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情梦》
第26节

作者: 离职老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庆幸,刚走出宾馆不远,他便见到了那家荞面馆。推门进去的时候,由于时间还很早,里面没有几个人,三三两两两坐在那用餐。
  荞面馆很干净,清一色的方条桌,细木红椅,洁白的墙上挂着几幅荞面由来及制作工艺的宣传画,感觉还不错。走到前台,要了一碗热汤面和一份小咸菜,准备返回身坐到空位上去。
  就在他一转身之际,忽然看到不远处一张桌前,一个人正朝他招手:“小伙子,过来。”
  李末原以为那人把他当成服务员了,便歉意地笑笑,随即也摆了摆手示意。但那人并没有作罢,而是继续说:“小伙子,你,过来。”
  李末以为意会错了,认真地看了一眼,这一眼,把他吓了一跳。那张桌子前,坐着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身材魁梧,面色赤红,双目烱烱有神。他,他不是那天在规划委会议上讲话的陈市长么?
  李末定了定神,狠命地揉了揉眼睛,没错,真的是他。李末赶紧走过去,道:“陈……”
  还没等他说出市长两个字,那人便用手势打断了他的话:“别,小伙子,坐下,坐下。”
  此时,面馆里开始有顾客三三两两地走进来。
  李末明白,他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便没有继续说出口。本来他是不想坐的,但看到陈市长极其诚邀的样子,只好挨着那位女士坐下来。
  那女士短发齐耳,脸上戴着一只大口罩,看不清面貌,从额头及肤色上看,估计有五十岁左右。

  陈市长的面已经吃了一大半,而那女士面前却没有任何面食。从年龄上看,他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陈市长的夫人了。
  市长陈沛林看到李末坐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末。”李末应了一声。
  陈沛林问:“听说你不在本市工作?”
  “嗯,我现在工作在北京。”李末忽然想起,顾泽成与他提起过,市长曾经让秘书打听过他的消息,他原来并没在意,心想自己一个小小的设计人员,怎么会引起市长的注意。但从刚才陈沛林的一句话,便明白了**,顾泽成所说应该是真的。
  “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吧。”陈沛林吃了一口面,抬起头,继续问。
  “嗯。”李末机械地应答。
  “你的老家在清北?”
  “是的,我出生在清北下面的一个县,高中的时候在清北二中读过书。”
  陈沛林看了看他:“难怪,你对清北市的发展有一定的见解。”
  李末明白陈沛林是在针对他在规划委会议上的那个建设性的发言,于是便道:“领导,您别介意,我那天是即兴发挥,瞎说的。”

  “怎么会是瞎说,从你们专业技术人员口里说的话,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陈沛林看到李末在谦虚,摆了摆手。
  从陈沛林不多的话语里,李末唔出了一些味道,看来,自己的那个建议,与他的预期有些接近。
  陈沛林看到李末沉默,便道:“小李啊,你对清北的城市发展有什么看法?”
  “我?”李末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如果从专业方面讲,他有说不完的想法,但是,在市长面前,他不能随意造次。倒不是说他惧怕他,他又不是他的属下,说的对与错,仅仅谈论而已,今天见面,明天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不过,他考虑的是他现在受雇于顾泽成,如果真的能够参与到九曲河景观长廊规划设计上来,以后少不了与市长打交道。
  “没事,有什么说什么,我这个门外汉,最喜欢听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专业层面的东西,什么都可以讨论嘛。”陈沛林看到李末在顾虑,便给他打气。
  李末见此,把心一横,索性豁出去了,道:“对于清北市,我多少有一些了解,我想,以目前的城市发展思路来看,清北市基本已经没有可持续性了。”

  “噢?”陈沛林点了点。
  李末看到他似乎在认可,便接着道:“毋庸讳言,现在,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了国家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城镇化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
  他刚说到此,陈沛林便打断了他的话,道:“这些,我有所了解,主要是想向你探讨一下清北市未来有什么发展思路,你刚才说了,清北基本已经没有可持续性了,为什么。”
  李末明白,自己的那些大道理,对于主政一方的市长来说,是小儿科,便打住了继续高谈阔论的想法,道:“清北三面环山,准确地说,是两面环山,另一面是国家控制的土地红线—耕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将来会有大量居民涌入城市,以目前现在有容量来看,势必造成居住拥挤。”

  “嗯,不可避免。”陈沛林点了点,问:“我来到清北不久,听得最多的三面环山,你刚才说两面环山,有何见解?”
  “您是说南面的清峦山吧?在我们规划人员眼中,那根本就不是山。”李末笑了笑。
  “什么?”陈沛林看着李末,不解地问。
  李末道:“我在清北二中读书三年,学校对面的那座山,就在我们眼前,平时学校搞活动的时候,也没少去了那里,对那座山最熟悉不过了。”
  “其实,清峦山从严格上说并不能称之为山,只是一座较大的土丘罢了,最主要的,山的南侧,已经没有山了。我想,如果把它建设好,将来定会是清北市最亮丽的风景线和居民休闲运动的最佳场所。”李末看到陈沛林听得很认真,便继续说。
  陈沛林问:“你是想把整个山体都纳入城市的框架中?”

  “是的。”
  “如你所说,山的另一面,已经没有山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沟沟叉叉,把这些东西都纳入城市内,不协调吧?”
  “以自然形态存在,当然不协调。”李末早有准备,说:“领导,不知您想过没有,如果换一种方式,就协调了。”
  “怎么一种方式?”陈沛林对此很感兴趣。
  “九曲河的水量还可以吧?”
  “可以。”陈沛林听罢,忽然道:“你的意思是把九曲河的水从西面引入?”
  “领导就是领导。”李末非常感叹陈沛林的思维。不过,如果没有这种头脑,这个市长也不是谁都当的。
  “继续,继续。”陈沛林饶有兴趣地道。
  “如果能够这样规划的话,那么这座山,便成了四面环水,天然的城市公园。”
  “这个构想很大胆,很大胆。”陈沛林连连点头。
  李末看到他高兴的样子,又给他泼了点冷水:“不过,这样治理起来,可能耗资巨大。”

  陈沛林并没有把资金看在眼里,道:“城市建设嘛,总要有投入,只是看投入能否符合发展规划。”
  李末道:“您说的太对了,如果仅仅治理这一山一水,对于城市的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仅仅是为治理而治理。”
  “嗯,你继续。”陈沛林越听越有兴趣。
  “如果把这座山作为新城和老城的分界线,那么,不但对这样的治理具有意义,而且,城市的框架也随之拉大了。”
  “你是说以清峦山和九曲河为本,跨山发展,或者说跨河发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