近对中国的不耐烦而暴露无遗。 西方人的逻辑是:中国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没有提高(这可由失败的教育、仍然低劣的国民素质来印证),那么中国的财富就只能来自转移,大量的低质量的劳动转移(这需要劳动力不觉醒,可能吗);大量的自然资源转移(资源是无限的吗);大量的环境污染(地球的承载能力呢)----所以,中国奇迹不可持续,西方也不准许其它国家复制。于是,这第三方要采取行动。 1,资源上要掐住中国的喉咙 (转基因粮食、铁矿石、石油);2,环境上要给中国下马威(碳战争);3,廉价劳动力的觉醒(人权、汇率战争、贸易战)。这三个战场已硝烟滚滚!


日期:2010-02-23 14:35:54

  从战略层面讲,中国的决策层获得初步成功。吸引了西方的眼球、制造了大国的幻像、还有房地产辉煌的泡沫,呵呵。但成本十分高昂!大量的输出利益引起国民的不满和警觉而西方又不买账,对于西方的围追堵截无所适从,国内问题成堆而束手无策。决策层的大考到了!其智慧何在?只剩下人民币这强有力的行政之手了----但显然不是大脑!


日期:2010-02-23 16:14:05

  但成本是绕不过去的。传说去年济南的全运会耗资超1000亿元,那我们的辉煌的2008奥运会耗资就会超过10000亿元!这样的成本付出,回报那?西方人的满腹狐疑?国民的愤懑不平?辉煌的背后是得不偿失。滥发人民币也是有成本的!贸易、国内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都救不了人民币,只有时间了。但时间这个东东可是个双刃剑,玩不好可要砍了自己-----废了人民币的政治武功啊!一会儿笔者给大家算算帐----


日期:2010-02-23 16:50:00

  先从粮食算起,由于中国的辉煌,引起了西方人----莱斯特.布朗这厮的注意。他写了《谁来养活中国人》,轩然大波后,中国大概有了18亿亩耕地的红限说、又推出了个袁隆平。但养人民币要靠房子呀,养房子要靠地呀,所以大豆就让外国人种了,2009年进口了4460万吨大豆,这相当于3亿亩耕地的产量啊。可转移3亿亩土地,其中很多可以盖房子,呵呵。袁隆平的不孕系水稻不靠谱呀,抛弃之,换西方主导的转基因技术,粮食问题可是政治的命根子呀。于是,思路清晰了:粮食要自己生产,要量就行,有没有毒就不管了,大豆、棉花、糖料将来都由外国人种。


日期:2010-02-23 17:24:10

  粮食产量的提高,不仅需良种(不全靠转基因技术)、耕作面积,更需生产技术的提高。客观的说,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已阻碍农业生产了,决策层已有了一个圈地搞大农业生产的规划-----但其步伐不幸被2008年金融危机打乱了。无论如何,大量的农民要从土地上赶出来也好、解放出来也好,是不争的事实!就业,大量的就业问题就浮出水面了,信不信,就业靠人民币来解决----根本不是什么制造业!


日期:2010-02-23 20:59:10

  我说的就业,指廉价劳动力的就业。如果五个人到饭店吃了1000元,三分之一最终成为税收-----去养活公仆们,但另有三分之一会成为服务员呀、保安啊、厨师呀、等等的工资;而五个人去小吃部20元恐怕只有2元能进P民的腰包!按照这个思路,大约10000亿元的三公费用(公车、公费旅游、公款吃喝)至少其中3000个亿可提供2000万个稳定的就业岗位;而制造业拼死拼活出口顶多10%能成为工人们的工资,虽然技术含量不比服务员高,但工资水平却高一截,这样出口10000亿元人民币只能创造500万个岗位,哪种方式创造就业的效率高啊?显然,腐败的人民币更能创造就业!那就大量制造“腐败的人民币”吧,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可高效率的产生“腐败人民币”(估计不低于30%),所以,4万亿呀、20万亿去“砸钱”----完全符合人民币的科学发展观!


日期:2010-02-23 22:52:4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