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比教科书精彩好看》
第15节作者:
月映长河 政治改革的第二条是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国家有没有力量,关键还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然后国家再从他们身上摊派,这样国家就有钱了,所以能不能有效控制管理区内的人民群众,并且能够及时地管理和搜括他们,决定着一个国家能不能真正地富强,建立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组织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商鞅是精于此道的,他将五家定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分别设伍长和什长,这就是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制度。全国的户口登记本就是国家控制人们的法宝,也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基层保障,除了征由赋税和摊派赋役,商鞅还推行连坐法来加强基层的治安管理,什伍之中有一家触犯了法律,其他人家都得举报,如果知情不报,大家就等着一起坐牢吧!
日期:2011-12-17 17:50:33
--74--
最后两条是思想领域和社会风俗领域的改革。思想方面的叫做“燔诗书而明法令”,儒学著作被付之一炬,与法律相冲突的诗书也被焚毁,这是儒家思想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打击其他学派的思想,目的是要树立法家思想的地位,以法治国首先要求的是统一思想,不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七嘴八舌,各搞各的一套,国家就没有凝聚力,政策就难以执行贯彻,商鞅此举后来被秦始皇发挥光大,在西汉时又被汉武帝以另一种形式加以灵活的借鉴。商鞅还借鉴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把改革的措施和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巩固和固定,这个办法也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常用的手法之一。
社会风俗方面的措施很有意思,主要是强行分家强行早婚早育,成年男子到了结婚年龄,不能搞晚婚晚育,不能赖在父亲或者兄长家里蹭饭,必须自己讨媳妇分家,另起炉灶过日子,不分家也可以,那就交两倍的赋税,服两倍的徭役,所以秦国人当年都是早婚,商鞅之所以管得这么宽,干涉老百姓私生活,主要目的还是强行促进人口生产,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多一个家庭,政府就多一份财政收入,连这个办法都想得出来,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期:2011-12-18 15:42:52
--75--
10 法家的宿命:作法自毙第一人
商鞅主持的改革是富于成效的,改革历来很难成功,其原因之一就是推行者无法有效地摧毁反对派的强大攻势,另一方面措施在基层又很难执行,商鞅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难题,从而使他的改革不断地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秦国国力也开始蒸蒸日上。他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徙木立信,把一根木头放在城中,悬赏让人搬运,劳务费是五十金,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搬一根木头就能成为暴发户,这让一般人不敢尝试,他们不敢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之财,也害怕这背后有所阴谋,直到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拿到这笔奖金,人们才开始相信商鞅的话是一言九鼎,驷马难追的,于是改革者的信任就此全部建立起来,这是一种高明的取信于民的做法,这个勇敢的搬运工当然是物超所值,但对于商鞅来说,这是物有所值的。
日期:2011-12-18 15:44:24
--76--
商鞅的第二个办法让他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个办法虽然简单,但是敢用的人不多——大棒。大棒就是恐怖主义,也叫轻罪重罚,比如乱丢垃圾就要砍去丢垃圾的那只手,左手丢的砍左手,右手丢的砍右手,所以当你乱丢垃圾之后,有执法人员会上来问你刚才是用哪只手丢的,以免用刑时砍断了手。如果是双手丢的,那只能都砍掉,这样的惩罚显然超出了人道主义的原则,也超过了量刑得当的原则,但是它却具有一种非凡的震慑力,比如你随地大小便,那么你将会被割去。。。。。。一不小心就成了“太监”,这样的小题大做足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但是这种恐怖主义给民众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依此类推,如果你过马路不过人行道,你将被砍掉双脚,试问这世上还会有第二个人敢随意过马路吗?恐怕你宁愿永远不过马路了!
日期:2011-12-18 15:45:45
--77--
老百姓对付起来比较容易,可是力量庞大,人数众多的旧贵族,他们要打发起来就没这么容易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旧贵族们开动脑筋,无所不用其极,每一步都想置商鞅于死地,比如太子的两个老师,就唆使太子(后来的秦惠王)犯法,让商鞅难堪,你不处理吧,新法等于成了一纸空文,处理吧,太子可是今后的老板,再说秦孝公也不能让你把宝贝儿子就这么整治啊?这下商鞅为了难了,两个太子师傅等着看热闹,可是不久他们就知道自己错了,摊上商鞅这个厉害的对手,他们要为自己的阴险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商鞅发话了,太子年轻不懂事,可以不追究,要追究也是追究他的老师教学无方,负有连带责任,就这样一个被割去了鼻子,专业术语叫做劓,一个脸上刺了字,两个老师被毁容了,一个五官不全,一个脸上被做了纹身,那时候不流行纹身,更何况纹的部位也太打眼,总之是没脸见人了,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一个人的尊严是最不容伤害的,太子的老师那可是人人敬仰的贵族,他们一天到晚接受的是阿谀奉承,自从遭受这次空前惨重的打击之后,一天到晚在家里长吁短叹,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日期:2011-12-19 15:26:18
--78--
商鞅这招的确高明,他知道这帮人的弱点,也有对付他们的办法,刺青割鼻还算是温柔的,有一次他在渭水边一次性处决了七百多名反对派,渭水成了一条血河,商鞅的大棒政策和霹雳手段保证了新法的顺利推进,秦国很快就挤身强国之列,在对外战争中连连取胜,公元前340年打败魏国,魏惠王被迫割地求和,验证了公叔痤的预言,气得魏惠王大骂,但是成功从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商鞅的铁血政策,决定着他将来也会为之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这些反对派暂时安静了下来,他们在积蓄力量,在等待时机,伺机反击。
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虽然是姗姗来迟,商鞅的后台老板,他最坚定的支持者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去世,留下了一个强盛的秦国,也留下了身处险境的商鞅。那些潜伏了多年的反对派都是政坛上的老手,他们耐心地等待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最后猛力一击,他们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如果贸然出手,他们将会永远丧失反击的机会。
日期:2011-12-19 15:32:23
--79--
秦孝公刚刚嗯气,反对派们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置商鞅于死地的绝佳机会!曾经的太子,现在成了新任老板——秦惠王,曾经遭受奇耻大辱的太子师傅,现在成了国君身边最信任的红人和亲信,他们完全有机会影响这位刚刚登上国君之位的年轻人。反击很简单——告状,他们对秦惠王说,商鞅这个家伙要谋反,他要抢你的位子!
秦惠王当机立断,派兵捕拿商鞅,没有一丝的犹豫不决。事实上这完全是一个诬告,因为商鞅的第一反应是出逃,一个人出逃。但是逃跑没有成功,通缉令已经下发到全国各地,包括路边的小旅馆也不例外,商鞅变法带来的行政执行力保证了政令的畅通无阻,商鞅自己很快尝到了苦头,出逃在外的他,总得找个旅馆落脚啊,老板伸手发问:请出示有效证件!这是商鞅自己规定的,他自己要将要遵守这一规则,没有身份证,老板不肯登记让他入住,如果违反规定,将来出了事情,是要连坐的,鉴于商鞅制定的法律太过严厉,老板放弃了这桩生意,商鞅吃住都成了问题,只好去投奔魏国,可是魏国正怀恨在心,不愿接收这个政治流浪犯,发出话来让他能滚多远滚多远,咱魏国不欢迎你!
日期:2011-12-19 15:37:27
--8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