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4 11:07:00
【内容简介与创作说明】
〖内容简介〗
关于汉史:
从公元前194年,汉高祖刘邦驾崩,汉惠帝刘盈执政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最后一代帝王汉献帝刘协于公元220年被迫退位于曹丕,东汉宣告灭亡为止。
时间跨度大约400年,历经24代封建帝王,以封建帝王为核心以通俗风趣的语言讲述两汉历史,其内容以朝野政治斗争、内外军事斗争为主、同时插介绍后宫争斗,并涵盖两汉时期的历史风云人物,还原两汉这段长达400年的历史风貌。
介绍这些封建帝王和历史风云人物、讲述精彩历史故事的同时,将给出笔者的理解和深度剖析,并藉此形成历史大智慧,强有力地冲击读者的心灵、视角以及心理与思维,这是这部作品的核心立足点和出发点。
历史是厚重的、历史是沧桑的、历史更是伤感和伤怀的!
两千多年之前,先人们那种对深藏于苍天厚土之间“道”的苦苦追寻、毕生探索与实践,在人性本能驱使之下所展开的权、利、名之争,以及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空间与尊严而展开的军事斗争,无不刻满了先人们那种执著、那种无奈、那种凄凉、那种沧桑,于是历史就厚了、重了、沉了、沧桑了、伤感了!
当你暂时搁置尘世的喧嚣,随着文、跟着走进那段厚重、沧桑、伤怀的历史之后,你一定能有诸多的收获和领悟,因为历史他很厚、很重、很沧桑、很伤怀、很执著、很真实、虽然那么远、却分明那么近!
这就是历史!
这就是汉史!
这就是《风不干的汉史在落泪》,一部有感情的、能撼动你的心灵、能开启你的心智的历史。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历史方面的题材均源于正史,同时为控制篇幅,所以历史方面的叙说有粗有细,但是历史重大事件和历史风云人物一定全面涵盖。
〖创作说明〗
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创作过程中,刻意培育了这么几个亮点:
其一,深度解析隐藏于历史背后的秘密:人性、权谋、捧和压,以及需要逻辑推理分析才能辨析出来的前因后果。
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在讲述历史情节之前,以及讲完之后,会给出一些简要的总结,尽管这些总结只是寥寥数语,但这些犀利,简练,的总结语言却有杀伤力、有点睛的效果,能引人深思。
其二,环环紧扣的故事情节,实现这一点只需要妥善安排历史素材的裁剪和布局即可达成目的,因为历史原本就比任何小说都要精彩和扣人心弦。
其三,娓娓道来的叙事文风,不夸张、不轻浮、不做作、选准视角顺势插入作者的情感解读文字,以图实现与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的心灵,启迪读者思考。
其四、这是一部情感的历史:先人的坚韧、执著、孜孜不倦地对深藏于苍天厚土之间的“道”的苦苦实践、探索和斗争,能让你屏蔽了尘世的喧嚣、开启读者心灵大智。
文章全文大约100万字左右,已经完成20万字,即日起连载,望诸位看官能留个脚印,留下砖头,没有读者的文章对笔者是致命一击。
日期:2012-01-04 11:26:07
【序言】
笔者“煮史问道”是本是职场人士,而非专业写书的作家,只是因为读了诸多的史书,然后有些感悟、有些感想,然后总是跃跃欲试,想写点历史,想说点自己在历史方面的领悟,于是才了这部《风不干的汉史在落泪》。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读史和明智之间的逻辑,在笔者点亮看来,历史大抵能有这么些视角:
大小奸臣的终极结局,都都光荣地获得了恶报,即便其有生之年没报,死后也被剥夺一切“荣誉称号”,甚至被挖出来,挫骨扬灰;
多能干有才的能臣,其辉煌历史也不过那么寥寥几页,几笔就完了,能善终的不多,被屈死的不少;
能打的,基本上都不如能写的;能统领团队的,基本上都不是啥专才;
善于用人、驭人的,基本上都是王侯将相,甚至是帝王;
真能能用好人才的,基本上都先将人才视为人,然后委屈自我,想方设法用其起才;
都还在拼、还在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团结的;心胸基本上都是宽广的,打完了,拼完了,上山摘果子的时候,一般都开始收腹了,积极开展内部斗争了;
内部斗争一般都从家里兄弟、姐妹、父子开始,然后才逐渐向外呈波状扩散开去,并一定会形成终极平衡,波浪一直会在;
男人总是宠着女人的,宠着的过程中,吃醋的一般除了女人之外,更多的还是男人,于是拿这个说事,开始舞刀弄枪;
……
这一切也就《风不干的汉史在落泪》的结构件之一。
《风不干的汉史在落泪》结构件之二:
漫漫长长的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无数读书人也曾为梳理出历史大智慧、大领悟而倾注毕生精力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着,于是这才给我们留下了今日得以一读的旷世大作:四书五经、《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在这些书山文海之中,无一例外地穿插着两根耀眼的主线:
主线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说核心思想之一);
主线之二:只有让你凄惨地你死去,我才能幸福地活着(人性自私与贪婪)。
历史是有些枯燥的、是有些因循守旧而不变的,情节大体相同的故事在几千年之内,来来回回地反复地演绎着,唯一的变化在于主角变了,跑龙套的变了……
最后必须申明的是:文中所有历史均源自正史,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和班固所著的《汉书》,以及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仅有的三部参考文献,至于那些误人子弟的野史则一概屏蔽。
但愿历史这一大智慧,能给你带去休闲阅读的同时,也能撼动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
日期:2012-01-04 14:42:21
【引子】
汉十三年(公元前194年),南征北战的汉高祖刘邦箭伤发作不久后病故,驾崩。
汉高祖刘邦病重期间,对于一直私藏野心的吕后而言,自家老公(刘邦)如此善于识人用人驭人,那自然是要在其合上双眼之前问问后事了。
在高祖弥留即将驾崩之际,吕后擦干眼泪上前问了一下后事,吕后这一问不得了了,一则又留下了千古经典典故(萧规曹随),二则居然就此接班了(太子刘盈,也就是汉惠帝基本上成了傀儡),三则接班后的吕后依旧牢记高祖遗嘱用人。
对于帝王而言,其实最大的后事也就传位于谁。
但是,这个问题在刘邦那已经不是问题了,因为晚婚晚育的刘邦儿子并是特别多,也就8个(后世同样也是布衣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和糟糠之妻吕后的儿子刘盈是长子,早已立为太子了,刘盈接班是没有悬念的事情,至少在眼前是这样。
既然太子刘盈接班都已经是没悬念的事情,那吕后为何又要操心操劳、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问汉高祖后事?
因为吕后私藏野心,夹带私货,高祖去世之后,她也就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还站在了舞台中央。
下面,我们还是先来欣赏一下高祖弥留之际和吕后最后的精彩对话!
吕后:“你百年之后,如果我们的丞相萧何也去世了,谁能接任?”
高祖:“曹参”。
吕后:“那要是曹参也去世了之后,谁能接任丞相呢?”
高祖:“王陵,唯一不足的是这个人稍微有点粗,但是陈平可以辅助他,也可以考虑直接用陈平,同时安排周勃辅佐一下,而且这个周勃一定是危急时刻能安定我刘氏天下的最佳人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