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古今阴阳术数:天书传奇》
第4节作者:
火星人宝宝 先生道:“只因三国时,魏王曹操已经占据八门中的开、休、生三吉门,乾坤已定,因此早晚必能统一天下。刘皇叔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的隆中对便是三分天下的谋略,彼时已经注定了先主只能偏居一隅而三分天下,西蜀之地乃是八门中的西南死门,以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亦不能扭转蜀国灭亡之势,因此晋代魏之后,蜀国最先被灭,东吴随后也归于一统。”
“那汉高祖刘邦也是自西蜀而有天下,此又做何解?”
“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无可无不可、有人君气宇,且英气有余,项羽勇武盖世可以称雄,但英气不足,智可以胜勇,英可以胜雄,项羽起初已占据关中,然而却没有雄吞天下的大志,器量狭小、将咸阳烧杀掳掠之后,意欲富贵还乡,遂退出关中,自封西楚霸王,剖分天下,却将进入关中的门户汉中分给了刘邦,且刘邦有占据吉门的韩信呼应,项羽放弃开门形胜之地而去,终而败于乌江自刎,项羽之败非天亡项羽,是项羽自己放弃了帝业。”
太祖略思忖后问道:“天命是否可以扭转?”
先生道:“秦始皇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命卢生渡海去蓬莱仙山寻找神仙,卢生未能找到仙药,却带回来一部《录图书》,书中有谶语:‘亡秦者胡也’,始皇帝便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发天下役力修筑万里长城防止胡人南侵,以绝亡秦之患,始皇驾崩,李斯、赵高擅改遗诏,拥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二世暴虐无道,以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遂使秦朝灭亡,亡秦者并非胡人,而是胡亥。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国师刘歆通过《赤伏符》推算出了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于是刘歆便改名为刘秀,想应验刘秀当皇帝的预言,但最后谋反却败露自杀。然而光武帝刘秀最后却推翻王莽而有天下,应验了《赤伏符》的谶语。
隋朝炀帝时,有术士道:‘桃李子,得天下’,炀帝不悦,欲破谶语,下令杀了很多李姓大臣,炀帝与萧妃拆字,命萧妃拆‘朕’字,萧妃答道:移左画居右,岂非‘渊’字?结果李渊竟代隋朝而有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时,李淳风曾按天书得谶语:‘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太宗为破谶语,也杀了不少武姓大臣,并在驾崩时贬武才人至感业寺为尼,然而武则天最终还是做了皇帝。
先尽人事后听天命,天道渺茫难测,防于此而失于彼,天子智周神武而不依靠天命,顺其自然而不强求天命。”
这时,丞相李善长、徐达来朝,太祖召见。
只见右丞相徐达手里捧着个红木盒子,奏道:“前几日剿灭张士诚残部,搜得一件宝物——传国玉玺,特献于皇上。”
“传国玉玺!?”太祖眼前一亮道:“快打开。”
日期:2011-06-21 17:37:36
续上 第一章 铁血丹书
左丞相李善长将木盒放在龙案之上,打开盒盖,掀开黄布,只见是一块方圆四寸、柔若凝脂的和田羊脂玉精雕成的五条螭龙盘纽玉玺,太祖捧起玉玺,玺的角落有黄金补缺,玉玺正面篆书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李善长道:“臣与徐达均以为:此玺为国之重器——传国玉玺,皇上受命于天,得到传国玉玺真乃天赐宝物。”
太祖欣然,问道:“伯温先生以为如何?”
先生道:“春秋时楚国卞和在山中砍柴,见一凤凰落于石上,俗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以为石中必有宝物,将石头献于楚王,两次献宝均被砍足,后来卞和因为世人有眼无珠、不识真宝,抱着璞石日夜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继位后得知,便命玉工将卞和的石头剖开,果然石中藏有稀世美玉,遂以卞和氏名字命名为‘和氏璧’,与‘随候珠’并为盖世双绝的宝物,。
和氏璧乃世间罕有的珍宝,楚国视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回求婚,和氏璧便到了赵国。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十五座城池相交换,故而世传和氏璧价值连城。
秦灭六国后和氏璧归秦国,始皇帝命玉匠将和氏璧刻成玉玺,并刻丞相李斯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作为皇位传承、国之正统的传国玉玺。秦亡,玉玺被汉朝接管。西汉王莽篡权,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太后怒而掷玺,玉玺便缺了一个角,王莽命人用黄金补好,因此传国玺有黄金补缺。
宝物往往嗜血,非有德者不能镇之,贪欲之人横加抢夺、诸朝为争夺传国玉玺不惜大开杀戒、死伤无数,传国玺几经沉浮、真真假假时隐时现,后世诸朝为了表明皇权的正统传承多伪造传国玉玺,世传:得传国玺者得天下,人皆以为得到传国玺便能称王称帝,殊不知天下以文治武功而得,岂是一个玉玺就能号令天下?传国玺不过是象征而已。
和氏璧的玉质乃是楚地玉石,并非昆仑山和田美玉,此传国玉玺必是张士诚伪造。”
李善长、徐达忙道:“是臣等失察。”
太祖笑道:“朕以神武驭天下,区区玉玺何足道哉!”
伯温先生道:“臣近日抱病、身体不适,今日来见陛下:特请皇上恩准辞官还乡。”太祖不准,安慰先生好自调养。
次日早朝,狂风骤起,冷风如刀、冰寒刺骨,天外彤云密布,明太祖朱元璋高坐龙庭,下诏:赐李善长、汪广洋、刘伯温、胡惟庸、朱文正、傅友德等几十位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丹书铁券。
这真是无上的荣耀,丹书铁券即免死金牌,持铁券者除谋反大逆外,其余之罪一概免死。
没有受到赏赐的大臣羡慕的看着免死金牌,受赐群臣皆满心欢喜拜谢皇上,唯独刘伯温出班谢恩后坚辞不受,太祖便命收回刘伯温的丹书铁券,其余受赐大臣都喜接丹书。
退朝后,伯温先生回到府中,坐在书房的官帽椅上沉思,夫人陈氏奉上清茶后问道:“先生为何闷闷不乐?”
伯温叹道:“今日早朝,陛下赏赐众功臣免死金牌,我有些担忧。”
“皇上赏赐功臣,能得到免死金牌是好事啊,先生为何担忧?”
日期:2011-06-21 17:38:52
续上 第一章 铁血丹书
先生长叹一声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世间的事总是福祸相依。免死金牌,表面上看来陛下是为了赏赐功臣,其实不然,实则是陛下动了杀机,恐怕受免死金牌的大臣早晚有杀身灭族之祸!”
夫人愕然道:“怎么会这样呢?”
先生道:“江山已定,开国元勋只要遵守大明律法,自可颐养天年,何需免死金牌?陛下赐功臣免死金牌就是为了逐渐使之骄横犯法,进而达到杀身灭族诛杀功臣的目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日赏赐几十道免死金牌,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几乎尽数受赏,看来皇上欲血洗功臣,大明难免腥风血雨了。”
夫人道:“毕竟是打江山的功臣,落这样的下场不是很冤吗?杯酒释兵权,让功臣们富贵养老不是很好吗?”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代开国之君皆心狠手辣、杀伐果决。皇上曾经放了一根满是尖刺的荆条,让太子去捡,太子面有难色捡不起来,皇上便拔剑削光了尖刺,对太子说:我削光了这些刺,你不是就好拿了吗?意思就是杀光了那些才能出众、功高震主的大臣,后世的皇位就能坐的稳。英雄只可收罗,不可杀尽,也杀不尽,除掉英雄,只能做平庸之辈的首领。皇上欲除尽能臣,后世若有雄臣叛将,朝廷将无力对抗。”
夫人又问道:“那皇上有没有赐先生您免死金牌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