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中国》
第21节

作者: 黄摩崖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15 23:00:25

  5.1血脉铺张
  革命未成,人们觉得革命是个难以企及的目标;革命既成,人们又发现革命是个很有前途的行当,但更难的事业终将到来。
  “有破有立”自是知难行易,所以,革命即便成功,同志仍要努力。令人惊喜的是,周人做到了“立”;做到“立”也许不难,还要做得如此之好;做得好了,还要长久地保持下去,这更是难上加难。我们纵观整部中国史,从大秦速亡、王莽惨死直到晚清新政破产、民国宪政大挫,社会的全面更新都带有社会全面毁灭的重大风险。即使有善终善果,也要反反复复,饱经周折,历数十载甚至数百年。最后连“白头宫女说玄宗”都不可得。但周人竟然成功了,他们平稳地从旧世界过渡到新世界,这正是令后人仰望且汗颜之处。

  周人智慧之高,在于其政治设计的前卫。齐思和在《中国史探研》中说:“惟是当周初之世,驰道未建,荆棘未斩,交通不便。兼之当时之行政机构极为简单,新服氏族统治不易,统一管制,集权中央,绝不可能。……周初之世,尚无此政治经验与物质条件也。”其实中央集权并非难事,世界上古大国均是这般过来,只是成效有高低,若操作起来,事在人为,代价不过是幅员狭小罢了。然周人偏不用心于集权中央,而是封土建国。

  史上没有无所本的制度,武王封建与周公制礼作乐都不可能是全新的创制,“神来之笔”实出自“底稿”,他们只是在之前所见的文化上做改动调整,以求合于新形势。周人尤其对殷人旧制汲取甚多,故儒家对周公也最有好感。周公之子伯禽在鲁国施展的治术就是“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左传?定公四年》)周人的设计灵感自然来自商人维持共主地位所摸索出来的“外服制度”。商王封给周边部落以“侯”、“伯”的名号(文王为“西伯”),实际上是以对方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为条件转而承认其在本地的统治,互不侵犯,甚至与氏族方国联姻(有强制性的)以保和平。

  周人随后来做共主,主动派出远征军加强了对四方的军事控制,更期以部族联合建国的模式改善以往松散的利益关系。为此周人发起独特的文化攻势,并加入政治强人的精彩演讲。虽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但其中苦口婆心,亦不容轻视。除形势所趋,周人殖民的目的不全在盘剥掠夺,而是基于一种精神追求,否则他们根本无须冒险东进,甚至去占领那些一毛不拔的荒远之地,若只坐守西陲,何来鞭长莫及之忧?

  周人毕竟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治理事业,不仅把一个个氏族部落变为国家,令诸侯守土有责,扶德施化,从而铺就一大片文明区,更塑造出一个媲美希腊世界的华夏世界。所谓“移风易俗”,近于拉丁文中的"colo"、"cultus"、"cultum"等词所包含的"栽培、驯养、耕作"之意。文明建树真不如植树这般容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铢积寸累,“周朝”非一日建成。“天下宗周”的精神实质乃是周族中心主义,其“深入虎穴”的惊险过程与殖民征服并无二致,此奠定了周朝国体的基调。周人融合诸多部族,先以“文明利器”武装辟疆,如马克思?韦伯讲“中国的文化发展一开始就打上纯粹的军国主义烙印(《儒教与道教》)”,再立宗法,经过数轮封土授民,最终形成异族隔阂的国野制度。这样一来,天下各要津便操于周天子委派的政治集团手中。周文化填充到如此规模架构中,才好竖起“天下”之大旗,各族方可有“杂居”之事,我们也才能说窥见了中华文化的雏形。

  顾炎武说:“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封建论》)此说属于追美先人,周人自然是狡猾的。当年随之灭商的诸多部族并未分得土地,尤其是那些势力弱小且无伟大荣耀的部族,明显被排除在利益分配之外。周武王和周公总共分封七十余国,其中姬姓诸侯占到五十以上。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以后王室封同姓王的思路正源于此。
  若问三千年前之封土建国与今人有何关系,首先必知中国后来以“魏”、“晋”、“唐”、“宋”等为名的国家,其“老字号”皆出自周代;其次须知中国人大部分的姓,都是承袭周代之氏。或由官职而来,如司马、司徒、司空之属;或由封国而来,诸如齐、鲁、宋、郑、吴、秦、卫、韩、赵、陈、蔡、曹、胡、许等。所谓“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由于宗法的增殖性(“周封八百”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一个氏还可能分离出新的氏。今日国人之常姓起源多在三千年前,超过今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且说近世的蒋、毛二公,蒋姓源出周公第三子伯龄的封地蒋,毛姓则源出周公第八子伯聃的封地毛。

  中国人的根在周代,这是实诚话。国人若能略知姓氏源流,便晓血缘并非唯一,关键还在“风土人情”。皇族后裔未必能使人高看一眼,但孔门的徒子徒孙却受人敬重,直教人遭逢岁月幽冥,可将血缘遗忘,不可把神韵抛却。
日期:2012-02-15 23:04:40

  第五话古典礼乐联邦制
  孩子:为什么我的观点不为常人所接受?
  磨牙:高论未必总合宜,小解亦有尿偏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