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人性的较量》
第13节

作者: 小学―未毕业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果大多数人应该都猜得出,阖闾以孙武为将讨伐两国。徐国被灭,国君徐子章羽逃往楚国,钟吾国被灭,国君被抓,然后又派兵攻打楚国舒城,烛庸、掩余被杀。
  终于没了外患。


日期:2010-07-06 13:39:09

  此时的阖闾俨然成了典型的暴力分子,都打到楚国去了,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攻破楚国,完成称霸的梦想。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遭到了孙武的否定。凡事都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此频繁急促的发动战争,势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吴国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还是先休养生息吧,总之这仗不能再打了。
  此时的伍子胥居保持了高度的清醒,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也觉得此时并不是和楚国撕破脸拼命的时候,提出了在晋悼公时期曾经实行过的疲楚之策,得到了孙武的认同和支持。
  在战争中打败对手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一场战争胜利的定义应该是在消灭对手的前提下还有能力自保。
  这一点很重要。

  现在吴楚两个国家相争必定是两败俱伤。
  有着那么多的诸侯国,难免不会有人打算趁人之危,如果两败俱伤之后越国趁火打劫怎么办,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所以三国鼎立对曹操来说是个很恶心的东西,打孙权的时候刘备跑来了,打刘备的时候孙权跑来了,而两个一起打又不能同时歼灭。
  如果仅仅是两个政权对峙那就简单的多了,所以往往多个政权并存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真正的决战却很快。
  先打谁,后打谁,打谁的时候还要防着谁来打自己,这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抗日战争打了八年,而国共两党决战也就打了三年多点,至于为什么自己想吧。
  总之三个政权之间的较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抗日抗日,谁也不想抗日的时候被另外一个对手消灭,总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而两个政权之间的决战,则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因素,只要彻底的击败对方就好。
  这样一个大的国际环境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伍子胥的疲楚之策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分几路人马轮流骚扰楚国边境,使用敌追我跑,敌跑我追的策略,反正玩死你不偿命,就这样慢慢消耗楚国的实力。

  这个策略熟悉吧。
  时不时的,在这里出现了一拨吴军,在哪里又出现的一拨吴军,为了保国安民,楚军疲于奔命不说,而且是想打打不到,你一想打他就跑,而你不想打的时候他又来调戏你。
  总之对于楚军来说要多恶心又多恶心。
  楚军很是恼火,但也是没办法。
  就这样一边骚扰楚国,一边等着伐楚的时机。

  就这样等着等着,吴国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日期:2010-07-07 19:06:24

  事情发生的很蹊跷。
  阖闾随身佩戴的湛泸剑莫名其妙的不见了,阖闾知道了很恼火,当然他不相信是什么灵异事件,认定盗走他剑的肯定是自己身边的人,便杀了自己的亲身侍卫数十人。
  湛卢剑跑到哪里去了呢?楚昭王一觉醒来,看到身边寒光闪闪的湛泸剑大吃一惊,然后拿起来看成色不错,认为是把好剑,便让人相剑大师风胡子叫来。
  “好剑啊,好剑!”风胡子拿起剑把玩起来忘了身边的楚昭王。
  昭王看风胡子的样子知道自己得了件宝贝,便问道:“大师,此剑好在哪里。”
  这时风胡子才想起自己身边的昭王,道:“大王,此剑是出自铸剑大师欧冶子之手的当世第一名剑,湛卢。”
  “湛卢啊,湛卢。”昭王只知道湛卢是天下第一名剑,没想到今天竟然落到了自己的手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知大王从何处得来此剑?”
  “这个,寡人一觉醒来就看到此剑在枕头旁。”这话说的连昭王自己也有些不信。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喜从何来?”
  “此剑通灵,当今吴王阖闾残暴嗜杀,昏庸无道,湛卢另投明主,昭示大王恩德无量,恩德加于四海,我楚国国运昌盛。”

  昭王听了很高兴,即佩戴在自己身上,昭示于国人,以显示自己的贤德以及上天对楚国的眷顾。

日期:2010-07-07 20:43:34

  当然这只是个故事,很多史料上都给出了如此的记载,如果有谁相信灵异事件存在的话,当真也无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此剑从阖闾手上辗转到了昭王的手上。
  得到湛卢剑的昭王很高兴,失去湛卢剑的阖闾很不高兴。
  拿了老子的剑就算了,还出来显摆,现在的阖闾非常生气。便派孙武、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国,又派人去越国征兵,越王允常因为和楚国关系还不错拒绝出兵。
  在攻下楚国两座城池之后,因后继无兵无功而返。
  打不过楚国,我打你越国还是绰绰有余的,大怒的阖闾以允常拒绝出兵伐楚为由派兵伐越,攻破越国,猪啊,羊啊的都往吴国赶,而且当然少不了越国的美女,总之大掠一场而回。
  这事还没完,昭王得到湛卢之后,由于小弟众多,在知道这等好事之后纷纷前来祝贺。楚国有两个小弟唐蔡也前来祝贺,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说吴国是楚国面对面的邻居的话,二者则在其腹背,如果三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楚国,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这个时候唐蔡是楚国的小弟,为了防止被人欺负还得靠楚国罩着呢,怎么会反过来打自己的老大呢。

  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日期:2010-07-08 20:45:08

  这件事的发生和囊瓦有关。
  既然是来看老大的,自然就要带些礼物来。
  要说唐侯和蔡侯带的也确实是好东西,蔡侯送的是羊脂白玉佩以及银貂鼠裘,自己一共只有两套,自己留了一套送给昭王一套。唐侯以两匹骕骦马拉车,四平八稳,一点颠簸感都没有,也算是马匹中的法拉利了,连昭王都没舍得送。
  这自然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这么好的东西啊,我要是也有一套多好啊,囊瓦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便派人向二人去要,直接了当,囊瓦就这一个优点。
  你算什么东西,不给。唐侯和蔡侯相当在意自己的宝贝,送给昭王那是已经相当心疼了,那是因为那是自己的老大,被欺负的时候还要他们帮忙,这是迫不得已。
  现在让他们送个囊瓦,开什么玩笑。

  伤自尊了,在出国囊瓦哪里受过这等窝囊气,这次他发火了,把二人关了起来(当时昭王还小,实际掌权者是囊瓦)。
  虽然唐蔡两个国家小,但两国的国君还是有脾气的。
  这一关就是三年,两个人不仅没有说一句软话,而且还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唐侯不急,倒有人替他急了,那就是唐侯的儿子以及手下的那帮大臣们,你还真当公费旅游了啊,一点都不急,那唐国的国政怎么办,唐国的老百姓怎么办。
  总之唐国需要一个能拍板拿主意的人。

  就这样唐侯的儿子派大夫公孙哲前去劝说自己那个死脑筋的老爹,服个软,把东西送给囊瓦,先回来再说。

日期:2010-07-09 01:48:24

  老大,你就服个软把马送只给囊瓦那小人吧。无论公孙哲如何费尽口舌劝说,唐侯就是不干。
  我要是现在把马送给囊瓦这三年牢饭不是白吃了吗,还不如早点送给他呢,唐侯绕不过这个弯。
  得,谁让我遇到这个暴脾气的主呢。
  公孙哲和手下人一合计,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便偷了唐国公的马送与囊瓦,唐国公就这样被放了回去。
  公孙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不料唐侯不仅没有惩罚他,还奖励了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