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中国第一本企业家自传)》
第36节

作者: 目光呆滞的润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股民能任命上市公司的老总吗?上市公司的老总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能受到惩罚吗?谁能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有什么法和切实可行的手段可以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
  房地产开始的目的是用房地产拉动经济,让中国的老百姓住上自己的住房了,只要百姓有房了,就是有产者了。现在,中国城市居民的私房比例是非常高的,按照资产的计算,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中产阶级,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中央政府设计的初衷,因为所有有房有产的阶层是希望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

  可是中国并没有建立社会保障的体系,有房有产的人,未来的医疗、教育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有钱人的无钱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着迷茫。无形的利益集团黑箱操作将房价畸形发展,银行百姓的血汗存款流入不法商人和无良政客的口袋,并让百姓后半身继续为他们卖命。中央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不会看着自己的利益受损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如果能心不黑,有条不紊地稳步发展,中央政府也不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可是老板想迅速发大财,政客也想在短短的任期内出政绩,无良的政客更想最快的发大财。这样,他们将后面政府的财政用光、土地卖光,后一届的政府没有资金、没有土地储备,无法运行,并且所有的银行资金由中央政府控制,一当资金失控,巨大的金融,中央政府无发承担,社会将失控动荡。现在中央这样做,损失的是地方政府和贪厌的未来及跑掉的开发商。让开发商把钱吐出来、把土地吐出来,一举两得。因为现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经济了,而不是上一届政府的房地产经济了,房地产经济已经完成了它历史的光荣使命。


日期:2006-5-20 11:20:54

  为什么再多的政策也救不了中国的股市?因为再多的政策也形成不了公正的法律。
  为什么国六条压不下房价?因为中央没有找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只想先出政策把房价稳定下来。这样让老百姓看见中央政府在为他们说话,暂时不购买房子。其实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只是让投机者不再炒房罢了。现实的情况是:房地产已经将银行和地方政府全部绑架了,谁也跑不掉,这三方中牺牲的一方只能是开发商,中央政府要先救银行,采取存款利率不动,提高贷款利率,银行查询收费等措施增加银行的收益。可以让房地产商支付高额的银行利率,可以收回土地,可以让他们倾家荡产,但不能让房价大幅下跌,如果这样,损失最大的是银行,地方政府没有损失,毕竟再穷的地方官员也有酒喝、有车坐,他们不玩房地产了,可以玩建设新农村啊,俗话说:“活人怎么会给尿憋死呢?”,那么说最坏的打算是银行损失了?不会的,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现在GDP年年增长10%以上,只要让老百姓的金融收益保持在零头以下,并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并悄悄调高物价,这叫“明喊升值、实则贬值”,那么最后损失的依然是老百姓,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了解金融、经济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即使他们了解了又能如何?因为土地和钱没有掌握在老百姓手里。


日期:2006-5-20 20:06:48

  所谓升值、贬值是相对的,人类发展的初期并没有钱,所谓钱就是交换的筹码。可能大家想美国让我们升值不是好事吗?要知道国际贸易中是以美圆为结算的货币单位。中国现在汇率假如是1:8,那么卖了10美圆的货,可以拿回80人民币,,若汇率升到1:5,那么中国卖10美圆的货,只能能拿回50元人民币了,这样国内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就亏本了,除非中国企业去花钱买别人的东西,可以占便宜,以前花80元算10美圆,现在只要50元人民币了,可是中国的企业是要别人买我们的东西才能生存的,而不是买别人的东西生存的,所以吃亏的是我们。另外,中国的外汇是8000亿美圆,如果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现在美国政府要付中国6万4千亿人民币,若升值为1:5的话,那么美国政府只要付中国4万亿人民币了,这样的话,中国的2亿4千亿人民币就没有了。

  上面说的升值,是对于国际结算来说是升值了。
  所谓的贬值应该这样看,中国老百姓那钱存在了中国的银行里,中国的钱又存在国外银行或政府,如果这样的话,假设某老百姓存的是64万人民币,现在被中国买成8万美圆的美国国债了,升值后,政府只能取回40万人民币还老百姓了。这损失的24万元只有通过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涨价弥补。当老百姓拿钱去买东西时发现东西贵了,这就是贬值。

  我没学过国际金融,我只按照买卖的公平交换推理的,希望懂金融的指正,解我窘迫,大家共同学习。

日期:2006-5-26 20:41:21

  中国经济之现状
  一轮房地产热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畸形,钢铁、建材、交通运输的需求造成能源紧缺,这种以消耗能源、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遭遇了中国的能源瓶颈的制约。由于中国的文化人文思想没有建立起来,造成新建的建筑产品多数是垃圾,并且毁掉了许多无法复制的历史文化古迹。
  当一个国家的富豪多数由房地产商人组成,而不是由工业企业家、科技企业家组成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失衡了。98年时,我们就应该反思全民经商混乱的教训,除了银行增加的烂帐和企业三角债外,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应该立即选择走新型的创新发展的模式,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的体系。这个稳定的体系是经济大厦建筑的基础,否则,没有社会保障的经济是虚假的经济繁荣。

  国退民进的无奈
  一段时间以来,国退民进中盛宴的狂欢成了,媒体上最热的经济话题。这些经济学家非常了解市场经济下的游戏规则,痛斥这些国有资产改制下的资产流失,是的,这个经济学家可以讲许多国外经济的经典案例、讲市场经济下的法律,他毕竟是海归的经济学家,水平虽然很高也敢讲,但是他只说出了表象,并没有说出实质的内容,是他不知道还是不想说,我就不清楚了。

  他抨击最多的是长虹、海尔、科龙的企业改制,说这些企业的资产流失了,其实,如果不改制这些企业,国有资产损失会更多。假如长虹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就不会发生43亿的货款损失。政府可以把企业给他们管理层拥有,给企业的职工拥有。他们管理层做好了,可以分红,做亏了就没有分红,国家只要在制度设计上合理,再说个人资产再多,只要监控好,不让转移变卖,国家再出台遗产税,最后还不是国家所有,依然会让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退民进的真实情况
  国退民进只是表面的变化,国家要坚决退出所有竞争性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中的国企,屡屡发生的巨额亏损证明了国企管理的缺陷。国家没有得到收益,却不断为这些腐败、无能上午官员填窟窿,并且这些国企,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已不再重要,离开他们,政府依然会保持稳定,而且可以不再为他们亏损买单。只是在改制的过程中,大家对这些资产低价贱卖了,暗箱操作感到公不平罢了。

  从地方政府的变化大家应该发现,他们将许多公用事业的企业全卖了,自来水、煤气等企业是老百姓生活所离不开的,由于国企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市场反应迟缓,导致这些企业年年亏损,为了给自己甩包袱,许多地方政府就将这些企业也卖了。当然公用事业的企业私有化以后,企业是不会亏本的,所以老百姓发现煤气不断的涨价就理所当然了。教育、医疗、住房的社会保障,包括公用事业的廉价服务是中国老百姓生存的基本所在,这是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这些社会的基本道德,那么全民的道德沦丧就是必然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