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1-27 23:19:53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上)
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洪信目瞪口呆,再不敢待下去,慌忙收拾行装,带着从人下山。这些金光,就转生为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
接下来的内容,我还是换一种写法吧,怎么感觉我在翻译原文呢,再这么整我吐了倒不要紧,非得告我侵权不可。下面有关剧情的事我就简而言之了,对联儿还给你们抄,故事细节就不说了,你都知道也就不爱看,我写着也累,这样也正好暗合了水浒的写作样式,第一回和后几回的写作手法不同,哈哈。
洪太尉偷偷回京,张天师已经作完了法事,洪太尉瞒下下了放走妖魔的这事儿,短时间内倒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过了几十年,来到了哲宗年间。
水浒传中的终结boss高俅登场了。高俅生在东京开封府,姓高排行第二,家里也不是什么正经人,也没人给起个正经名字,所以就按排行来叫“高二”。
这个高二从小就不学好,要说明的是高二也会些武功,又会唱歌跳舞,精通各种游戏,尤其是球踢的好,这大家都知道,所以大家都叫他高毬,后来他成功之后就把毬字的偏旁换成了单立人,那意识是他成人了。具体高俅怎么发迹的我就不细说了,听过郭德纲讲水浒的同志们都应该知道,总而言之就是高俅跟对大哥了,他大哥是谁啊?就是哲宗皇帝的接班人,宋徽宗。
当然了皇上不好巴结,要么说这就是机遇呢,高俅遇到皇上的时候,宋徽宗还是王爷,也就是哲宗的兄弟,哲宗没有孩子,死了之后这皇位就传给了宋徽宗赵佶,赵佶除了当皇上不行,剩下什么都行,这高俅是除了当好官不行,剩下什么都行,他俩可是绝配。
赵佶当了皇上之后,对高俅说,他说:“你可是个好人啊,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是个能人啊,我要提拔你。”
就这样,不到半年,这高俅就做到了殿帅府太尉。高太尉选了个良辰吉日走马上任了。所有的下属官员全体集合等待首长的检阅。
高太尉一个一个的点名,可到是挺认真。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只差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就是这个王进穿起了一百零八颗魔星,故事就是从他开始的。
王进半个月之前得了病,请了病假。高太尉大怒,喝道:“我是他的领导,我刚上任他就不来见我,这分明是不把我放在眼里,来人呐,给我捉拿过来!”
这王进强忍着病痛,跟着众官兵去见高太尉,这一见不要紧,他知道事情不好了。他认识这个高太尉,这不就是高二吗,之前曾被王进的父亲都军教头王升打过,躺了三四个月起不来炕。
日期:2012-01-27 23:20:25
高太尉说王进没有本领,在衙门混吃等死,还托病在家享乐。说着就要打王进,王进在衙门混的还算不错,同事好劝歹劝,说高太尉今天是刚上任,打人不吉利,就这样总算免了这次打,高太尉愤愤离去,说改天再算这账。
王进看着不好,带着老母亲逃难了。逃到哪去了呢,王进准备去延安府老钟经略相公府去。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啥叫“老种经略相公府”。
据《宋史》和有关方志记载,“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在这一时期担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鄜延路,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析陕西路沿边地置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治延州(后升延安府,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熙宁后北部扩大。元废。】的宋代名将“种谔”。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种家”的老太爷“种世衡”。
种世衡(985-1045),字仲平。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边疆名将。重气节,有才略。种公(世衡)生有四子:种诂、种谔、种诊、种谊。“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分别是种世衡的次子种谔和孙子种师道。种世衡祖孙三代皆有将才,时号“种家军”。
种师道老年的时候威望很高,人民把他当作抗金的主要旗帜,也称他为“老种”不过这时他还年轻,他的二大爷“种谔”现在是“老种”。
这下应该了解了吧,主要他们的姓儿太有个性了,容易引起误会。另外“相公”是对地方官员的称呼,因此人们将两人称为“经略相公”。
王进拖着病体,带着老妈,牵着马驮着银两,骗走了差官,天不亮就出发了。当然了,差人知道王进跑了,怕遭连累,报告了高俅,高俅当时就开了通缉令,这些事也不用怎么说了,当时交通闭塞,信息流通缓慢,再加上政府历来都是办事效率最低的部门,这小小的王进也没犯什么大罪,谁还管他,这通缉令形同虚设,只是用来表现高俅当时很生气,既然书上说按下不表,那我也不说了。
日期:2012-01-27 23:20:46
单说王教头母子二人离了东京奔向延安府,走了一个多月。这一天母子二人走着走着天渐渐黑了,不知不觉间错过了客店,荒郊野岭正愁没地方住,突然远远的林子里闪出一丝光亮,不要多想,不是什么妖魔,而是一所大庄院。
但见好多幅对联写得好:
前通官道,
后靠溪冈。
一周遭杨柳绿阴浓,
四下里乔松青似染。
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
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
转屋角牛羊满地,
打麦场鹅鸭成群。
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
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
正是:
家有馀粮鸡犬饱,
户多书籍子孙贤。
当然了,王进遇到这好地方赶紧去敲门。一番话语,王进母子就住在了这里。庄里的老太公也很客气,安排了酒食招待王进母子。这天晚上王进的妈妈心脏病犯了,心疼,第二天走不了了,老太公得知了情况,热心的将这母子留了下来,又给抓药又给找大夫。总之这老太公是个好心人。
住了一个多礼拜,母亲的病也好了,王进准备走了,这天到马厩看看马。就这样他看到了一个人,没错,这人是史进,史进光着膀子,身上刺的全是青龙。
刺青在宋朝的时候是很时兴的,之前我说的那个武曲大将军“狄青”不就是一脸的刺青嘛。
史进在那耍棒子,王进看了半天,当教头的老毛病又犯了,说道:“这棒法不错,只不过有破绽,遇到高手就白费了。”
日期:2012-01-27 23:21:44
史进来劲了要和王进比试,当然了,顺理成章按照基本的故事结构,王进赢了,史进摆王进为师,一介绍才知道王进是教头,而那老太公就是史进的父亲。王进说了自己的真名,告知了自己的故事,就这样,王进就住在了史家村。
第一个略带重口味的事情来了。
都说史进是好汉,其实他就是个畜牲,书上一笔带过,没有细说,那么我就来说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