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六十年:一个家庭的住房变迁》
第1节作者:
邱豹
日期:2010-3-7 0:14:00
近来随着房价高涨,国人对于住房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网络上渐渐的有了各种各样不符合事实的说法,
有人说,福利分房好
有人说,毛主席那阵住房不要钱
有人说,公租房好
有人说,某些单位集资建房,体制内赚了老大一笔
还有人对集资房嗤之以鼻,他们说,更早些年享受福利分房也即是房改房的干部职工,那才是大赚特赚。。。。
然而事实到底如何,改革开放前住房真的不要钱,福利房、房改房真的是天上掉的馅饼,而商品房制度真的就一无是处吗?请看六十年间,一个城市家庭的住房变迁。
作者亲身经历,尽量真实的还原自建国至今的住房制度,在线写
日期:2010-03-07 00:54:36
如今讲故事,喜欢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说起,可豹哥“爷爷的爷爷”那辈,还是前清,住房制度如何,跟今天没啥关系,咱还是从建立共和国那辈,我爷爷说起吧,哦,忘了说句,按普通话应该是外公,我们这儿叫爷爷,习惯了。
我爷爷是北方乡下的地主,家里几千、万把亩地,要放江南啊,运气好没准能和蒋宋孔陈搓两圈麻将,可他那儿是黄河边上的沙地,和江南的水田没法比,产出极低,一百亩还当不了人家一亩地呢。说到底,爷爷家里一年四季男爷们能吃上细粮干饭,旧社会女人家没地位,就只能吃白面掺杂粮,不,是杂粮里掺白面,生活水平还比不上现在的普通农家。
小日本来了,国共两党招兵买马,我爷爷好歹一小地主吧,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没跟着蒋总裁,倒跑去投了八路——若干年后我看中学政治教科书算明白了,蒋总裁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我爷爷他只是个小地主呀,没资格跟着老蒋。
不过话说回来,我党更早那批领导,还有上延安的进步青年们,很多都是富贵家庭出身,就说留法留美留日那几位领袖吧,晚清民初那阵,家里要没两钱真到家徒四壁的境地,估计连小学都没得上,你还能去留学?
40年投了八路,抗战五年我爷爷熬到了游击大队长,在当地那是赫赫威名啊,数十年后舅舅回乡探亲,尚有老人沿路指曰:“此X大队长之子也!”于是观者如堵。
然而爷爷这非常了不得的大队长,抗战打死几个鬼子呢?两个!老人家原话:“那阵没枪没子丨弹丨,全县大队几百号人就只我有两发子丨弹丨,其中还有颗打不响的臭子,也舍不得扔了,挂在胸前显摆。因为有两发子丨弹丨,江湖人称双保险呢!”
后来细想,抗战结束时共一百万朵,国号称八百万,这加起来九百万多军队,按官方说法一总打死了不到五十万真鬼子(毙伤俘后两者不算,伪军不算),则人均打死0.05个,谁叫咱们装备落后呢?我爷爷他打死两个鬼子,就能扬名立万,也不难理解了。所以顺溜兄弟告诉咱: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解放战争,我爷爷管军需后勤去了,不在第一线,军功固然少了,却也没了危险,也算手上没沾国军兄弟的血。
平津、辽沈没他份,淮海好歹混一混,从40到50年他老人家打仗十年,连根寒毛都没伤,真个吉人天相,最后还进过南京总统府,在老蒋办公室溜个弯儿,然后就顺顺当当从部队转业到南方某省。
最初,任职下面一县委副书记,兼公丨安丨局长,再后来去人民大学进修,出来做过大学书记——最初叫XX专业学校,后来是师范专科,再后来是学院。。。。一路水肿,现在都师生几万俨然一高等学府了,不做学院书记了,后来的职务还有上一级的什么文教局长、宣传部之类的
说这么多,就想介绍清楚背景,让大家好歹对那个时代也有个基本认识吧。
言归正传,讲房子。我爷爷最初定级别,行政十三级,正好迈进高干的圈圈,据他老人家自己讲,一则参加革命晚了,比不上红军时期的老资格,二则地主出身有影响,三则我党判定战功至关重要的解放战争,他老人家在打酱油。
那么这个行政级别的干部,该分个什么房子呢?
日期:2010-03-07 01:25:44
补充一下,当年行政级别最高三级最低二十三级,毛老爷爷说一级让给马克思、二级让给列宁斯大林,从他三级开始,最低二十三级中专生毕业,大学生进单位二十二级,十七级以上算中级干部,十三级算高级干部。
那么,我爷爷这样一位,嗯怎么说呢,总算有功之臣吧,职务也不算低,只怕也该分一好房子,就和电视里《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他家的小洋楼,或者《军歌嘹亮》里高大山家单门独户小院子差不多吧?
错了,错得离谱,我爷爷分那房子,又小又破,放今天兴许连房奴都不要:
首先承认是砖房,三层的,可房顶是瓦片,他老人家就分了其中二楼三间,全楼十几户共用厨房,共用厕所,说难听点谁家人拉稀放屁那是尽人皆知,房间阴暗潮湿,本来不多的几件衣服还发霉,没几天烂了——怪不得那阵子“的确良”衣服比纯棉的金贵,至少化纤质地不会朽烂嘛!
后来我妈妈我舅舅五个孩子相继出生,三间房子就不够用了,把男孩子撵出去住中学校舍吧,否则家里就得支上下床了。
这号房子,搁今天真比旧房改造那片的还差,唯一优点就是离市中心近,距离市政府步行三分钟,可那年月整个城市都小,想想其实也不算什么优点。
有同学就问了,你爷爷做过县委副书记、公丨安丨局长,后来的大学书记,市文教局长、宣传部长,堂堂行政十三级高干,就住这破房子,谁信呐!
骗人是小狗!您不相信呐,我贴个50年代上海市干部住房分配的规定给您看看:
特甲级可享受200公尺以上的“大花园精致住宅”;
特乙级可享受190—195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
一级可享受180—185公尺的“大花园精美住宅”;
二级可享受170—175公尺的“独立新式住宅精美公寓”;
三级可享受160—165公尺的“上等住宅公寓”;
四级可分得“半独立式普通住宅中等公寓”;
五级分得“120—135公尺的新式里弄住宅”;
六级可分得100—115公尺的“有卫生设备的普通里弄住宅”;
七级可分得80—95公尺的“无卫生设备的石库门房屋”;
八级可分得“老式立柱房屋”;九级以下只能分得“板房简屋”
哦,原来如此,看,特甲级有“大花园精致住宅”,九级以下就只能分个可怜兮兮的“板房简屋”,一切的一切,都和行政级别挂着钩呢!
我爷爷说了,行政级别上没有什么特甲级特乙级的,行政九级算不小的干部了,正军长,分个“板房简屋”还是不至于,大约上海的住房分配规定上的级别,和二十三个行政级别不是简单对应的,他算了算,大概特甲级相当于行政三到五级,七级相当于行政十三级,九级相当于行政十七级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