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居是齐王刘襄的弟弟(那个灭吕积极分子刘章是他哥哥),是第一代齐王刘肥的儿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之所以费点笔墨介绍这个人的家族背景,是因为这一点很为重要。因为曾经夹带私货准备引兵进发长安的刘襄,现在皇帝梦想暂时破灭了,眼看着自家哥哥当皇帝无望,皇位被叔叔刘恒给掠走了,刘兴居也就灵机一动开始接受现实、面对现实,积极立功吧,否则新任领导上台,自己将捞不到任何好处!
这是刘兴居自告奋勇的出发点和目的性,功劳他是立下了,但是赏赐却姗姗来迟,因为他们哥三夹带私货的那些行为最终没能瞒过精明的文帝刘恒,梁子就此结下了。在这一梁子的诱发之下,后来刘兴居哥三(兄:刘襄;弟:刘章)还是在皇位的诱惑下,发动了武力夺取皇权的二次革命,遗憾的是叛乱被剿灭,这是后话,我们在不远的后文即将讲述。
另外一个猛人,汝阴侯夏侯婴则完全就是一个传奇!其实,这个人在前文中已经出场了,想必大家可能不太能想起,这也没关系,现在简要地介绍一下西汉传奇驾驶员:夏侯婴!
日期:2012-01-09 09:58:07
【终生太仆的灌婴】
夏侯婴是一个老革命,当高祖还在当村官(泗上亭长)的时候,夏侯婴就是沛县的全职驾驶员(驾驶马车)。
那时候的夏侯婴就跟混哥刘邦非常熟悉,每次出车送完客人之后,总会上混哥刘邦那里去喝喝茶、聊聊天,而且一聊就聊到太阳西下了(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如此看来混哥刘邦当年的个人魅力实在是非同凡响了!
当刘邦在沛县揭竿起义,被拥立为沛公之时,沛公刘邦立即想到了跟自己十分要好的那个优秀驾驶员夏侯婴,于是封夏侯婴为太仆。
太仆是个什么职务?
第一职责:分管车辆马匹,这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长兼农业部畜牧司司长;
第二职责:给老大当驾驶员,专职驾驶员,驾驶马车、战车等,总之就是那种两个轮子或者四个轮子,以马匹为唯一动力的车辆,没有档位、没有车灯,当然更没有离合器、刹车的高级车辆,想必给你我一辆这样的车,即便是酒后都不敢驾驶哈!
接下来传奇的一幕幕就开始上演了。
由于太仆夏侯婴驾驶技术实在了得(曾经于汉王兵败彭城时驾车摆脱项霸王的追赶,而且还顺手捎上了汉王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前文说过),所以尽管一路不停地封赏,但却始终未能升级,一直就干着太仆之职。
当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太仆夏侯婴,他还是太仆;
当汉高祖刘邦驾崩了,儿子汉惠帝刘盈即位,太仆夏侯婴,他还是太仆;
当汉惠帝刘盈也驾崩了,少帝即位,吕后掌权执政,太仆夏侯婴,他还是太仆;
当吕后也挂了,汉文帝上台之后,太仆夏侯婴继续太仆,并在太仆岗位上太仆8年,才驾着马车上高祖那报到去了,点亮算了一下,太仆夏侯婴在太仆岗位上干了足足三十年。
我想,当太仆夏侯婴驾车马车回归到高祖那边报到之后,一定会抱怨一下:“高祖陛下,自打您走后,我先是给您儿子当驾驶员,然后再给您老婆和孙子当驾驶员,最后八年还在给您儿子刘恒当驾驶员,所以我严重抗议,别让我再跟着您当太仆了,这个职业我实在是万分厌倦了”。
由此看来,某项技能过于优秀也不一定是啥好事情(戏语!切勿当真哈)!
人物介绍完毕,让他们尽快开展4S工作吧,汉文帝刘恒还等着入驻未央宫呢!
未央宫4S核心对象也就是吕后所拥立的那个少帝,以及尚未成年的少帝的兄弟们。当刘兴居和夏侯婴大摇大摆地进宫,找到那个不曾掌权的少帝之后,剩下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
日期:2012-01-09 12:29:01
未央宫4S核心对象也就是吕后所拥立的那个少帝,以及尚未成年的少帝的兄弟们。当刘兴居和夏侯婴大摇大摆地进宫,找到那个不曾掌权的少帝之后,剩下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
典型的老牛啃嫩草开始上演了。
刘兴居、夏侯婴见到少帝后就扔下一句话:“足下非刘氏,不当立”。
少年皇帝刘弘尚未反应过来,太仆就准备好马车了:“跟我走吧,再送你一程”。
少帝:“欲将我安之呼?”(打算带我去哪儿?)
夏侯婴:“出就舍。”(搬出去住,挖个坑,长期打地铺。)
惜字如金的夏侯婴将少帝带出了未央宫,暂时安置在宫外少府中,之所以只是暂时安置,是因为作为西汉帝国最优秀的驾驶员的夏侯婴,还得赶回宫中去干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驾车送新任领导刘恒入驻未央宫。
尚未成年的少帝没明白一件事:皇帝是没有机会跳槽的,天子下岗后通常只有一条出路――上天庭报到去。
当未央宫中的事情尘埃落定之后,少帝的事情也就必须得有个了结了:“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当天夜晚,有关部门(不好意思哈,原来有关部门这一神奇的词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所以大家应该接受和习惯该高频词)安排部署诛杀了梁王、淮阳王、常山王以及少帝。
无论少帝是否懂得,天子下岗之后只有上天庭报到这一基本潜规则,他都已经上吕后那里报到去了。陪同殉难的三个兄弟,按照周勃、灌婴、陈平他们的说法,这些人都不是刘家人,都不是汉惠帝的亲生儿子。所以,送走他们是必须的,是应该的,是没有错了。
至于神奇的有关部门,这完全可以理解,弑君的罪名谁都不愿意承担,所以史料也就留下了“有司分部”这一神奇的高频词。谁指使的?谁执行的?答案唯一的:除了汉文帝之外,没人敢下这样的指令,弑君永远都是臣子们的大忌。
西汉老臣们已经将未央宫的4S问题料理完毕了,汉文帝那天晚上也没有闲着,毕竟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动手才能安心和放心的。
入驻未央宫中的汉文帝于当晚,首次对西汉帝国的人事作出了调整:
任命随自己进京的宋昌为卫将军,立即接管京城防务,掌管南北军(南军和北军,也就是京城守护部队,我们常称其为御林军);
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中巡视警卫工作。
绝招,汉文帝入驻未央宫后两项任命就已经完全将帝国的京城牢牢控制于自己的指掌之间了,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汉文帝在其后逐渐收权的过程中,一定也是系列组合拳!
日期:2012-01-10 08:24:52
第四节 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老子先生的《道德经》有言“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这些之乎者也的文言读起来拗口,民间有句俗话跟这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总之,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我,我们暂且先撂下这两句话,看看入驻未央宫登上西汉帝国天子大位的汉文帝刘恒是如何收取皇权,拽紧皇权的!
对于拥立自己从代王升职为皇上的这群人,一定是需要赏赐的。这群老革命绝对不是打酱油的,忽悠他们,后果很严重,非一般地严重!这一点文帝刘恒比谁都清楚。
二次革命的革命老功臣陈平已经是丞相了,接着干左丞相就行;
太尉周勃是此次诛杀吕家、册立文帝的第一功臣,所以直接就从三军总司令之职升为右丞相(右丞相职权大于左丞相);
上将军灌婴接替周勃原来的太尉之职,直接由将军升任三军总司令:太尉。你们让我(汉文帝)升职,那我就给你们升官吧!
这看起来很是符合逻辑,但是很遗憾,因为我们的眼睛经常背叛我们的心。
藏在这一次要逻辑背后的重要逻辑其实是深度隐藏的,那一重要的核心的逻辑就是“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换种说法就是“拳头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谁功劳最高?
老革命,周勃同志。
谁升职幅度最高?
老革命,周勃同志,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老革命周勃还能继续升职吗?
这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