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
第24节

作者: 发面大包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考前虽然不紧张,可实际上到了发下试卷的那一刻,姜斌的心还是比平时跳的快一些。
  拿到试卷,姜斌迅速的扫了一遍题,心中有些窃喜,超乎想象的容易。
  三道大题,第一道基础题涉及三个内容,解释成语、改错别字,改病句;第二题学习鲁迅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出中心思想;第三题写一篇记叙文《苦战》。

  这些题对姜斌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于是,不多一会儿,前面30分的基础知识题便被风卷残云一般解决了。仔细检查了两遍,姜斌心里一阵高兴,”30分拿个满分没问题。“
  接下来,中心思想和作文,姜斌写的是相当顺手,之前几个月,每天一篇作文的功力发挥了作用,按照之前的训练,一阵旁征博引,顺顺利利的就完成了。
  而隔壁的齐大勇,看着同样的试题,答得就有些辛苦了,第一题成语解释”万马齐喑“就难倒了他,抓耳挠腮的最终写了”所有的马一起发出了声音。“左看看,又看看,也想不出其他答案,不得不就这样了。
  等到写作文,大勇才松了口气,这年代,天天政治学习,还怕写作文。”苦战“的例子满目皆是,轻轻松松的写了篇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的苦战经历,越写越兴奋,作文的结尾,”抒情“的写道,”此刻,我抬头看黑板上方,敬爱的华主席正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问我:年轻人,你用什么样的‘苦战’来经受党的考验呢?顿时,我心潮起伏,热血沸腾,豪情万丈!您放心吧,我一定向雷*同志学习,把自己火热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献给我们的四化事业,让社会主义祖国早日富强;献给人类解放事业,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写完停笔,捧着试卷,看着发自肺腑的文字,大勇非常的满意,就差咧着大嘴巴笑了。

  下午第二场考的是政治,三人依然答的比较顺利,毕竟这个年代,大家都非常地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对”先验论“一类的名词解释,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一类的问答题,多半是有点普的。
  就这样,大家都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第一天的考试。
  第二天第一场是数学,很多人就没有第一天的从容了。因为数学要复习的内容太多,而从发布高考消息到正式开考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大部分人都没有复习完全。
  即使经过了预考,基础不是太好。这些考题要是放到后世高考来看,那是相当的简单,可现在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太难了。
  数学考试结束后,考生们一走出考场就热烈的讨论起来,场面真的是”人声鼎沸“。
  张俊更是匆匆找到姜斌,追着询问,”第七题lim怎么计算?“
  姜斌耐心的解释,”第七题考察的是极限及其运算,以及求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虽然一通解释,但张俊和一旁的齐大勇依然一头雾水。
  有些心里素质差的考生,出了考场,就情绪崩溃了,甚至当场大哭起来,觉着没有希望了。

  招生办也是快速反应,通过各镇、公社的考生带队同志及时做大家的工作,安抚考生情绪。
  等到姜斌赶到招待所吃饭的时候,只见公社的干事,站在大门口对着学生喊道,“要难大家都难,数学难,后面的科目不一定难”、“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考一门,丢一门,不要再想”等等之类的话。
  有了这些安抚的话,考生的情绪明显的好了一些,下午继续进行理化的考试。
  苏卷的理化,难易程度还是可以的,里面没有一题超出《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大纲,姜斌对着卷子也是信心大增。
  下午16点,当交完理化试卷的那一刻,对于姜斌三人来说,期待已久的77年高考就意味着结束了。
  等走出考场的那一刻,三人感到莫名的释然与放松,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剩下的就交给天意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像是在一堵高墙上突然裂开的一道缝,墙的另一边有光。要想改变命运,只能从这道缝钻过去。
  至于最终有几个人能钻过去,就得看一个月以后的结果了。
  姜斌三人出了考场,并没有马上回招待所,而是悠悠的在校园转了转,欣赏一下这几天都没心情看的校园。
  不少学生,走出考场后,也是没急着走,匆匆的开始对起了答案。惹得身旁的张俊和齐大勇一阵心痒,悄悄的也凑了上去听着。
  人群中间坐着的,是个二十岁左右的考生,剑眉星目,长得倒是挺帅,有点亮剑里何政军的感觉,周边的考生都叫他小周。
  瞧着应该平时成绩很好,周遭围着的考生一脸的信服,只见他凭着记忆,在稿纸上写写划划,一题一题的回顾答案……

  边上的考生,如果发现答案与“小周”一样,免不了一阵得意;如果不一样的话,又是一脸的懊恼。
  张俊和齐大勇也是认真的听着,发现答案一样的还真不少,好一阵高兴,连逛校园的脚步都轻松了不少!
  也许是难得的参加了高考,总有些留念,逛校园的考生还挺多的,来来往往,形形色色。
  当然,什么样子的都有,最显眼的是花坛边的几个人,有些流里流气,其中为首的一个男青年一条腿翘在花坛上,右手夹着烟,不时的抽上一口,又斜着嘴轻轻的吐出,左手撸着袖子,一块上海表清晰可见。

  老远瞧着就是活脱脱的流氓,路过的其他的考生,都远远的绕开。
  姜斌三人的路过的时候,只远远的听到一句,“我要是考上了,非他妈……”,后面的话倒是没听清,不过,也不像啥好话。
  结结实实的转了一圈以后,三人步行回了招待所,见着支书和其他考生早早的就回来了。
  “下午,理化考的怎么样?”一见面,支书周玉堂就忙上前关心的问道。姜斌三人可是村里上次预考成绩最好的,也是这批人中最有希望的,支书当然是非常关心的。
  “刚对了对答案,感觉还可以,”可不敢话说满,姜斌三人也仅仅用“还可以”回答支书。
  “好,好,你们一定行的……”支书听后,很是开心,取下挂在身上的旱烟,蹲在墙角,又美美的抽了一顿,眯着眼的表情,很是享受。
  要说支书周玉堂,是值得敬重的,像很多信仰坚定的老党员一样,他不仅是菜园一千多口子的大家长,更是他们这一趟所有考生的大家长。大部分人都是受了他恩惠的,特别是这次高考,由于是运动后第一次,政策执行尺度不明朗,其他村为了怕担责任,迈不开步子,或多或少都有卡着报名的情况,可在菜园村,从来没有发生过,正是由于他的一力承担。

  在他的心理,真的是把这些人当孩子。孩子们有了出路,他上赶着往前送一把还来不及,怎么会做拦路虎的事情……
  冬天,黑得就是有些早,支书担心下雪路滑,嘱咐着拖拉机第二天一大早再过来接人,因此村里的所有考生们在招待所又多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才慢悠悠的回了家。
  回去的路上,不似来时,气氛轻松了好多,一车的考生有说有笑,几十里的路程,转眼就过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