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中国第一本企业家自传)》
第52节

作者: 目光呆滞的润土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些形式上有规则,却不能被遵守的规则其实也是废纸,拉美化贫穷的根源就是拉丁文化散漫拖沓而随意践踏规则的恶果。
  潜规则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有了原则,那么经纬分明的规则就无法形成。因为原就是开始、唯一、元点、圆心的意思,则就是直线的意思,原与则要组成完整的结构,必然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圆,在圆里一切的线全是多余的规则,为了圆,那么则就必须弯曲成孤线折围绕圆心合成一个圆圈,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点、一条弯曲的则就可以了。这个点就是原,这条弯曲的则就是最大的外圆线。在原则的世界,直线是不被接受的,除非是条包含在内圆的有限直线。如果某条直线突破了圆的外则线,那么这条直线必然要被原则立即切断,这样才能保证原则外圆的和谐。

  历史上,当中国古人提出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时候,中国的原则社会就开始形成了,因为天子犯法不能与庶民同罪,这是跟英国的“王权有限,法律至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规则约定。历史上许多的中国天子即使是阿斗智商,中国的官员也必须惟命是从,如果胆大的宦官们假借天子之名,利用昏君的无能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那么一切的规则就是宦官们的儿戏罢了。由于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基本原则的确立,中国社会形成了围绕天子这个原则为核心的行为约定,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形成了父权核心的规则,也形成了小的原则,导致整个社会形成大小不同核心为原则的社会状态。

  原则是大原则包含小原则,小原则又彼此分离,每个原则包含不同的利益,所以原则社会形成以人为最小单位的利益圆圈。每个人有具体的利益原则,家庭有具体的利益原则,团体有具体的利益原则,为了保护各自的原则,在原则社会外表看似利益统一,内部看却是各自利益分散的个体,实际上是一盘利益散沙的社会。每个原则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一定要留有空间的尺度,否则只有一个点,就无法形成圆。原则把利益最大化做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在原则稳定的基础上追求外则的最大化。因为每个个体都追求自己外圆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大圆内部一直处于混乱变化的状态。

  例如;某某犯罪可以被知府判刑3年至5年,那么3年就是原、5年就是则,只要知府判罚的年限在3年至5年就没有违反原则。那么知府的利益就有了生成的空间,这个利益的决定权在那一极,利益的收益方就是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原则上规定必须从重从快地判决的时候,那么处罚的最高限就是唯一的标准,这个时候,稳定的原则要高于利益的原则,谁违反了稳定,谁就违反了原则。

  例如:昏君皇帝在乱世的时候,通常给大臣的原则就是:只要百姓不要造反即可,那么官员的不谋反就是原,则就是贪到百姓造反为临界点。如果官员谋反了,百姓造反了,那么这个官员就违反了原则,必须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潜规则就是原则圆球里的规则,由于它被外则的外圆覆盖着,外界很难看清里面的内容,所以称之为潜规则。潜规则比较规则的复杂是因为外界只能看见则,并且则也在不断变化,原作为核心被包含在圆形的中心位置,外界更难看清它的位置,而且原则为了维持稳定在不断变化,所以即使原则内部的人也无法准确把握原的位置和则的外界变化。由于潜规则是原则里混沌的模糊,所以大多数人看不清潜规则的变化规律,造成不能按潜规则做事而违反了原则,由此而受到原则的惩罚。

  原则社会最终形成利益大小不等的圆型组织形态,小圆圈的利益要绝对服从大圆圈的利益,大圆圈的利益要服从更大的圆圈利益。每个圆圈的核心就是这个核心的原,核心周围划定的圈就是则,圈内的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必须围绕着原在转动,不能突破则的界限,否则就违反了原则。同时整个小圆圈的运动必须围绕大的核心在转动,同时也不能突破大圆圈的则界限。

  原则以稳定为利益的最高追求,由于圆形组织结构的缺陷就是不稳定,只要小圆造成大圆核心不稳定的行为发生,那么整个小圆就是破坏了大圆核心的稳定原则,小核心必然要受到大原则的处罚,处罚的原则以维持大原则的稳定为标准。
  原则比较规则的明晰显得复杂而紊乱,规则却相对是稳定的状态显得经纬分明。由于原则没有具体细则约定,所有的运动必须围绕核心在转动即可,则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核心的原为了稳定需要不断地变化重心位置,则为了保护核心的利益不断地变大或者变小。当你掌握了原则重心的位置,也就掌握了原,当你掌握了原则利益最大化的位置,其实也就掌握了则,所以说:你把握了重心的基本点,又把握了利益的范围尺度,你对原则就能准确把握了,你如果能准确把握住原则,不危害核心的稳定,不突破利益的界限,那么一切利益的追求行为就是合理的,你不能用对错、好坏的规则来衡量它,因为原则里没有对错、好坏、丑恶的概念。那些自己认为说了真话,做了好事的人,往往却因为忽视了原则的存在,而不知不觉中被定上莫须有的罪过。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往往因为自己就是核心而可以瞬息地改变原来的原则,而不必接受处罚。或者,因为处罚他将影响整个原则的稳定而只能放弃处罚。

  稳定是原的基础
  原作为原则的核心需要保持圆形的稳定状态,稳定是原则的基础。有了稳定的基础,才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朱元章在打天下之初,他必须跟众弟兄歃血为盟以保持核心的稳定,那么谁伤害了他的兄弟,谁就是朱元章的仇人,这就是他的重心位置,一当他坐了皇帝的时候,他的重心位置就发生了变化,那些功臣成了他坐天下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他必须除掉他的兄弟,以保证江山的千秋万代,这个时候,他的功臣已经不是朱元章的重心位置了,所以说把握住朱元章为了江山的稳定因素,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重心位置,也就把握了原则的原,他用着的驴子的时候,你是不能杀他的驴的,至于以后他卸下驴的时候,你尽管杀。

  变化是则的规律
  原追求稳定的基础,则却追求不断的变化,由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原则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必须时刻变化着则线,它会尽量使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限,把则变的最大,把最多的利益包含进来。一当,原则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那么则却收缩到最小化,把核心的利益保护起来。例如,某巡抚要抢某地主的财产,那么他就把则最大化,数列他无数的罪状,这样他可能把这个地主罚的倾家荡产。一当地主冤案被平反的时候,虽然皇帝为他伸了冤,可是整个官府的原则却把则最小化,尽量把抢来的财富占为己有,他们将找一切借口减少自己既得利益的损失。所以说:如果用规则看事物的变化就看不明白,因为规则不能因利益而变,如果用原则看事物前后的变化就非常清楚,变化的规律非常简单,就是见到利益原则就变大,见到损失原则就缩小。所以说:在利益面前唯一能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不要被大原则发现了你小原则的利益。

  潜规则的规律
  稳定是原则的基础,利益是原则的制定标准。一切原则内的行为约定就是潜规则,在唯物的世界,一切物欲的追求就是潜规则的约定。人们在原则内一定要按物欲的约定来做事,只要不违反了原则,一切的潜规则就是合理的。不过,只要你一当影响了核心的稳定,一当突破了利益的限定,那么,即使你再小的违规行为也要被定为天大的罪。所以说:你要玩潜规则,就要时刻把握住滚动的重心位置,时刻把握住瞬息变化的利益界限,否则任何一点的疏忽,你就前功尽弃。


日期:2007-3-29 15:01:11

  - - - - - - - - - -《勤劳致富》的谬误- - - - - - - - -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