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情梦》
第45节

作者: 离职老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遥退出去后,不到十几秒钟,国土、住建、规划局三位一把手走了进来,坐在陈沛林对面的沙发上。
  陈沛林看到人已经到齐,便道:“今天,把几位叫来,主要是商讨一下九曲河与青峦山治理相关事宜,这样吧,规划局李局长,你先说说九曲河景观长廊规划设计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唯森在沙发上欠了欠身,道:“陈市长,目前的九曲河景观长廊规划事宜正在有序进行,还有不到五天的时间,投票期截止,正式进入评审阶段,我想,争取在春节前,把所有程序都走完。”
  陈沛林看了看他,道:“不能争取,一定要按照规则和计划进行,整个项目,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春节过后,还要进行项目建设的招投标,如果在正月不能完成,那么,五一前后,就不能按期开工建设。”
  李唯森听罢,赶紧保证:“陈市长放心,这个项目,我们一直在紧跟着,不会拖延工期的。”
  陈沛林点了点头,说:“你负责这块,还有青峦山生态公园方面,有什么眉目了吗?”
  李唯森道:“青峦山生态公园,我们已经着手准备,只是……”
  “只是什么?”陈沛林问。
  “不知道陈市长什么意见,青峦山生态公园规划如果还是按照九曲河模式,可能时间过于紧迫,从发布公告、公开投票、再到进行专家评审,没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恐怕不够用。”李唯森小心奕奕地分析。
  “质量决定一切。”陈沛林道:“青峦山治理是否采用这个模式,主要还是看九曲河最终结果,如果群众反响较好,我们继续延续这种模式未尝不可,毕竟这两个项目对于清北市的城市建设来说,太重要了。”
  “嗯,陈市长。”李唯森点了点头。
  陈沛林说完,把头转向住建局局长周维庄,说:“九曲河景观长廊两侧拆迁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周维庄说:“陈市长,如果说没什么问题,我那是在谎报军情,沿河两岸,所涉及的拆迁户虽并不多,但是清北二中周围,的确存在难度。”
  “为什么?”
  “主要是二中临河居民用房,被群众称为学区房,不少是被租出去给陪读家长的,有盈利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拆迁动员时,那里的房主想把这块利益加到拆迁补偿款里。”
  “胡闹,又不是楼房,哪来的学区房。”陈沛林不满地道。
  “我们也给他们解释了,群众意见不一,各说各的理儿。”
  “给群众做工作时,一定要强调,这并不是什么商业开发,而是公益事业,我们都是按照国家征用补偿最高标准进行的,不要让群众有什么莫名其妙的想法。”陈沛林道。
  “是的,陈市长,我们一直在强调,但是,现在群众的工作太难做了,只要涉及到拆迁,便漫天要价。”周维庄摸了摸脑袋。
  “想办法,让他们丢掉这种幻想。”陈沛林环视了一下在座的,说:“这次会议应该把临山区的赵九洲区长叫来。”
  秘书长韩述接茬道:“原来计划也通知他,只不过不赶巧的是,他这几天去北京了。”
  “嗯。”陈沛林点了点头,道:“拆迁工作不能停,这是整个项目开工建设的重要前提,什么学区房,哪来的学区房?清北二中存在不存在还是个未知数。”
  陈沛林话一出口,众人立即面面相觑,不明就理,清北二中是清北市的百年老校,怎么会有不存在这个概念?
  陈沛林知道大家在想什么,道:“前两天文慧副市长找我,谈到二中校舍陈年老旧,宿舍和食堂等存在B级C级危房,正好国家有老旧校舍改造这个项目,是否可以改造一下。我和她商量,现在的二中校园拥挤,设备陈旧,已经没有什么再发展的空间,与其在原来的基础上拆除重建,不但耽误孩子们读书,校园建设还落个不伦不类。不是有那么句老话不是吗,再穷不能穷教育,既然国家有这个项目,我们财政是否再投入一点,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规划一所现代化的新二中,这对我市的教育发展,未尝不是件好事。”

  “噢。”周维庄听罢,立即便明白了陈沛林的意思,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清北二中拆迁钉子户也抻不到头了。”
  陈沛林道:“这只是个构想,不能把它作为解决拆迁问题的手段。”
  “明白。”周维庄认真地点了点头。
  陈沛林接着道:“九曲河景观长廊拆迁要抓紧进度,青峦山周边拆迁也不能按兵不动。”
  周维庄说:“青峦山拆迁事宜,我已经和临山区赵九洲区长沟通过了,这些日子,他们正在研究拆迁实施方案。”
  “青峦山涉及拆迁户数多吗?”陈沛林问。
  “真的不少,有几百户吧。”
  “那么多?”陈沛林皱了皱眉,道:“这可是个大难题。”
  “是的,这些天来,赵九洲市长跑到我那商讨已经很多次了,看样子也急得不行。”周维庄道。

  “这的确是个问题,找个时间,把临山区相关负责同志叫来,我们开个协调会,再详细研究研究。”陈沛林边说,边看了看规划局局长李唯森,“规划部门也想想办法,看看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嗯。”李唯森应了一声。
  会议进行到此,陈沛林活动了一下身体,对一直坐在一旁的静静等待的国土局局长吴作栋道:“吴局长,前一阵子让你们了解的青峦山南侧国有农场土地一事,现在了解得怎么样了?”
  吴作栋看到陈沛林在叫他,赶紧正了正身体,说:“这段时间,我们与临山区专门成立了国有农场清查组,目前正在紧张地工作中。”
  “我不想要进展,只想听结果。”陈沛林打断了他的话。
  上次的市长办公会议,吴作栋被陈沛林批评了一次,不敢有半点马虎,说:“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青峦山南,可利用土地9万多亩,其中荒山、荒滩5万多亩,国有农场土地总面积为4万多亩,其中分配给农场职工的为1万多亩,其它的土地则被市里人租借使用。”

  陈沛林听罢,眼前一亮,道:“9万多亩,不小的数字啊,换算成平方公里,估计也有六七十平方公里。”
  “是的,陈市长”吴作栋道。
  陈沛林沉思了片刻,道:“荒山、荒滩这且不说,除了分配给农场职工1万多亩外,剩余的万多亩国有农场土地,这么大面积,怎么会被城里人租借呢?”
  吴作栋道:“历史原因吧,九十年代初,国有农场解体后,这些土地一部分分给了农场职工,其它的,被城里人租借形成的因素不一。”
  “举个例子。”陈沛林说。

  吴作栋想了想道:“其中大部分是租给了下岗职工,想当年全市最大的企业毛纺厂破产的时候,全厂一万多职工,没有办法安置,正好国有农场土地闲置,为了安抚,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寻找出路,便临时把土地分配给了他们,当时这些人还戏称二次上山下乡呢。”
  陈沛林问:“有明确租用期限吗?”
  “当然有,是十五年。”吴作栋道。
  这时,韩述秘书长发话了:“十五年,早已经过了租用期,据我所知,毛纺厂的那批下岗职工,前些年就已经对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安置,基本上都是按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待遇,上了养老保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