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29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辅几乎每到一个营房都与营房的士兵聊上几句,士兵们对这个大官的问话不敢不回答。
  几个营房转下来,张辅已经对朱瞻基这支军队有了很深的了解,其他的训练也好,衣食待遇也罢,张辅都能理解,无非是古之名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做法。
  最让张辅不能理解的是,太孙殿下的兵竟然要识字。难道识字与战斗力也有直接关系吗?
  压下心头的疑惑,在安远侯柳升的催促下,一行人到了校场上去看火铳兵的训练。
  火铳兵的据枪训练让柳升大感兴趣,拉着朱瞻基问道:“太孙殿下,这是何意,为何要让士卒练习端枪,而且还要在枪口处加上配重?”

  “安远侯,这是为了练习士兵据枪的稳定性,枪端的越稳射击的准确度就越高。”
  “原来如此,不过火铳的准头五十步外非常低,能不能射中全凭运气。臣的神机营,全靠三段击,依靠连续性的覆盖射击,进行打击敌人。”
  “三段击也好,五段击也好都是为了弥补火力密度不够,解决火力的连续性。不过这样的射击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硬伤就是不能近战,一旦被敌人冲进阵列,火铳兵手里的火铳还不如一根烧火棍。
  所以火铳兵在作战时需要近战兵种的配合,不知安远侯的近战依靠什么兵种配合火器?”
  “臣的神机营并不独立作战,每次出战两翼都有骑兵护住侧翼。我大明很少有单一兵种作战的习惯。
  若是真要被逼单独作战,臣觉得最好配备长枪兵与刀盾兵。长枪兵用于对付突入的骑兵,刀盾兵用于对付敌人的步兵,以及远程抛射的箭支。”
  “安远侯与本宫英雄所见略同,本宫的兵种配置就是火铳兵、长枪兵、刀盾兵,五比三比二的配置。
  不过火器军队最好的办法是让火铳兵有近战能力,本宫正在要求皇家制造局研发火铳装配的枪刺。
  一旦研发成功,我们就能打造一支纯火器的部队,既能远战也能近战。”
  柳升等老将对朱瞻基所说的在火铳上加装枪刺的说法都持反对意见。
  并不是说安装枪刺不好,已经有工匠想到过这种方法,无奈的是每一把枪刺都必须按照火铳的口径进行打制,无法进行统一生产。
  对于军队来说,不能大规模批量生产替换的产品都不会进行装备。
  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损坏率非常高,不能随时替换就意味着只是一锤子买卖。

  军队里是最忌讳这种不能随时找到替换的武器装备,不能打过一场仗之后就没有了武器可用。大明不是没人做过这样的尝试,有个老太监就做过枪刺的研究。
  朱瞻基明白了老将们所表达的意思,在他看来,其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标准化问题,一个就是质量问题。
  这也是朱瞻基在皇家制造局急需解决的问题,标准化问题只要形成制度就能完美解决。
  钢铁的质量问题涉及到技术革新,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得到解决的。朱瞻基只能将自己在梦中见到的炼钢技术的皮毛当做灵感讲给工匠们听,如何领会那是工匠的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就进入了四月。
  在这段时间,朱瞻基抽空去五军都督府帮助五军都督府搭建起草原地形沙盘。并将兵棋推演的一些规则和玩法告诉诸位老将,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对于沙盘来说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稀奇之处。
  可是配合上兵棋推演,马上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老将们敏锐的认识到,这才是沙盘的真正作用吧。最大的用处是模拟作战,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
  有了兵棋推演这样的战争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胜于千里之外。老将们开始在沙盘上捉对厮杀,一方扮演明军,一方扮演草原阿鲁台部。
  不管是谁扮演阿鲁台,都是一样的策略,那就是不跟你决战,在茫茫大漠上跟你兜圈子。
  直到耗到大明后勤补给跟不上以后,只能选择无功而返。相比鞑靼蒙古部落逐草而居,只要能够放牧牛羊,就能长期与大明对耗下去。
  兵棋推演的结果让所有老将都忧心忡忡,他们不怕与鞑靼部落正面交战,就怕茫茫草原大漠找不到人。
  可是不打又不行,总不能一直这样被动的防御阿鲁台的频繁骚扰,兵棋推演的结果送到朱棣的案头,朱棣亲自下场进行推演,结果还是一样。
  一句话就是我打不过你,还不会跑吗?比地形熟悉,人家可是在草原上土生土长,根本不是汉人可以比拟的。
  前面四次出征大漠,每次都是很难抓住鞑靼的主力,大多数时候都是扫荡一些没来得及撤走的部落,削弱鞑靼的有生力量。
  期待中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始终无法实现。
  砍掉蒙古人南下的袭扰的爪子,几乎成了朱棣当皇帝后的毕生追求。他是真的想给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安定祥和的大明,再也不用担心北方异族的侵袭。
  永乐二十二年春四月初三,朱棣大阅三军。
  朱瞻基的侍卫千户被朱棣点名参加检阅,朱瞻基知道这是皇爷爷给他在群臣面前露脸的机会,他必须要好好把握,不能丢皇爷爷的脸。
  现在就是检验两个月训练成果的时候了,侍卫千户被安排在了最后压轴出场。

  前后分别出场的是前锋、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
  这些兵马全部由靖难功臣带领,大军主力早已出了居庸关在宣府等候。留在京城的大军都是各军精锐,以备皇帝检阅。
  朱棣率领群臣站在安定门城楼之上,看着一队队走过的兵马,心中豪情万丈。
  大明兵马精锐尽出,在天子剑的指挥之下横扫大漠,争取在这一仗过后,大明百年之内不再担心北边的胡虏。
  最后出场的是朱棣临时加塞进来的太孙侍卫千户,朱棣指着远处走过来的太孙侍卫千户对群臣说道:“众位爱卿,现在过来的是太孙亲训的兵马,请诸位称量称量太孙练兵的成色。”
  群臣齐声说道:“太孙殿下龙凤之资,有陛下调教自然是熟识兵事。”
  “你们不必奉承朕,那小子练的兵怎么样朕也不知道,朕也没给过他任何指点,且看完再说。”
  群臣将目光集中到远处的一个方阵之中,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一千人的队伍一片红色。
  方阵越来越近,铿锵的脚步声,声声踏入群臣的耳膜,一千步兵竟然走出了千军万马的威势。
  这个方阵给群臣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齐划一,似乎一千人是一个人一般,就连抬腿的高度都基本保持一致。
  太孙是如何做到的,文官们大多不懂军伍,可是眼前这个方阵给文官的感觉就是英姿飒爽,让人看着就觉得心潮澎湃。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文官不懂不代表武将不懂,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阵意味着铁一般的纪律。

  长官的命令已经刻到了士卒的骨子里,士卒们随时都会下意识的听从长官的命令。
  这样的军队在战场上绝对是一等一的主力,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死不旋踵。
  眼前的这支军队还未见过血,临敌之时可能会有短暂的慌乱,只要度过这个短暂适应期,这就是一支铁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