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10 07:14:38
为了获取赏金,丘怀义向政府告发了李密。当地政府立刻调兵遣将,包围了王季才家。也是李密命大,当时刚好不在家中,这才躲过了这一劫。但王季才和李王氏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部被捕。不久之后,王、丘两家几十口人全被处死。
李密悲愤交加,再次踏上漫漫的流亡之路。一次次的挫折终于使他认识到:他与隋朝势同水火,隋朝一天不灭,他就一天别想过好日子。所以,他必须要推翻隋朝。
希望在哪里?
希望在这里……
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最南部紧挨新乡的地方,有一片方圆百里的土地。这片土地坐落在黄河岸边,所以水气十分充沛,草木丛生。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讲,此地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逃难避祸、落草为盗的不二之选!
所以,大业七年,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犯事儿之后,就带着一帮兄弟跑到这里落了草。他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寨子。不过,这时的翟让怎么都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避难所竟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名满江湖的天下第一寨。
翟让是一个平凡到有些平庸的人,有肉吃,有酒喝,有妞泡,有钱花,他就已经很满足了。在他的字典里,是找不到“逐鹿中原”、“雄霸天下”这样的词汇的。所以,发轫之初的瓦岗寨其实就是一土匪窝,专门批量生产车匪路霸。由于靠近荥阳(今河南荥阳)、梁郡(今河南商丘南)等富庶地区,瓦岗寨日入斗金,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非常之快。有钱就不缺人,瓦岗寨的人马很快就发展到一万多人。
钱有了,人有了,规模也上去了,下一步就该整合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了。可是,很遗憾地说,翟让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支撑这种眼光所必须的能力和魄力。是的,尽管他已经有了刀枪,有了地盘,有了资本,可他偏偏缺了一种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问鼎天下的志向。没有这个东东,就不可能实现资源整合,也不可能进行产业升级,更不可能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
翟让没有,但李密有啊!李密一眼就看中了瓦岗寨,他向翟让递交了入寨申请书。翟让毕竟是公务员出生,要比郝孝德、王薄知书达理一些,便接纳了李密。就这样,李密又一次实现了人生的不华丽转身,说得好听点儿,就是由朝廷钦犯变成了啸聚山林的好汉,说难听点儿,就是一个贼。
和翟让不同,李密可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人,吃饱喝足混日子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迅速投入到反隋伟业当中。信任初步建立,李密便迫不及待地向翟让推销自己消灭隋朝的价值观:“当今正是刘邦、项羽那样的枭雄们奋起的良机。以翟公您的雄才大略(戴高帽),以瓦岗寨的精兵良将,我们足可以席卷东西二京,诛灭暴君,覆亡隋朝啊!
翟让听得目瞪口呆,这样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书生居然有着改朝换代、吞食天地的野心?他凭什么?是不是有点儿不自量力了呢?就凭我们这些人,真得能推翻一个王朝吗?这简直太荒谬了!良久,他悠悠地对李密说:“我们只是一群强盗而已,每天都在草丛里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你说的那些不是我们这些人所能想到的。”言下之意,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干了。
钉子!软钉子!放弃吗?绝不!瓦岗寨是附近各路人马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行不行都是她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李密决心推动翟让向着自己期待的方向转变,他看中了翟让的军师贾雄……
这天,翟让召见贾雄,询问他应否采纳李密的建议。贾雄的回答既简洁又迅速:“吉不可言。”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不过,如果您自立为王,恐怕未必能够成功。但如果拥立李密为王,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翟让一听,心里老大不情愿了,凭啥把我的交椅让给他,他不以为然地反问道:“照你这么说,蒲山公(对李密的尊称)大可自立为王,又何必来追随我呢?”
贾雄神秘兮兮地说:“世间之事都是相互联系的。李密之所以要来投奔你,是因为将军你姓翟,翟是泽的意思,蒲草非泽不生。So,he need you.”
翟让是个土包子,平时就迷信阴阳风水,听了贾雄的话,竟然频频点头,深信不疑。从此以后,他与李密“情好日笃”。
蒲草非泽不生,这是自然的法则。但是,李密真得离不开翟让吗?
有了贾雄的铺垫,李密再次劝说翟让争夺天下。这一回,翟让听了。自此以后,瓦岗军频频出击,荥阳郡各县相继落入瓦岗军的手中。阿广一看打不死的小强李密居然东山再起了,大为恼火,便于大业十二年十月调荥阳通守张须陀围剿瓦岗军。
关于张须陀此人,大家记住一点就好了,这是个猛人。自参与镇压反贼以来,张须陀先后与王薄、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裴长才、郭方预、左孝友、卢明月等起义军交过手,结果就两字儿,完胜。二十七日,猛人张须陀在大海寺和李密干了一仗,结果很惨,百分百的胜率被瞬间归零,死了。一时间,天下震惊。
在跟着李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之后,翟让日渐觉得,对于李密而言,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大海寺战役结束后不久,翟让即主动提出,李密可以建立自己的营署,单独统帅一拨人马,就叫蒲山公营。此提议正中李密下怀,蒲山公营就此挂牌成立。
为啥说大业十三年二月份的关键词是李密呢?因为在这个月,李密干两件大事儿:
第一件,率军一举攻占了天下第一大粮仓——洛口仓(今河南省巩县东),散粮救民。
大运河完工后,隋王朝在沿线的一些重要地段设置了不少粮仓,以方便中转漕粮。在配套的众多粮仓当中,规模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东都洛阳城北七里处的回洛仓,此仓实际上就是洛阳的专用粮库;另一个就是位于洛河与黄河接口边上的洛口仓,二十多里的范围内,“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监官并镇兵千人守卫”,全仓储米约有二千四百万石,规模最为庞大。
时人将洛口仓称为“天下第一仓”,一方面是因为洛口仓的规模最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洛口仓的战略地位最高。洛口仓是大运河上最重要的物流中心,南方运来的漕米,绝大部分都储存在这里,由此向西则可转运至洛阳、长安;而用兵东北时,又可以由此仓运粮渡过黄河,继而经永济渠运往东北。
二月初九,李密、翟让突然率七千人马攻占了这个“天下第一仓”。瓦岗军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想拿多少就拿多少。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扶老携幼,或牵着牲畜,或推着小车,浩浩荡荡地赶来领粮。消息传来,东都朝野震惊。
第二件,在翟让的拥戴之下,李密当上了瓦岗军的最高领导人,自号魏公,建元永平,正式建立起反隋的割据政权。
十一日,李密一举击溃了东都方面派来收复洛口仓的虎贲郎将刘长恭所部两万五千人马。战后,翟让想起了当年贾雄对他说的那番话,便主动提出将主公之位让给李密,并且要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
李密听了,心中狂喜,但表面上却一再推脱。如是三次,李密才“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翟让的意见。十九日,李密于洛口正式即魏公位,并改元永平,大赦天下。
打下了天下第一大粮仓,又建起了独立政权,有了这两条,魏公李密的国内影响力迅速飙升。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的各路势力莫不群起响应,前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如流水一般。李密的部众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增长至几十万人。河南的绝大多数郡县都为瓦岗军所有。
至此,瓦岗寨已经成长为天下各路反隋势力当中实力最为雄厚、势力最为庞大的一支力量了,而魏公李密则俨然已是天下群雄的精神领袖了。昔日阶下囚,今日大哥大。可见,有的时候,河西与河东的转化根本用不了三十年。
莫非李密就是那个预言之子,隋炀帝陷入了深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