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35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姜斌所在的县城汽车站隶属于淮汽公司,可别小瞧了现在的汽车公司,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县处级单位,下边分管着淮阳地区七八个县的汽车站,而眼前的女人则是正经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不是姜斌这样一身脏兮兮的乡下人可比。
  等着那个女人扫完,姜斌才又安心的坐下。
  环顾四周,候车厅就是个大棚一样的房子,光线昏暗,屋顶几盏老式白炽灯发着晕黄的光。候车厅还是比较宽敞的,中间有几根水泥立柱,四围的墙上刷着一人高的绿漆。墙角还有不少农民,坐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上,抽着乡下常见的老式旱烟。除此之外,到处是脚步匆匆的行人,扛着行李,穿梭往来。
  姜斌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到汽车站,也是再次重温了旧日的感觉。
  ”去新浦的班车可以上车了“,一声乘务员的通知,人群开始骚动。
  旅客扛着大包,拎着小包,还有带活禽的,大呼小叫、叽叽喳喳、争先恐后的上车。姜斌也不例外,包袱放在肩头,箱子和鸡蛋用手提着,一步一步往前挤。
  递上两块钱买的车票,乘务员快速的用笔划了一下就递还给了姜斌,一张票一下,动作之快,让人眼花缭乱。
  ”往后走啊,后面的空间多啊“,检票的同时,还不忘疏导人群。后面空间的话,也只能当”鬼话“听着,姜斌上辈子听多了--免疫!

  幸亏身板不错,冲在了最前头,姜斌艰难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中间靠窗,还不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摇摇晃晃好几个小时,他可不想一路站着。
  嘈嘈喳喳的人群好不容易安顿好,乘务员大冷天的都热的浑身冒汗,像是刚打完一仗,脱下帽子扇了两下,才让司机开车。
  70年代的长途客车,总结起来就一个特点--”简单“,不仅外形简单,没有奢侈的曲线,也没有一丝多余的边角;内饰更是简单,除了座椅,简单的几乎什么都没有,空调更是想都不用想。
  从乘务员说发车,过了二十分钟,司机才热好发动机,在众人的一阵期盼中,”嘟、嘟、嘟……“几声闷响,汽车终于是动了起来,缓缓地驶出了车站。
  一般情况下,这么大的雪情,长途汽车都会停运的,但去陇海线的这条路有些特殊。当下国家对战备工作还是相当重视的,淮阳有设立战备交通指挥部,因此去往陇海线的路还是有保障的,安全通行没问题。
  摇摇晃晃一路,姜斌的五脏六腑差点都被晃了出来,艰难的熬过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新浦站。

  下车后,姜斌蹲在路边,干呕了好一阵,才缓过劲儿。
  ”他爷爷的,得尽快买辆车,再这样老子可受不了“,想起后面还有一大段路程,姜斌也是一阵头疼,艰难的站起身,大口的吸了好几口新鲜空气,才压下心中的烦闷。
  这年代的空气,没有空气污染,可比美国的还香甜!
  抬眼四周,就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他还是第一次来这儿。
  姜斌所站的汽车总站门口就是大名鼎鼎的人民路,向西步行可达火车站,旁边还有间水果店,属市属土产公司店铺,生意很火。向南是这一带颇有名气的车站饭店与车站旅社,属市属饮食服务公司。
  车站饭店生意很好,此时南来北往的旅客,但凡讲究点的都要来此消费。可不像后世,火车站前的生意简直就是坑蒙拐骗的代名词,当下人们对公家的生意还是有天然的信任感的。
  此时,虽不是饭点,可饭店里的人却是不少,锅灶上的火焰窜得老高,大厨把勺子敲得很响,菜香味弥漫了整个车站周边。
  姜斌狠狠的嗅了嗅空气中的香味,咽了咽口水,要说这一辈子,他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下过管子呢,真是有史以来比较惨的重生者。

  车站旅社在饭店南边,是一座苏联样式的两层小楼,木楼梯、磨石墙面、客房窗户都是双层帘子,看起来很是洋气。
  周围的商业就是这几家了,都是公家的生意,个体商贩几乎看不见人影。
  顾不得细看,姜斌重新扛上包袱,提着箱子,慢悠悠的朝着火车站走去。这才是赴京的第二站,这年头坐火车就是打一场硬仗,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屁股都会坐僵掉,想想都有些头皮发麻。
  至于想要卧铺,那也只能想想,根本没有可能。

  你有工作证吗?
  你有单位介绍信吗?
  你有钱吗?
  一套灵魂三问下来,姜斌可招架不住。

  等了不大一会儿,广播开始排队检票,人倒是不少,姜斌拿出早已打好的车票,非常窄小的一张硬纸片递给了检票员。
  ”啪“的一声,检票员用手里的工具在车票的侧面打下个缺口,这是进站的标记。这种检票方式已经几十年没见了,几乎已经在记忆中淡忘了,让姜斌一阵新奇。
  火车站台真的是站台,连个顶棚都没有,一群人只好顶着风雪陆续上车。火车则是已然在大家记忆中淡忘的绿皮车,到徐州两百多公里的路程要跑5个多小时,想着还有那么长时间需要熬着,姜斌是咬着牙上了车。
  车厢里有些拥挤,姜斌的座位又在中间,他只好把所有行李举过头顶,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等到挪到中间,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到了隔壁车厢。
  姜斌一阵郁闷,心中暗暗骂道,”这他娘的,也不标清楚“,没有办法,只能掉头又往回走。再次经过一段”远征“,好不容易终于摸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被一个小年轻给占上了,直接拿出车票,在那人眼前晃了晃。
  也不管年轻人一脸的不情愿,姜斌一屁股坐下,靠在椅背上,舒舒服服的喘了口气。
  到了徐州站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姜斌那趟去京城的车是早上六点半的,所以不得不留在这里过夜。此刻的他特别怀念后世的高铁,上车就走,风驰电掣,朝发夕至都是慢的,哪像现在一路苦熬着。

  下了车,有种坐牢出来放风的感觉,好容易可以伸展以下四肢。瞧着站台上乌泱泱的人群,他把行李朝边上放了放,等人群走的差不多了再出,又不赶时间,可没心情再去挤。
  徐州不愧是南来北往的大站,刚出了闸口,姜斌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息。新浦那样的小站,除了公家的生意以外,广场上可是萧条的很,可这儿大半夜的还有不少小摊小贩。
  饶有兴致的转了一圈,看到了不少吃食,徐州烙馍、小孩酥、八股油条、狗肉,应有尽有。烙馍前世是见识过的,吃起来柔韧、筋软、有嚼头,也有健齿作用,吃烙馍练口腔肌肉,牙口好,最重要的是对于旅途上的人来说顶饿。
  让他比较感兴趣的是八股油条,外形别致,闻起来一股诱人的香味,一问才一毛五一份,吃了一路的鸡蛋,正好换个口味。
  要了个车轮形的,看着是色泽金黄,咬了一口酥香味美,味道真真不错。意犹未尽,正想咬第二口,‘嗖’的一下,手里的油条就被一个黑影夺走了,吓了姜斌一跳,定睛一看是个乞丐。那不羁的发型,污糟着装,一眼就能让人确定他的身份。姜斌瞧着跟前的人,一阵感叹,“真是什么年代都不缺乞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