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这样残忍》
第8节

作者: 周慕白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谓“转营奸宿”,也就是送到各个营地,让兵士们轮奸她。这种极度泯灭人性的惩罚措施,只怕连武则天都做不到。
  当然,朱棣的丧心病狂还远不只这些,说到朱棣最残忍的事迹,莫过于活剐三千宫女了。

  这是一桩很明显的冤案,它缘于朱棣的丧心病狂,缘于他的阳痿或者说性无能。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朱棣的原配夫人是徐皇后,也就是中山靖王徐达的女儿,不幸的是,徐皇后于永乐五年病逝。朱棣与徐皇后感情很好,在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新的皇后。当时,后宫之中有一位权贤妃,是从朝鲜选来的秀女,最受朱棣的宠幸了。这位权贤妃也确有过人之处,不仅长得美艳动人,而且还善于吹箫,史书上说她“姿质浓粹”。
  当时的宁王朱权就写有一首《宫词》,来赞美他这位嫂子的箫声:
  无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朱棣一生五出漠北,即便是征战,朱棣也会带上这位贤妃,宠爱之心不言而喻。只可惜好景不长,永乐八年,就在朱棣北征凯旋回京的途中,这位权贤妃病死于山东临城,年仅22岁。朱棣悲痛万分,为她的离世掉下了几滴泪水,将她葬于了临城。
  正当朱棣为痛失爱妃悲伤之际,有宫女揭发说,权贤妃乃是吕妃串通太监和银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大怒,不经细查,便将下毒的太监与银匠一并处死,对吕氏则采用酷刑,用烙铁直烙了一个月才死。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位吕氏也是一位从朝鲜选来的秀女,而那位揭发吕氏毒死权妃的人也姓吕,也来自朝鲜,是一位朝鲜商家的女儿,故史书称其为“贾吕”。

  从朝鲜选秀女入宫的传统源于元朝,当时朱棣的后宫之中就有五位朝鲜妃子,这位贾吕因嫉恨吕氏故而陷害她,才酿成了这一冤案,只不过这场冤案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永乐十八年,朱棣宠幸的王贵妃不幸去世,朱棣又一次沉浸在悲伤之中。恰在这时,后宫内有人告发贾吕、鱼氏与宦官“通奸”。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通奸又称为“对食”,就是宫女与宦官之间结为夫妇一样的伴侣,相互之间取悦照顾对方,并无实质上的性行为。明朝的皇帝一般对这类事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宫女与宦官结为对食。朱棣听后却勃然大怒。

  有吕氏那残酷的例子在前,这位贾吕和鱼氏为免受皮肉之苦,提前自缢身亡了。
  朱棣并未罢休,他下令拘捕与贾吕亲近的侍婢,并亲自审讯,看看这个贾吕可还有其他什么阴谋。这些弱女子那经历过这般阵势,在酷刑之下,开始语无伦次了,竟诬称后宫有人要谋害皇帝。
  朱棣一听此言,不由得龙颜震怒,下令马上彻查此事,于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开始了:
  一位宫女受了酷刑,惶恐之下供出了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也一样,供出了第三人、第四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连千扯的,最终演变成为整个后宫的灾难。朱棣那“丧心病狂症”再次发作,下令将这些宫女集体活刮,也就是凌迟处死,有时嗜血的朱棣还亲自操刀,将那宫女一刀一刀地给处死。
  凄厉可怕的哀嚎声不断从宫中传来------

  有一名大胆的宫女在处决时冲朱棣骂道:“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自己年老阳痿,身体不行,我们这些宫女才与宦官私通的,何罪之有?
  朱棣恼羞成怒,越杀越多,终于惹怒了上天——永乐十九年,原本晴空万里的北京城突然阴云密布,继而电闪雷鸣,皇城内的宫殿被雷击中,引发了一场大火。
  不论这场大火是不是天谴,是不是天人感应,但在那个迷信的封建时代,这无疑是的。宫女们侥幸地认为,朱棣受到了上天的惩罚之后该反省了。不错,英明神武的朱棣确实是反省了,不过他并不认为是由于他活刮这些宫女而引起的,他想歪了,宫女们的灾难并没有因此事而结束。
  在这场大屠杀中,朱棣共活刮嫔妃、宫女共三千余人,只有少数几人幸免于难,一位崔氏,因在南京得病,因祸得福;此外,还有一人因关在牢中也免于一死。其余两位朝鲜嫔妃自尽。有一位李氏为人宽厚,在受刑时并未供出其他人,而有一位黄氏就做不到了,为了让其他人陪葬,她供出了很多人,当然都是无辜之人。
  很多史家都认为朱棣患有“丧心疯病”,而根据朱棣的行为来看,应该确有其事。原本在权氏病逝之后,那位受朱棣宠幸的王贵妃还可以规劝他一下,不料她也与永乐十八年病逝,致使朱棣晚年的“丧心病”越来越严重:

  帝甚痛悼,遂疯丧心,自后处事错谬,用刑残酷。
  ——《朝鲜李朝实录》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于北归的途中,终年65岁。
  即便在朱棣死后,对于那些没有自由、如同奴隶一般的宫女而言,亦是一场灾难,那就是会面临殉葬的可能。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后,就有很多宫女为之殉葬,朱棣亦然。根据规定,凡是有子嗣、受宠幸过的或者有封号的妃子才可以免除殉葬,也就是说,很多嫔妃并宫女们都有可能成为殉葬品。
  对于殉葬时的惨况,史料中亦有记载:那些指定殉葬的嫔妃并宫女们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宽敞的大殿之中,只见那大殿之内悬挂了无数用于自缢的白绫。然后,这些可怜的女子们便纵横排开,踏上一方小凳子上,再将自己的头颅套进白绫之中。刹那间,那大殿之内哭声震天,响彻宫内。这时,管事的太监便将那方小凳子逐一踢倒。这一个个如同鲜花一般的生命便告结束了。

  朱棣生前活刮三千宫女,死后也要继续祸害她们。
  这一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才被取消。
  不可否认,朱棣乃是明朝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生文治武功,显赫宇内。但历史总是存在着暗角,朱棣活刮三千宫女就是他的暗角,他嗜杀的本性如同他的老爹朱元璋一样,被后世的人们所诟病。
  日期:2012-01-29 21:09:45
  第七篇:宫怨与《何满子》

  先来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很凄婉却又很悲壮的故事。
  话说,唐武宗时,有一位孟才人,因为歌艺双绝,所以得到了武宗皇帝李炎的宠爱。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皇帝病重,自觉不久将会离开人世,于是便把孟才人召来。等孟才人一曲唱完之后,武宗皇帝便问她:“朕如果死了,你准备怎么办?”
  孟才人抱着笙囊在哭泣,说道:“臣妾愿以此自缢而死,相随陛下于九泉。”
  武宗皇帝竟默许了。
  接下来便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在这长长的沉默中,孟才人渐渐地不哭了,对躺在她面前的武宗皇帝说:“臣妾善于唱歌,愿意再为陛下唱一曲,以表达臣妾心中的悲伤。”

  武宗看着自己宠爱的妃子,发现她变得很平静,不由心中的歉疚又多了一份,他点点头,让她唱。
  孟才人唱的是《何满子》,一种悲戚无比的音调从她的歌喉里蔓延出来。病重的皇帝感到满心不舒服,他正要叫停,歌声却突然断了-----孟才人正唱到“一声何满子”。
  孟才人浑然倒在了皇帝的病塌前。
  武宗急命太医救治。太医竟说:“身体虽然还温热,但是肝肠已经寸寸断绝,救不活了!”
  不久,武宗也死了。
  在迁移孟才人的棺木时,抬棺的人发现棺木非常沉重,根本就抬不起来,这也根本不像一个女子的棺木。于是众人便议论纷纷。后来找来了孟才人的家人,棺木才可以移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