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扬帆行天下》
第5节

作者: 白菜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子教子有方,赏玉如意一柄。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的口谕宣完,王狗儿可就不敢拿大了,赶紧上前扶起太子说道:“太子爷,奴婢扶您起来。”
  “劳王公公辛苦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说着朱高炽不着痕迹的把一锭银子塞进了王狗儿的手里,手法异常老练,一看就知道经常作案。

  “殿下实在是太客气,折煞老奴了。若是殿下没有别的事,老奴就告退了。”
  “孤送送公公!”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东宫大门,王狗儿凑到朱高炽的身边低声说道:“殿下,昨日太孙在乾清宫深得陛下之心。”
  “多谢公公指点迷津,公公慢走。”
  朱高炽转身回到东宫,命人将朱瞻基喊过来:“基儿,昨日和你爷爷说了什么,让你爷爷龙颜大悦?”

  “儿子也没说什么,就是陪着爷爷吃了一顿晚膳,晚膳之前说了等到闲暇之时陪着爷爷去南海子围猎。”朱瞻基想到朱棣的告诫,并没有把昨天跟朱棣说的话告诉父亲,东宫之中绝对有爷爷的眼线。
  朱高炽盯着朱瞻基的眼睛,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找到一个答案。
  朱瞻基被盯的有些不自然,连忙避开父亲的眼神,朱高炽挥挥手:“罢了,你去吧。”
  “是!父亲。”
  出了太子的房间,朱瞻基想起了昨天赵王朱高燧对他约战之事。得去找好虫了,想办法坑赵王一把,不然他还真以为太孙是好惹的。
  “范安!”
  “在!”
  “走!跟小爷我找虫去”
  “小爷什么时候懂虫了?奴婢怎么不知道?”
  “你不知道的事还多着呢?少废话赶紧的走。”

  “是!”
  朱瞻基带着手下一众太孙邸的宦官,开始在煤山、西苑大肆搜寻,眼下还是早春乍暖还寒,想找到合用的蛐蛐可不是意见容易的。
  朱瞻基也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到的,也不急于一时,就是抓到的虫儿也要经过挑选,正所谓“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能够找到几只极品的黄头大蛐蛐,那是爱虫人的幸事。
  不光是要有好虫,还要会养,一只蛐蛐也不是天生就是勇猛好斗,战斗经验丰富。那得经过不断的训练挑逗起它的好斗的性子,经过连续的胜利才能养成蛐蛐敢战的性格和战斗的技巧。
  连续几天朱瞻基除了每天按时的给朱棣和太子夫妇请安之外,就是带着一群小宦官在蛐蛐最喜欢出没的地点寻找合适的蛐蛐,几天的时间共收集了上百只熬过冬天刚刚苏醒的蛐蛐,按照品相分出类别开始培养蛐蛐。
  所有比斗失败的蛐蛐都会被淘汰,经过残酷的淘汰赛,选出了五只品相最好的蛐蛐。这五只虫蛐蛐可是经过层层厮杀才最终被选择出来,不但没有输过任何一场,而且还不能有任何大的伤痕,比如说是断腿之类的大伤。可以说无论是体能,还是技巧这五只蛐蛐都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
  朱瞻基每天这么折腾,怎么可能不传到朱棣的耳朵里。就在他琢磨这如何坑朱高燧的时候,朱棣派宦官把他喊去乾清宫。
  爷爷召唤那就得放下一切赶紧去,朱瞻基有朱棣的特批的不用通报的特权。刚以进乾清宫的大门就看见老头正在龙书案后坐着喝茶,赶紧跪倒请安。

  “孙儿叩见皇爷爷。”
  跪在地上的朱瞻基半天没等到爷爷叫起的声音,仗着朱棣的宠爱,偷眼向上瞄了一眼,发现老爷子坐在龙书案后面慢条斯理的喝茶,似乎就没听见他的声音一般。
  朱瞻基心想坏了,自己整日找虫,在老爷子眼里肯定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得想办法转移话题,不能让老爷子揪着这事说。
  “臣朱瞻基叩见陛下!”朱瞻基见朱棣不理他,故意又把声音提高了一些,用了正式的君臣拜见口吻。111

  “小兔崽子长脾气了,晾你这么一会儿就受不了了。”
  “孙儿不敢。”
  “不敢就是不服了!”朱棣逼问。
  朱瞻基脑子飞快转动,想着如何应对朱棣的怒火。他倒是可以理解朱棣的心情,哪个长辈看到自己的最看好的儿孙辈不务正业也会怒不可遏。

  该怎么跟老爷子解释才能让老爷子不破坏自己的计划呢?
  “怎么不说话了?”
  “皇爷爷,腿麻!”
  “活该!堂堂大明太孙不想着家国天下,整日上蹿下跳,学市井小人玩蛐蛐,你可真有出息。既然这么喜欢市井之物,要不要朕把你贬为庶人,想怎么玩儿都没人管你。”

  朱瞻基一句腿麻差点把朱棣给气乐了,瞪着眼睛将朱瞻基大骂一顿。还是担心自己的好孙子的身体,挥挥手让朱瞻基站起来。
  朱瞻基跪的时间有点长,起身时不自主的晃动了一下,被朱棣嘲笑道:“下盘不稳,马步扎得不牢,小子你还是缺练啊。”
  “跪这么长时间您也晃。”朱瞻基小声嘀咕。
  朱瞻基的声音虽小,却传到了朱棣的耳朵里。
  朱棣冷哼一声:“功底不扎实就是功底不扎实,哪来那么多理由。朕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你这么矫情。”

  “您是真龙天子,孙儿不过是肉眼凡胎,哪里比得上您。孙儿就是拍马也赶上爷爷之万一。”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时候除了拍老爷子的马屁之外朱瞻基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
  “你小子不用在咱这里念好话,想听这些话,朕可以上朝听那些酸人说,用不着你来说给朕听。说说吧,最近都干了什么大事?”
  “孙儿哪里有什么大事,就是找了几只虫,不过孙儿从这斗蛐蛐里可是悟出了一个道理。”
  “玩儿个还让你玩出道理来了,给朕说说是个什么道理。”
  “皇爷爷,这蛐蛐弄来就是为了让它相斗,怎么才能知道哪一只最好呢,就要通过让它们不停的厮杀,能赢到最后的虫儿才是最好的斗虫。
  这就跟咱大明的军队一样,光是养着不让军队到战场上磨炼,永远不知道咱的军队是什么成色。
  所以咱大明这军队不光要加强训练,还要时不时的拉出去见见战场,军队只有适应战场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百战百胜。”
  “这话没错,见过血的兵才是真正的好兵,有这见识也不枉爷爷每次出征都带着你。你这说法也没有多少新意,带兵之人都知道上过战场打过胜仗的兵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兵、雄兵。”
  “皇爷爷,孙儿话还没有说完呢。虽然将军队拉上战场是最好的练兵方法,但是战事频繁会导致民生艰难,百姓会抱怨的。
  孙儿在想,能不能在不影响百姓的情况下进行贴近实战的练兵。通过选蛐蛐孙儿觉得即使没有战事,我们也能进行贴近实战的练兵。
  如何才能在不打仗的时候进行实战化练兵呢,那就是五军都督府制定好规则,让各个卫所的精兵进行捉对比试,五军都督府在沙盘上推演战场上遇到的各种情况,并运用在实战练兵当中。

  两个卫所之间的对抗完全在无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裁判权在爷爷和五军都督府手里,爷爷和五军都督府可根据制定的规则评判哪个卫所的兵练得好,哪个卫所的兵练的不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