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47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路上,姜斌还特地绕行了一趟前门大街,去了鼎鼎大名的“月盛斋”,这时候还叫“京味香”,不管什么五香酱牛肉、酱羊肉,还是烧羊肉,每样足足的来了二斤。
  郭鹤年上次在与姜斌聊到吃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月盛斋”的熟食,每次说到酱牛肉,那简直是两眼放光。姜斌也算是留了心,投其所好。

  除此之外,酒也是不能少的,姜斌早就想着尝尝78年的茅台了,不过听到售货员报的八块五的价格,瞬间有点怂,纠结了半天,还是选了两瓶一块二的高粱烧。
  “这他娘的也不便宜啊,都是正常工人的四分之一工资了”,姜斌出了门暗自嘀咕。上辈子,姜斌虽然考上大学,但也是穷人一枚,第一次喝茅台那也是上班后了,真不知道茅台78年就这么贵。
  要是提着两瓶茅台上门,太过于惊人了。这年代人还是比较淳朴的,提着那么贵的酒上门,反而给人太多压力。
  一块二的白酒最好,既表达了心意,又不会让人不舒服。
  烂缦胡同,又名懒眠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因为太出名了,很是好找。湖南会馆就坐落在烂缦胡同,当年***等伟人就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也算是中国革命的见证。
  姜斌也是第一次来,不知道郭鹤年具体住哪儿,因此看到胡同口下棋的人群,就上前问道,“劳驾,请问郭鹤年郭老家怎么走?”
  “郭鹤年是谁?”人群边的中年人,显得有些疑惑。

  “就是南胡同的郭大傻子。将军”,还没等到姜斌继续再问,边上下棋的老头给出了答案,似乎担心乱了下棋思路,回答的时候头也没抬。
  “郭大傻子”,姜斌的奇怪知识又增加了,不过,郭大爷怎么看也跟“傻”没关系啊!
  “原来是郭大叔啊”,中年人一阵醒悟,随之喊道,“来乐,带着这个小哥,去找你郭大爷”。
  话音刚落,胡同里窜出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七八岁的年纪,特别讨人喜爱。
  “跟我走吧”,叫来乐的男孩,倒也不怯生,拉着姜斌就走。

  路程不远,两三分钟就到了郭鹤年的大院,姜斌浑身也没个糖果,于是从兜里掏了一毛钱出来递给来乐。
  “我妈不让拿人钱”,说完一溜烟的就跑开了,姜斌会心一笑,听话、家教好的孩子总是让人喜欢的。
  郭鹤年的大院一眼看去就是不一般,瞧着门当和户对,跟刘东家的大院可不是一个级别,当年至少也是个达官贵人的府邸。
  走进去以后,发现院子挺大,但是由于建了好多乱糟糟的小房子,脏乱差的程度跟刘东家的院子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按照来乐的指点,走到最里面的一家,就是郭鹤年的房子。
  姜斌轻轻的敲了敲,道,“郭老,在家吗?”
  连呼了两遍,才见一睡眼惺忪的大爷,拿着大蒲扇,光着膀子推开了房门,道,“谁啊?”
  “郭老,是我小姜,上门来请教您来了”,姜斌凑上前去,跟郭鹤年打着招呼。
  “是小姜啊,赶快进来”,看到姜斌,郭鹤年很是高兴,一清大的年轻人,爱听自己唠叨,还上门请教,总是让自诩为文化人的郭鹤年,有种忘年交的错觉。
  进了屋,是一间不大的房间,姜斌四处的瞅了瞅,不少的瓶瓶罐罐让他眼前一亮。姜斌也没客气,把带来的吃食从布袋中掏出,一一放在餐桌上。
  带有“京味香”标志的包裹瞬间吸引了郭鹤年的注意,道,“哟,月盛斋的五香酱牛肉,还有酱羊肉,你小子是下了血本了”,无论文*革怎么改名,作为老北京人的郭鹤年,还是习惯把“京味香”叫做“月盛斋”。

  “我也是沾您的光,没您的指点,我哪晓得有这么好的东西”,姜斌也是好听话不值钱,捡着郭鹤年爱听的说。
  瞧着郭鹤年笑成菊花的脸,明显是相当的受用。
  姜斌适时的掏出两瓶高粱烧,更是勾起了郭鹤年的馋虫。
  房间里,姜斌和郭鹤年一人一个茶缸,就这样不晌不午的开喝了。
  郭鹤年显然是个喝酒的行家,端起茶缸,轻轻的抿了一口,发出“哧溜”的一声响,一双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像是在回味酒香,摇头晃脑道,“醇馥幽郁、淡雅清香”。
  姜斌也学着“哧溜”一口,放在嘴里准备长长的品一下,没两秒就差点被呛的吐了出来,暗道,“真他娘的辣”。
  郭鹤年显然没注意姜斌的窘态,依然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口酒,一口肉,吃的欢实,好久才停下筷子,道“好久没吃的这么畅快了”。

  说完又忍不住夹了块肉,道,“你小子说的事情,我留意着呢。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个人”,说着就出了门,对着院门外叫唤起来。
  不一会儿,郭鹤年又进门坐了回来,道,“那人马上过来,咱俩先喝着”。
  两人边喝边聊,郭鹤年先给姜斌介绍了来人的背景,叫马德福,是个“文物贩子”。不过,可不是大家想象中坑蒙拐骗的“文物贩子”,马德福家是这一片收旧货的,而且是国家允许的。
  现在国家对于文物的定义是“文物属于废品,鼓励以旧换新”,因此很多人把文物古玩送到收购点,换取一些生活贴补。
  出口公司再把这些文物废品出口到国外,也算是废物利用。
  姜斌第一次听到这些稀奇的事情,也是瞪大了眼睛,心中很是震惊,满眼大大的疑惑,“文物属于废品”。
  压抑住心中的好奇,继续向着郭鹤年请教。
  于是,马德福一家又干上了老本行。
  收购点的生意很好,送货的农民排成队,有时候一天能收三卡车。收购的价格也是低的可怜,一般200块钱就够一天的收购费用了。

  姜斌算是涨了见识,后世价值千金的东西,这时候尽然跟垃圾差不多。
  更令姜斌震惊的是,琉璃厂有专门的文物商店,负责售卖一些古董。文物点收购上来的东西,经鉴别后,把价值高的送交总店,统一调配给各地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其余的分为三等,由文物商店出售。
  第一等放在商店的‘内柜’,通常在楼上,专供国家高级人员和知名的文化人。第二等在‘中柜’,面向民众。第三等就是可以出口的大路货,放在店面,所谓‘外柜’。
  这些出售的文物一般定价是高出收购价的20%,5元收购的,6元出售,真真的良心价!
  悦雅堂普通的一件宋代拓本,标价只要十几元。
  郑板桥画竹石的大幅中堂标价100元。
  姜斌听的是两眼冒光,就差流口水了。
  现在京城的老百姓消费能力有限,中柜和外柜中的东西更多的是被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买了。姜斌听了一阵心疼,几十元卖出去的东西,说不定以后得几十上百万收回来,中国人太不容易了。

  听着郭鹤年滔滔不绝的讲诉,姜斌听的仔细且认真,生怕漏了重点。
  说话间,房门被推开,正是小来乐领着一位大叔进来,后面还跟着个和姜斌一般大的年轻人,怀里抱着不少的东西。
  郭鹤年赶忙起身打着招呼,顺手还抓了几片肉递给来乐,这回叫来乐的男孩倒是没拒绝,抿了抿嘴,紧紧的抓着几片酱牛肉跑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