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妖除魔三十年》
第26节

作者: 丁勇
收藏本书TXT下载
  翠微山距离京城一百余里,片刻时间周易就到落在了山顶。
  普通人寻找碧波潭源头泉水,除了已有标记的位置,其他都要长时间慢慢追溯。
  周易站在山顶,施展望气术观测山脉地势,不消片刻就发现了水灵气最浓郁所在。
  石缝中一汪清澈泉眼,正在咕噜噜涌出泉水,不远处还竖着石碑。
  石碑一面铭刻两个大字:沁泉。
  另一面是几行小字:智者喜水,仁者喜山,山水之喜,存乎一泉。始于穿山破石之顽志,竟于时行时止之量力……

  字体铁画银钩,凛凛然一股气势。
  可惜最后面几个字似乎有人故意抹去,模糊不清,不知是哪个文人雅士所留。
  周易挥手从石缝泉眼中,摄出一捧泉水品尝。
  清冷甘甜,蕴含灵气比状元堂的浓郁了几成。不过状元堂的泉水,平日里存储在瓮中,时间久了灵气也就散了。
  周易先喝了个痛快,从腰间取下黄皮葫芦,灌满泉水。
  来到物部当值,已经是巳时五刻,大概是上午十点半左右。
  张诚靠着椅子睡得正香,听到声音睁了睁眼。
  周易将黄皮葫芦放在桌上:“张哥,这是翠峰山的灵泉,你平日里总用井水,凭白糟蹋了好茶。”

  “你小子懂什么,老张我喝的不是茶!”
  张诚扭开葫芦盖子嗅了嗅,立刻眉开眼笑:“有心了,竟然是沁泉之水。”
  “张哥也知道沁泉,那旁边有个石碑,上面的字挺有意思,你知道是谁留的吗?”
  周易一路上思索碑文含义和书法韵味,愈发觉得留碑之人不凡。
  “你管谁留的,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正经人会遍地留名嘛?”
  张诚冷哼一声,变戏法一样取出茶具,是一套之前从未见过的紫壶。
  储物法器。
  周易表示很眼馋,可惜买不起。

  京都一处宅子三五千两,尚且能努努力,有市无价的储物法器暂时只能眼馋了。
  周易心中不断自我安慰:“待我学会了地煞神通,壶天之术,才看不上区区储物法器。”
  何掌柜办事效率很快,周易需要装订的书,两天时间就好了。
  状元堂手艺最好的大师傅,精心包背装订。
  《刑者说》也经人校对好,一篇一字不删不改,进入后续排版印刷阶段。
  周易表示很满意,将新抄录的两册道经,赠与了何掌柜。
  何掌柜当即表示,一定请几个书法大家鉴赏,先打出名声去,价格还可以翻一番。
  转眼过了半月。
  新鲜出炉的《刑者说》上架开售。
  古代社会通讯落后,人员流动少,仅靠书籍靠摆摊售卖,那状元堂的客户最多就是京都书生,还要面临众多书铺竞争。

  状元堂东家另辟蹊径,靠着与许多读书人关系极好,售书渠道已经不止在书铺。
  每当有新书刻印出版,就会免费送去几个相熟的官衙,以及最重要的稷下学宫。
  大乾四大学宫,洛京稷下学宫,鸿州玉京书院,吴州龙川学宫,以及江州白鹿书院,后面三个全在南方州府,北方唯有稷下学宫。
  朝堂当中,稷下学宫出身的官员等于另三大之和,足以见其影响力。
  学子将新书带入学宫,送上各个博士教授教习教谕的案头,他们看过之后,写得好坏都会有评语。
  稷下学宫的教习好评,只此一个条件,就足以成为书籍的卖点。
  学宫教习也愿意为好书写评论,他们的评论随着书籍大卖,流入各地读书人手中,不失为一种出名方式。
  遇上质量极好的书,学宫的博士都争相写评语,甚至会有大儒作序。

  流芳百世的书,作序的也搭了便车,类似于诗仙好友一样名传千古。
  稷下学宫山长,曾为状元堂出版的一卷《新校五经》亲笔写序,十几年过去,仍然是市面上卖的最好的书籍之一。
  颜元正的名号,也因此直接盖过了另三大书院山长。
  景泰六十年以来。

  状元堂送了几卷新书入学宫,都是注释儒家经典的书籍,最终表现平平无奇。
  这一类书有广阔的市场,然而竞争者太多,很难引起关注。
  直到送入了《刑者说》。
  这本书一进入稷下学宫,就引起了巨大议论,率先质疑的就是白话文。
  幸好周易开篇点明,此书就是给普通人看的,而且大乾不是独尊儒家,如杂家、小说家,对白话文并不排斥。
  随后又因为内容引起了争议。
  《刑者说》上册,何掌柜特意挑出了几篇,主角是书生的鬼怪故事。

  书生、妖鬼、斩妖司,结局都是一样家破人亡,妖灭鬼死。
  这和学子们平日里看的狐妖添香,蛇精暖床,中间略有曲折,最终幸福美满,完全是另一幅场景。
  于是有人质疑《刑者说》的真实性,认为是某个书生在胡编乱造,必须予以抵制。
  抵制的领头人,正是与周易有一面之缘的王伯安,本名王昊。
  王伯安在看到刑者说的第一眼,就忍不住想到骂自己“拼爹”的周易,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书,自然是毛病不断,错漏百出。
  终止第二场争议的是佛学院和道学院的院正,两位精研佛道典籍的大儒。
  研究佛道典籍,免不了和佛道修士打交道,对于当今大乾人妖两族的关系,比其他人了解的更深刻。
  现实的情况,比《刑者说》更残酷。

  道学院正亲笔写下评语:以小吏目,观妖魔事,警醒后人,可以为之!
  可以为之!
  这四个字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王伯安只是个教习,又没有真凭实据表明《刑者说》造谣,只得偃旗息鼓。不过他没有认输,而是仔细钻研此书,发誓一定要从中挑出更大的问题。
  自古以来都是读书人就毁人不倦。
  他们精通文字、律法、典故,擅长揣摩官场、皇帝,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最稳准狠。
  大乾景泰帝在位至今六十年,幼时就被夸赞类广明帝,一直将其视为毕生追求,难免养成了好大喜功的性子。
  如今太子监国,只听国泰民安,海晏河清,不喜欢有人上奏内忧外患,斥责其危言耸听。

  一是表明太子有能力治国,二是哄父皇高兴。
  王伯安挑不出书中错误,于是从“帝心”入手。
  《刑者说》中的故事,除了书生之外三教九流都有,基本上都是穷人。
  其中牛妖盗人一案,事件起源便是没有粮食。
  “我大乾国富民强,户有余粮,正值太平盛世,世上岂有贫者吃人之事?”
  王伯安兴奋的一拍大腿:“定然是著书人污蔑,含沙射影,向我泱泱大国泼脏水!此书包含祸心,必须禁了!”
  于是立刻起草文书,要向太子监国禀明,必须让衙门封禁《刑者说》,以免流毒天下。
  与此同时。

  法学院院正吴苛正在阅读《刑者说》,其中几篇关于律法的普及,深得他的胃口。
  大乾百家争鸣,除去佛道以及小家末流,大体上是儒家和法家并立。
  “以诙谐有趣的鬼怪故事,讲解普及律法,甚妙甚妙!”
  吴苛真正深入过底层调查,游历大乾精英阶层忽视或者说无视的贫民阶层,与京都繁华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