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17 08:47:30
【13】奉陪“皇子”瞎折腾
2009年夏秋之交,大老板带来一位26岁的年青人,向俺介绍说是他的亲侄子,希望在公司内谋一份“差事”,征求俺的意见,看看安排在什么岗位比较合适,最好是能够兼顾全局的岗位。
俺心里一怔,有一种直觉:大老板在布局未来的接班人选了,准备让“自己人”来当这个家了。俺先是淡淡地笑了笑,然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故作轻松地将话题扯到他自己身上,试探性地问道:“你还不到四十岁,不会这么早就考虑交班的问题吧?”。
大老板不置可否地也跟着笑了笑,然后说道:“他高中毕业后不愿再读书,也不愿回到家族企业内工作,跑到其它公司做了几年销售,在家人的劝说下现在回来了,以后就打算在这里发展了”。
虽然感觉突然,但从大老板狡黠的笑容和明明白白的解释中,俺马上清楚了他的意图,心中有底了,于是建议道:“他以前做过销售,那么,是不是先到业务部门熟悉一段时间,然后再到各分厂的中层或者基层岗位逐步熟悉,逐步过渡?”。
大老板虽然口头上没有直接否决俺的建议,却进一步道明:“就让他做你的助理吧,宏观方面的工作你多指导一些,具体的事务可以让他独自去处理,这样能让他成长和提升得更快一些”。
看来,大老板早就盘算好了,俺没有理由当面拒绝,只得装出热情的样子应承下来。
安置好了年青人,俺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内,刚刚落座,就看到HR经理鬼鬼祟祟地推门进来,带着几分鄙夷的口吻说道:“又来了一个公子哥儿……”。
俺抬起头来,正色道:“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该说的,不要乱说,不该管的,不要去管,一方面,我们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对方,保持临阵不乱的步调,按常理出牌就行了,另一方面,静观事态的发展,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过,小小泥鳅,应该翻不起大浪的!”HR经理露出轻蔑的语气。
“错!俺以前听到股东们不止一次提起过他,这哥们不是省油的灯,特别能折腾,还是小心为妙吧。现在,人家以‘皇子’身份进入,本身就拥有企业内所有资源的支配权,大老板也交待可以让他独自处理企业内的问题,看来,是大老板和他都瞄准了俺的宝座,你想想,大老板自己有子女,只不过那俩孩子还在争做三好学生,‘皇上’的宝座今后当然会留给他们,那么,安插这哥们进来的唯一解释就是预备将来接替俺的位置了,你提醒兄弟姐妹们,各家各户鸡鸭小心吧!”俺带着几分忧郁的心情回答他。
“皇子”也很聪明,自己是销售出身,首先就选择了从业务部门作为切入点,而且一走上战场,就当仁不让地强势主导,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派头,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同时点燃了内线和外线两端的战火。
对内,为了树立个人威信,重点整治和打压销售部门那些“跟线不跟人”的对象,对于保持矜持、按常规程序操作而忽视了步步紧跟自己的业务人员,通过重新划分区域,将他们调整、驱逐到“贫瘠”地盘,致使部分业务人员因为利益受损而不得不“叛变投敌”。
对外,打破公司实现了多年的业务惯例,盲目废止了老客户货款“月结”的合同,美其名曰推行“现金为王”的政策,逼迫许多合作了多年的下游客户在大骂公司无情无义之后不得不改换门庭。
为尽量减轻波动,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稳定的销售业绩,俺数次向大老板进言:慎重!慎重!可是,所有建议都石沉大海,始终得不到回应,看来,大老板是想放手让他一搏,这一政策也一定是得到了大老板私下的支持或默许了。无奈,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俺只得向“皇子”提出稳健的折衷方案,建议他先从个别省区试点,成功之后再全面开花,又被这哥们一句“没必要婆婆妈妈的,阵痛之后就是成果”顶了回来。
成果分娩出来了,而且立竿见影!轻易改变销售政策,强硬抛弃老客户的结果,换来了连续三个月的业绩骤降。业务人员紧张了,股东们不满了,大家由起初只是私下议论纷纷到后来公开指责发难,直至此时,大老板终于顶不住了,不得不让俺出面来收拾残局,俺只得又一次“复辟”、理顺,通过一系列重整旧山河的动作,恢复了原来的政策!
转了一个圈子,又转回到起点了。其实,这类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屡见不鲜,并且我们经常会遇到:针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明摆着很简单的、很明显的事情,明摆着做出来对企业有害无益的事情,任凭管理者坦陈利弊、说破嘴皮,老板却始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最后,职业经理人、各级管理者在“皇权”之下不得不屈从,不得不按老板的意见去折腾,折腾到了一定程度,问题出现了,老板也终于醒悟了,发现从起步就错了,于是,再让职业经理人、各级管理者回过头来,转了一圈,再回到原点。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处置事件的决定权在资本方手中。事实上,民营企业中的所谓管理,许多时候都是在转着这类大大小小的圈子,似乎转来转去,永无休止。
在销售方面走了麦城,并不影响“皇子”的声望和形象,更不会危及他的饭碗,一纸令下,“皇子”又开始负责销售与生产的协调工作。
日期:2012-02-17 08:49:51
作为销售出身的“皇子”具有业务人员典型的特质,总是希望生产部门开足马力,提前出货,根本不考虑和顾及生产部门制造能力的稳定性、持续性,也不去核算依据其产能是否可以提前完成订单。
一天,家具厂厂长前来找俺评理:外行领导内行真的不行啊,“皇子”又由协调变成了主导,竟然修改了生产计划,要求车间用4天时间完成本该6天才能完成的产量,给他讲道理他根本不听,只要出货,只要结果,怎么办啊?
俺找来这位助理,心平气和地告诉他:生产计划是依据最大产能制定出来的,一般不会有多大的伸缩性,如果我们再施压,会压垮大家的,说个简单的比喻,你只能挑起100斤,俺一定要让你挑起500斤,你能不能做到?站在公司立场上希望早出货,心情俺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啊,按照你要求的时间,你就是把他们全部拉出去枪毙了,他们也做不出来啊,如果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大老板……
看到俺出面说话了,特别是提到让他去问问大老板,“皇子”便没有再坚持下去,但插手生产具体事务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皇子”在车间“走动式管理”中,发现一些组长偶尔清闲下来,可能是自认为别人在偷懒混工资,便不顾情面地当众训斥起来,弄得一些基层管理者看到他出现在某个地方,便象白日见到鬼一样,避之唯恐不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