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人性的较量》
第30节

作者: 小学―未毕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毕竟这一切都是因自己而起,伯嚭知道现在该自己出来解围了,道:“相国此言差矣。吴、越宜水,秦、晋宜陆,如果仅仅因为风土人情相近而认为吴越不能共存,那么秦晋齐鲁都是陆地国家,那么按照伍相国所说这四个国家也必定不能共存了?还有先王的大仇,肯定不能不报,但是伍相国之于楚国的仇恨比先王之于越国的仇恨更深,那么伍相国为何当初不灭了楚国呢?今天越王夫妇愿意入吴为我王的奴仆,比之仅仅让楚国接纳芈胜作为换取和平的条件,那个更好?伍相国你行忠厚之事,而欲陷大王于刻薄寡恩的境地,这是忠臣所应该做的吗。”

  伍子胥听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不觉冷汗涔涔,知道自己再争取也没有用了。只是他没想到伯嚭是这种人,不觉想起多年之前被离说给自己的话,没想到真的被他言中了,既然今天杀不了他勾践,只有以后再想办法了,不然自己连一个安稳的觉都睡不好啊。
  听到伯嚭的话夫差自然很高兴,道:“太宰大人说的对,伍相国先回去吧,到时越国的贡品到的时候,自然少不了太宰大人您的。”
  对于伍子胥和伯嚭,夫差有着不同的感情,对于伍子胥他更像夫差的长辈,他辅佐先王,帮助自己登上王位,夫差有着更多的敬意。对于伯嚭,处处揣摩夫差的心思,夫差想到的他都想到了,而且还处处顺着自己,自然夫差更喜欢这样的臣子,伯嚭对于夫差而言更像一个朋友。
  所有才会有那一句等到越国的金银财宝到了少不了你伯嚭的。
  伍子胥想到夫差同意了越国的请降,不觉有些生气,我做这一切还不是为了吴国,可惜他夫差不明白啊。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伍子胥自然是相当失望,而且心中的话自然是不吐不快,便找到大夫公孙雄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越十年生聚,再加以十年之教训,不过二十年,吴宫为沼矣。
  如果真的遂了伍子胥的心愿,这一切或许都不同了。

  终究还是天不遂人愿,历史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在这场吴越争霸之中,或许伍子胥是最悲情的那个。

日期:2010-08-17 20:44:08

  正文:
  =============================================================================
  得到文种带来的消息,勾践心中忧喜参半,喜的是吴国接受了越国的投降,保住了越国的宗庙社稷以及他自己的命,忧的是自己将要离开越国奔赴吴国,开始一段连自己也不知会怎样的生活。
  勾践不禁想起很小的时候父王告诉他如何当一个帝王,做一个有道的明君,如何对待自己的臣子。然而时光荏苒,岁月流逝,父王死时,自己掌权未稳,吴国趁机来袭,为了保住越国,自己带着兵卒誓死作战,驱赶走了敌人,并杀死了吴王阖闾。谁知世事轮回,三年之后夫差又率兵攻打越国,打着为阖闾报仇的口号。
  勾践苦笑,当时他阖闾不趁机攻打越国我勾践会杀了他吗,在勾践看来杀死阖闾那是自卫。当然没有人会和他去讲道理,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实力才是真理,之后勾践败给了夫差,败的一干二净,为了生存,为了保住越国的宗庙,为了有一天自己可以强大,可以不被人欺负,在范蠡文种的建议下勾践选择了投降。

  终于吴国同意了越国的请降,勾践的心中却着说不清的隐忧。是的,他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大王,却没有人告诉他如何去做一个奴仆。可以说勾践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还犯不得半点错,毕竟还有那么多人想要他的命呢,所以勾践不得不处处小心,时时提防,说不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要了自己的命呢。
  此时的勾践知道,前方路会很艰难,但他没有想到会那么的艰难,在哪里他将丢掉一样东西,尊严,来换回另外两样东西,坚强,冷血,并最终助他走向霸主之路。
  当我再次认真的读起卧薪尝胆的故事,不禁想起那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心中涌现的不再是猥琐卑鄙的勾践,而是一个高大的形象。苦心人,天不负,短短的六个字究竟有着有着多少的含义,背后又有着多少的辛酸。
  苦心人,究竟有多苦。

日期:2010-08-19 00:04:33

  眼看着吴国限定勾践的入吴之期已到,所有的事也都已经安排妥当,文种守国,众臣辅佐,范蠡以及越王后随同勾践携带金银珠宝和数百美女入吴,只是越是到了临近的日子,心中越是不舍。
  勾践最后望了一眼宫殿,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啊。
  这一幕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多年以后的李煜,以及那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知道多年以后再回到这个地方,是白了华发,还是枯萎了红颜,亦或是再也回不去了。
  过去的种种浮现在眼前,带着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此时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的热爱着这块土地,看着列队送自己的臣子以及臣民,勾践热泪盈眶。
  对面是等着勾践上船的吴军,勾践转过头,将眷恋和悲伤放在身后,他知道在吴国没有人会因为眼泪而同情他,在哪里要生存就必须靠自己。
  对于一个处处养尊处优的帝王而言,完成从帝王到奴仆的角色的转变是何其的困难,无疑,勾践完成了这个高难度动作。
  一个人的存活概率在于他的求生意志。
  在吴国勾践将丢掉的一切,只为了生存,为了日后拿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而他不知道,有些东西一旦丢了,就捡不会来了,例如:尊严。

  也正因为此,勾践的许多行为都遭人诟病,殊不知,这个世界没有因,哪有果。
  如果我们真真切切的站在勾践的立场感受一次,或许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也会截然不同了吧。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成长的代价就是丢弃在以后的路上不再需要的的东西,当一个人真正的去体会,才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重要的东西原来都不重要了:例如感情,例如道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法则:弱肉强食。
  三年以后,勾践懂得了,所以才做出了许多让后人鄙视的行为,例如为夫差尝粪。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篇文章里,伍子胥最符合我个人所认为的成才路线,在这之前我先说点废话。
  在大多数眼里,但凡人才大都是少年时家境贫寒,还未擦干鼻涕就出去放牛放羊,后来不是来点家破人亡,就是命运多舛。总之命运越悲惨越好。
  不知道多少人的潜意识里有着这样的想法,抑或是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想应该是抱有前者看法的人多一些吧。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接受着这样的知识,什么世界时公平的啊,我们努力就会获得我们想要的啊,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这样吗?当我在心里问过自己三遍以上的时候我动摇了。
  这个世界公平吗?当然公平,这是统治者给我们的答案, 让那些官僚继续腐败,让那些穷人继续做美梦去吧,为了自己的未来打拼,用谎言编织的一个美梦。

  当然我们也看到过那些出身穷苦后来终成大器的人,那些确实是牛人我打心底佩服,因为扪心自问我做不到,但我掰开手指数一数,那样的人有几个?不多,但是却被媒体刻意的放大了,之所以受到关注,那是因为我们都是喜欢读故事的人。
  在这里我想先贴一个故事:
  有一个关于“放羊”的故事曾一度风靡。说某天CCTV2做了这么一个访谈节目,一个摄影师来到黄土高原,他想把亲手把这里的贫瘠和落后展示给全国人民。路上他碰到了一个放羊的小孩,那孩子约莫八岁左右,脸是菜色的,身上裹的好象是一件大人的毛裘还破破烂烂的。
  摄影师眼角有些湿润,“孩子,你怎么不去上学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