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2-05 08:41:50
第六节 来自匈奴的报复(续集)
【大手笔地复仇】
匈奴在元光六年(前129年)实施了小规模报复之后,尝到了甜头!
在匈奴看来,这世界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战争的主动权依旧捏在自己手上,没盐、没布、没铁、没钱的时候,老子依旧照常去抢就行,抢完我就跑,我说打就打,你西汉说了不算,因为我能跑!因为啃着草原肥草长大的马匹比你西汉的战马要能跑,所以打得赢我就打,打不赢我就就抢,抢了就跑!这世界并没因为你汉武帝上台而有多大改变,我匈奴也不允许你有改变!
次年,也就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决定发起一次稍具规模的复仇军事行动,一则挽回颜面;二则教训一下西汉!
自汉文帝晚期,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大举进攻过西汉之后,截至现在武帝当政,匈奴还一直不曾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在匈奴看来,是该教训一下汉军了,所以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季,匈奴兵分三路,从北面、东北面调动了三万骑兵,入侵西汉!实施报复性的烧杀抢掠,藉此报仇雪耻。
这次匈奴来势汹汹,不可谓不狠,匈奴的左中右三路兵力是这样布置的:
东路是匈奴的重兵所在,动用了两万骑兵奔袭辽西;
中路匈奴骑兵,直奔渔阳(今北京密云);
西路匈奴骑兵,跨过长城,长途奔袭雁门。
下面我们分别看看汉武帝是如何对付此次匈奴兵分三路的报复性大规模入侵。
匈奴从东路入侵的辽西郡是此次匈奴抢劫的重灾区。
辽西太守都成了匈奴的刀下鬼,匈奴不仅斩杀了辽西地方大员太守,而且还在辽西实施了报复性的烧杀抢掠,掠走西汉边民两千多人,扬长而去,甚为嚣张!
中路渔阳的情况也很糟糕!
因为驻守在渔阳的韩安国所统帅的兵力尚不足一千,无论如何是无力抵抗匈奴的大部队的。
但是,无论韩安国能否抵抗,人家匈奴都是不商量地就派大部队上来了,韩安国能怎么办?
已经在渔阳打了近一年反游击、反扫荡的韩安国这次表现不错,以一千对一万,苦战匈奴,在即将全军覆没的关键时刻,诸侯王燕王的救兵及时赶到,这才赶走了匈奴。
当西汉北面三处边陲重镇几乎同时告急时,汉武帝审时度势,迅速派出了驻守于马邑的卫青和李息,统帅三万骑兵前往雁门救援打击匈奴!
汉武帝之所以安排卫青直奔雁门救援,而没有派出朝廷主力部队前往同样遭受匈奴入侵的渔阳与辽西,是因为:雁门距离西汉都城长安(今天的西安)仅一千公里左右的里程,如果雁门失守,长安将遭受重大威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从马邑出兵,前往雁门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里程,骑兵大约半天就可以抵达。
卫青率兵急进,先于李息抵达雁门,原本就勇猛过人的卫青,在优势兵力的条件下,一顿猛杀猛砍,彻底打灭了入侵雁门的来犯之敌,斩杀匈奴首级数千,来势凶猛的匈奴之敌偃旗息鼓、丢盔弃甲而逃。
此战中,将军李息再一次空手而归,打了一回酱油,这已经是李息第二次打酱油了,别着急,在之后的对匈奴作战过程中,神奇的李息还将继续打酱油,为此我们以后就称其为“打酱油将军”。
至此,匈奴的第二轮大规模报复行动,对于西汉与匈奴双边而言算是扯平了,匈奴在渔阳和辽西占了便宜,成功地实施了报复性的抢劫和烧杀抢掠,但是汉军也在雁门狠狠地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杀敌数千!
此番抗击匈奴,再一次证明了汉武帝的判断:将军卫青是堪当重任的军事统帅人才,对匈奴用兵的统帅之才可以就此敲定了。
对于西汉而言,此次抗击匈奴的战果是远远大于首次兵分四路出塞打击匈奴的那场军事行动!
对于匈奴而言,此次想要教训一下汉军,再次打服西汉的战略目的很显然是没有达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匈奴是失败的!
抢来的那点东西毕竟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远之计。既然如此,那么必须还得再发起新一轮的报复行动,直至打服西汉为止,这是匈奴的想法、正是匈奴的这一惯性思维,将令他们逐渐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挨打、搬家、再挨打、再搬家的万丈深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