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中国第一本企业家自传)》
第34节

作者: 目光呆滞的润土
收藏本书TXT下载
  留学生从过去的海归,到在家待业变成海龟;再到创业又变成海葵(亏),说明国内的环境需要大的改变,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来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从农业水稻科学家袁隆平的身上,就能看清中国科学研究的环境,袁在30年前就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家,可是他却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直到工程院成立后,因为他在国外的名气太大了,才被选成工程院院士的。那么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就更加不适应国内的学术气氛了。

  真诚的反思,才能点燃中华文明的希望
  最近,温总理的亲民路线,胡主席的科学发展,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我们看见了希望。中国的老百姓理解他们会耐心等待,他们可以在教育上入手培养出爱国家爱民族的热血青年。培养出中国的正气力量,用新生的力量跟腐败分子决一死战,我们已经一无所有,面对忘国的腐败分子,中国没有退路。我们知道中国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我们还是有希望的。胡主席提的八荣八耻太好了,关键是如何落实,首先应该从一个“耻”做起,从舆论上,从各个层面,让国民知道什么是耻。如果我们的社会舆论做到了,让克拉玛依火灾中还活着的主席台领导去自杀谢罪了,做到了让贪官说话脸红了,那么,我们的民族就一定有了希望。

  我们要用全新的教育改变中华民族的基因,不要再抱怨我们被杀了多少可怜的同胞。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有许多名震世界的英雄,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强、勇敢、智慧,让中华民族的字典里没有耻辱,只有一句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日期:2006-5-13 10:16:06

  我们面对中国堆积如山的问题,可能觉得无从下手,觉得中国的没文化的农民太多,其实这是误解。要知道满清三百年的文字狱的文化清剿,铁血统治。中国青年短短的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就培养出爱国、爱民族的热血青年,正是这批青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起了新中国。所以说教育是唯一改变中国的切入点,只有年轻的才能替代腐朽的,只有新生的才能替代腐败的,这是自然的规律,否则只能腐败、腐臭中死亡。

  切入点对了,教育的内容也非常重要,要知道近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平民教育家是中国人,不是我们知道的胡适、陶行知,而是晏阳初先生,他认为消除愚昧比消除文盲更加重要,他在1926年在河北定县的教育实验中居然把中国愚昧的农民改造成知书达理的有文化、有教养的现代农民。台湾的现代农业和谐社会就是在他的理论设计下逐步取得成功的,他曾经是本世纪最杰出的亚洲人,他的光辉与爱因斯坦齐名,他在世的时候,每位美国总统都亲自问候,并与他同时代地在世界生活而自豪。可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民却不知道他的名字。


日期:2006-5-13 18:24:58

  他与爱因斯坦一起被美国一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他的一生改变了世界上上亿贫苦民众的命运。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国会通过拨款条款的外籍人士
  至今他被日本看做是进一步现代化的路标之一
   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少时熟读儒家经典,十三岁时入内地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在美国,晏阳初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塔夫脱教晏阳初的课程是《美国宪法》。
  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有近二十万华工在欧洲战场上服务,但饱受语言不通之苦,晏阳初于耶鲁毕业后第二日到法国服务华工。在法国战场,晏阳初尝试着从复杂的中国文字中选中一千个常用字用来教华工识字,后来创办了《华工周报》,数月后晏阳初收到了一位华工写的信。这位华工为了表示对晏阳初的感激,决定捐出他三年在法国泥泞的战场上积蓄的三百六十五个法郎。晏阳初后来说,这是冒着生命之险赚来的血汗钱。

  这封信后来改变了他的一生,晏阳初说:“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教育了我。”于是他说:“我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不发财,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他的第一站是上海,1922年晏发起全国的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在长沙,他的声势做得很大,把整个城市都动员起来了,许多普通的劳苦大众——洋车夫和小徒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第一次地有机会走进课堂。没有钱,但是那个时代有的是理想主义和热忱,教员都是义务,长沙和一百多位义务教员中就有青年毛泽东。现在外国人写毛的传记,说就是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受到了晏阳初的影响,开始觉悟要真正地打到民间去,而且方法要简单、要经济、要实际。

  在北京时,张学良以出八百万大洋支持平教为条件邀请晏阳初任东北的行政院长,然而晏阳初拒绝了,血气方刚的张少帅把晏阳初的助手关进了监狱,等晏阳初赶到时,发现他的助手正在监狱里教狱卒识字呢!
  后来晏阳初发现中国的文盲主要是在农村,农村要是无法发展中国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于是一九二九年,他来到了定县,这个地方后来成了遍及全世界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
  在定县,晏阳初发现中国农民的问题主要是“愚贫弱私”,但是他发现单项的改造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综合的农村改造方案。他从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着手解决问题。他让农民在平民学校里接受简单的教育后,让他们组织成同学会,中国的历史上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发组织的社区生活,后来这些同学会成了晏阳初对农村进行民主改造的基础。在那里晏阳初领导建立了乡县议会的组织。晏阳初说,对于中国人,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并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大事。在定县他着手把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审判案件和收取荷捐杂税的县级政权改造成一个由民众选举、服务于民众的机关。

  为了改善定县的农民经济生活,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做了很多很细致的工作,比如棉花的选种。一次一批美国的专家惊讶地发现定县的本土鸡一年只能下68个蛋。晏阳初说:“中国的母鸡已经下了三千年的蛋,它们大概是太累了。”后来晏阳初引进了美国的来杭鸡,在与本地鸡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母鸡一年可以下168个蛋。
  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内政部次长到定县视察后,对定县的乡村改造工作极为赞赏,因此国民政府决定把这种模式向全国推广。因此南京政府通过决议,全国各省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并划出一个县做试点。
  由于日本步步进逼,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撤离定县。晏阳初说:“我们被赶出定县我们的人类社会——经济实验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实验室。”
  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的邀请,说蒋介石要晏阳初帮助动员三千万的民众抗日。随后他被任命为这一行动的首席执行官。晏阳初主持撤销了这个省三分之二的县的腐败领导,招集了五千个学者和科学家代替他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基层政治改造和民众动员。这些工作对后来湖南能顶住日本的进攻取到了关键作用。
  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成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943年,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代表评选晏阳初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晏阳初并列的有爱因斯坦、杜威等奥维拉.莱特、亨利.福特等。晏阳初是获此殊荣的惟一亚洲人。
  1945年晏阳初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说:“我们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他说,等他消灭了对手之后,要聘晏阳初为全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领导。晏阳初说:“委员长,如果您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二战末期,罗斯福总统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晏阳初补充了一条,就是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