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罗马盛衰史》
第46节

作者: 痴汉王昊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17 12:33:49

  荷马史诗
  数百年后,古希腊的盲诗人荷马用两部长篇诗歌《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录下了这段传奇的故事,这两部诗歌被统称为荷马史诗,在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年里所发生的各种故事,而《奥德赛》则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从特洛伊战场凯旋而归的途中因为激怒海神波塞冬、不得不花费十年时间才终于回到故乡的历险记。
  这两部长篇史诗普遍被认为是史前时代一代代游吟诗人口耳相传的故事,最终由荷马将之整理定型。
  相传荷马是个背着七弦竖琴、双目失明[ 据传是荷马创作的《阿波罗神颂歌》,最后一句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有其他旅途中疲乏了的人来到这里,询问您们:‘少女们啊,请告诉我……谁的歌声您们最喜欢?’那时候,您们一定要用您们优雅的言词,异口同声地回答:‘住在开奥斯石岛上的盲诗人’。”这就是荷马是盲人的唯一证据。]的流浪诗人,他的诗在竖琴的伴奏下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吸引了无数听众,在他死后这些诗歌仍然流传了下来。

  他生前四处漂泊、穷困潦倒,死后却被人们所传颂,有九个城邦都争相表示荷马是在他们那里出生的[ 一般认为,荷马是伊奥尼亚城邦开奥斯(Chios)人。]。
  后人有诗云:“九城争夺盲荷马,生前乞讨长飘零。”后世的文学家也对他推崇备至,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称荷马为“诗王”,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诞生,荷马高歌。他是迎来这曙光的鸟。"
  古代的希腊人相信荷马史诗的故事在历史上曾确实发生过。荷马史诗被当做是希腊人的启蒙教材。在希腊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知道书中的那些英雄事迹。
  希腊人普遍的信仰:君主统治下不存在自由人,这个想法的来源就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毫无疑问是古希腊一切文献资料的基石,贯穿了希腊的整个历史、随着时间流逝,它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始终是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和最具权威性的,如果以宗教为其命名的话,我们可以称其为,希腊的圣经。“我的父亲渴望我成为一个具有美德的人,他让我学习荷马的一切诗篇”一个雅典人这样写道。

  再举一个能证明荷马史诗在古希腊人眼中权威性的例子,后来雅典和麦加拉两个城邦就谁该统治萨拉米斯岛的问题起了争端,他们决定找一个仲裁人,于是就找来了斯巴达人。斯巴达人说,“好的,我们来仲裁。”最后他们决定萨拉米斯岛该归雅典所有。为什么呢?因为在《伊利亚特》第二章的《船舶名录》这一节,萨拉米斯人把自己的船排列在了雅典人的船旁边[ “大埃阿斯从萨拉米斯带来十二条海船,排列在雅典人的编队旁。”————出自伊利亚特第二卷,船舶名录章节。

  ]。
日期:2012-02-17 12:37:15

  施里曼传奇
  古代的希腊人相信荷马史诗的故事在历史上曾确实发生过,阿基里斯、阿伽门农确有其人,他们是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而特洛伊是希腊人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地方。据说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攻打波斯人时,曾在特洛伊作短暂停顿,并向帮助希腊人战胜特洛伊人的神献祭。后来的罗马人对荷马史诗的真实性的信念依然没有动摇,他们称特洛伊为伊利昂,并在特洛伊原址兴建了一座叫新伊利昂(新特洛伊)的城市。

  但当欧洲进入启蒙时代之后,人们不再拿《圣经》上的内容当真,荷马史诗自然也成了远古传说,人们甚至怀疑迈锡尼文明是否存在过,并普遍认为在公元前776年发生的、第一届有铭文记载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才是欧洲和希腊历史的开端。
  但是19世纪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年——1890年)却并不这么看。1829年的圣诞节,年仅七岁的施里曼收到了来自父亲的生日礼物——《世界史图解》。书中的一副插图深深的吸引了他,上面画着埃涅阿斯背着他的父亲,正从熊熊燃烧的特洛伊王宫中向外奔逃。
  小施里曼在了解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之后,向父亲问道:“爸爸,这就是特洛伊城吗?”老施里曼点头说:“是的,特洛伊是当时最富有的一个城邦。”小施里曼皱着眉头问爸爸:“那这个最富有的城邦是不是被大火烧成了灰烬,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不错,是这样的。”老施里曼点头说道。“我不相信,”小施里曼兴奋的说,“长大后,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地方,挖出里面的财宝,那样我们就富有了。”

  很多人童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但极少有人在长大后能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而小施里曼却是个坚持不懈的人。尽管他命运坎坷,9岁丧母,14岁父亲因贪污教会公款而失业、再也无力供他读书,以至于小施里曼不得不去杂货店做学徒,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童年的梦想。工作之余他酷爱读书,为了未来的考古事业自学了18门语言。(此人为语言天才,掌握一门语言只要六个月,令笔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杂货店工作了几年后,施里曼被辞退了,他怀着梦想来到了汉堡市,在一艘开往南美的蒸汽船上当上了小伙计。谁料那艘船在海上碰到大风失事了,施里曼侥幸抓住一只浮在水上的木桶,才得以生还。
  大难不死的施里曼被海浪送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他先做了一阵子簿记和信使糊口,然后又开始白手起家学做外贸生意。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施里曼为考古事业所锻炼出来的强悍语言能力这时派上了大用场,像他这样掌握多门外语的人,做起外贸可谓得心应手,甚至和沙俄宫廷都做起了生意,发了一笔大财。
  在他28岁那年,施里曼又跑去加利福尼亚开了个黄金银行,加入了美国国籍,实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到了42岁的时候,施里曼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
  距离1829年那个他立志要发现特洛伊的寒冷的圣诞夜已经过去35年了,施里曼也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一个中年人,他觉得是时候去实现自己童年的梦想了。为此施里曼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商业生涯,全身心投入到考古事业中去。他想找到证据验证荷马史诗的准确性,要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发现荷马史诗中的传奇城市特洛伊。
  施里曼在书中这样写道:“的确,我需要钱,但是,钱这东西只能作为我实现一生伟大理想的工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