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人生 —— 一个菜鸟程序员的5年职场路》
第30节作者:
花8 俩个人热络起来了,中午还顺便一起吃了个饭,吃饭的时候小成小蔡几个人故意坐到了俩人背后的桌子上,耳朵竖的杵到了顶棚——没办法,这是个苍蝇并行都会引人围观的地方。
中午董延明回座位上要就寝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座位有几个人——当初一波进公司的几个人渣流着口水等他,这种热烈的氛围让他想起来大学时代,而他就好像被人嫉妒拐跑了校花的傻小子一样。
他摇摇头说:“我们俩是校友,瞧你们一个个瓜嘻嘻的。”他跟小刘学了不少四川方言。
董大侠倒没有没有对QA起色心,他和QA在一起聊天倒真的是坐而论道,讲的最多就是V7开发流程的不足。
QA稍有点讲工作以外的话题,董大侠也马上自觉地岔回到工作上去——他怕QA说起学校的时候拆穿了他。
不过他也顺道问了问薪酬,结果被打击的外焦里嫩。QA是工作一年的硕士,刚刚从友商中兴跳过来了,或者说挖过来的,QA一个月10K以上工资,被挖的时候配了几万股票,同时公司又保证了每年都会涨一定工资。
这份情报虽然落实到细节都是些“以上”、“几万”、“一定”的虚数,但是已经可以确定QA那小小的身体的身价了,如果把她剁零碎了论斤的话,一斤每年也收入几千了。
一众人头碰头嘀咕了阵子,都被董大侠的信息雷到了,他们都是当年毕业的硕士,因此不约而同想的都是我工作一年后能值那么多的钱么?他们互相看了看,怎么都不像身价那么高的人,都神色黯然了。最后来小蔡一拍大腿说:“操,早知道去中兴了,等着挖,跳过来身价马上翻番了,比得几个A都合适呀。
”
董大侠赶紧示意大家小声,嘱咐大家别把这事说出去,就让大家回自己的床垫子睡觉了。小成走的时候还念叨,“你们说中兴会来华为挖人么?我……我……我……”
后来董延明离开华为后QA桑还跟他保持联系,俩人聊天大多都会探讨些有关流程方面的理解——没办法,一招错满盘输,董大侠就怕QA问起学校的时候,所以俩人的话题永远是那么官方那么阳光那么向上那么积极。QA看过很多流程方面的书,单位组织的有关CMM5的培训更是不计其数,自诩CMM达人,她感叹最多的就是公司里CMM理论的完善和流程推行的残缺。
她问董延明从心里怎么看CMM流程,是不是就跟他们工作中对待CMM的态度一样,庙中泥胎,空受香火,恨无灵验。领导检查的时候就赶紧拿来做挡箭牌,日常工作却避之唯恐不及。
董延明觉得特别可笑,她的描述让董大侠想起了杜月笙评价黑社会“政府当我们是夜壶啊,想用就从床底下拿出来,不想用就嫌脏嫌臭,一脚踢开”。
董延明说,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就我本身来讲呢,这东西也真不错,是个1+1=3的东西,就跟行军作战的阵法一样,让那么多团队那么多开发任务进退得法张弛有度,让开发经理控制那么庞大的团队那么多特性都如臂使指了然于胸。要是没有这东西,还不得累死项目管理者。
QA就说,但是为什么好的流程总没有理想的效果呢。大家都应该有这个觉悟——流程是第一位的,是必须保证的。
董延明觉得QA的口气很怨妇,仿佛CMM是被始乱终弃了一样,他不知道怎么说,就胡乱搪塞:“娜美呀,你知道,角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不相同。
就你们QA看来,流程是死的,参数是固定的,但是对我们研发人员来说,那都是活的。你懂我意思么?因为人是活的,人是有差别的。我从前做V7的时候,到了时间点总是完不成任务,保证不了质量。
为什么?而且我按照了流程阿,严格遵守了!因为老黄估算任务的时候是按照全人力估算的,可是实际上却只有一半人力投入。我知道你会说这是因为老黄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可是就算老黄投入了足够的人力,也不代表人的能力上没有差别。所以,你们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日期有量化的标准,但是实际上我们这些实际操作的人因素就会出现你们的数字上不会体现的偏差。
”
QA问,你的意思是人重要,人对了项目就对了?
董延明说:“那肯定不是了,我从前呆的研究所就是人越多,越一盘散沙,生产力越低下,人少了反而好干活。为啥,就是因为没有你呀!”
QA说,不用忽悠,就说没有一个好流程制度就行了。
董延明说:“呵呵,差不多,差不多。
我想说,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客观条件制约的力不从心的。理想状态下,流程是个好东西,CMM可以那么准确的度量、控制和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然后又在各个阶段不断的反馈总结等手段来进行缺陷预防、过程变更管理,谁说不好、谁说不会提升软件质量我跟谁急!非理想状态下呢?你制定的目标是说一个正常的员工,可是实际操作是一个刚入职的员工呢?或者开发部门的领导对于人员有自己的想法呢?有制度保证流程,却没有制度保证员工,那你这个制度也真的只能权宜行事了。”
QA说,权宜?你就直接说糊弄好了吧。
董延明说:“也不用这么绝对啦,我觉得CMM真的好象阵法一样,好用,可是需要操练,只有大家阵法精熟、武功精熟熟悉了才会发挥出效果,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现伙夫拿着兵器站在队伍里的场景,队伍整齐划一却因为伙夫的不称职丧失战斗力,或者大侠站在队伍里缺不知道怎么行动,队伍运转起来,他空有一身武艺却不知走路结果只能绊倒了同伴。”
QA说,说的倒有那么一丁丁道理,那么就剩下一个问题了,你怎么判断自己是大侠还是伙夫?
37 —— 无形资产
金吉离开的时候下着雨,V7刚刚结束STC协作阶段全面进入LLD阶段,项目例会选在F1大楼的14层,雨滴噼里啪啦的敲在厚厚的落地玻璃上,让人很难集中注意力,会议室打开投影仪关闭所有的灯,黑乎乎的听的清清楚楚雨打窗栏,让人总要联想起“夜阑卧听风吹雨”这样苍凉的诗句。
F4大楼和F1大楼距离也就200多米,董延明打着伞来的,裤子仍然全湿透了——今天的雨太大了,有点风,于是伞也只能顾头不顾腚,搞得他裤子沉甸甸的,坐下来也猛往下坠。
高守和黄大仙一点都没有湿,他们是在深圳在坂田基地渡过了几年人,他们懂得下大雨的时候可以走地下车库,从F4大堂下去再从F1大堂冒出来,果然跺一跺鞋子不沾上一点雨水。
项目例会不定期召开,一般都是阶段完工开一次,有时候黄大仙觉得有必要了也会把大家集中一下做个培训或者重申一下项目的进度之类。
黄大仙和高守一路走进来的时候还谈笑风生,一坐下来就满脸严肃,就好像谁欠了他钱一样,“V7项目的PM现在换成高守,以后他就是我们的PM。下面我们来说这次项目进度……”
黄大仙说的很快,仿佛宣布的是楼下保安换岗了,他说完了也没有给大家鼓掌欢迎的时间就继续说项目进度了,高守坐在他后面倒没说什么,只是引得一众新员工互相交换眼神,老一点的员工倒神态自若。
老黄讲了下版本进度,总的来说都符合项目计划,文档质量也不错,只是规格、SRS阶段完工后没有几个人交总结,老黄说,大家要善于总结去发掘自己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不足和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持续进步。董延明就进步的很快,每个阶段都有总结输出,这种积极的态度可能进步不大么,老巩会不喜欢么。不过我们做项目是为了做好,也不是为了老巩。
我重申一次,写总结是两个目的,一是总结出你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二是提炼出你在项目中发现的工作技巧,利人利己,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我在项目的VSS库里面创建了大家的日常表现表格,红心就表示加分事件,黑心就表示减分事件。比方说,董延明总结的好,我就给他加了红心,大家如果也被通报表扬了就加红心,被通报批评了就加黑心。
据上过幼儿园的小成说,他在幼儿园的时候也被老师贴小红花点小红点的表示奖励,当时心潮澎湃的要做有红花的好孩子,现在也是心潮澎湃的要做有红心的好员工,所以说现代管理学也并没有脱离幼儿园的管理范畴。
每次例会都会有QA娜美的发言时间,娜美对已经完成的阶段循惯例表示不满,认为review的力度不够大,会将风险遗留到后期。虽然她每次都会认为本阶段完成的不够理想,但是也从来没成功的阻止过流程继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