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细数三十年来国际足坛十大国家队及十大俱乐部队》
第7节

作者: 挂甲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种阵型时除了老马,其他所有人都必须在本方半场防御,当然,老马有时也会很积极地回来,但总体来说,给他充分自由,自己选择位置。
  而一旦由守转攻时,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会双双越过老马插得更靠前,老马则在他们身后组织,此刻你又可以把阵型叫做442,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双前锋,将老马视为前卫。
  同时巴尔达诺和布鲁查加的特点和打法也是不一样的,巴尔达诺更像一名中锋,位置更靠前,并且他也31岁了,这样很多时候一旦球队转为防守时要求他马上回到本方半场不太现实,或者当阿根廷的防守压力不大时他干脆就不回去了,留在前面和老马一起等着打反击;而布鲁查加年仅24岁,可以满场飞奔,因此必须回撤到恩里克、朱斯蒂他们身边,所以这时球队的阵型还可以叫442,但前锋是巴尔达诺和老马,布鲁查加是前卫。

  一旦球队领先,那么巴尔达诺必须回防,哪怕他第一时间回不来先由队友补位也没关系(包括老马也曾多次先为他补位),而后可以再慢慢跑回来,最终前面只留一个老马。这样一来还是充分保证老马的体能,不让防守牵扯他的精力,二来如果巴尔达诺留在前面,对手放2个后卫就可以了,但老马顶在前面,对方放3个后卫都提心吊胆。

  此外,本届大赛352(或者叫532)风行,因此我也看到过将阿根廷队归于352的说法,版本有两个,一个版本里将奥拉尔蒂切亚算作前卫,大概因为这个左后卫插上助攻的次数多于右路吧,但我感觉此说法有些牵强,同时真正的352其3名后卫必须左中右分布(关于352的阵型下一篇讲到西德队时会详细说),而阿根廷队的后卫站位里,布朗和鲁杰里是标准的双中卫。

  在另一种版本的(532)它还是将奥拉尔蒂切亚和库休福视为两个边卫,三名中卫则是布朗、鲁杰里、巴蒂斯塔,如果一定要把阿根廷算作532或352,这个版本还算靠谱,不过感觉巴蒂斯塔还是更像一名后腰,他虽然经常回防补位、救险,但其基本站位还是比布朗、鲁杰里靠前一点,从而形成一个防守三角,同时他又与前面的恩里克、朱斯蒂形成一个中场倒三角,为前面的老马、巴尔达诺、布鲁查加攻击三人组提供支持,而奥拉尔蒂切亚和库休福则专心两个边路。

  也许大家可以看出来,巴蒂斯塔是球队战术中承前启后的一枚重要棋子。题外话,去年北京奥运会就是他和布朗率领阿根廷队夺魁,尤其半决赛3-0完胜邓加的巴西队,更是近年来阿根廷人难得的一次扬眉吐气。同时梅西对巴蒂斯塔也很钦佩,多次公开力挺他入主国家队。而当阿根廷足协选择老马后曾想让他和布朗担任助教,但都被老马一口回绝(老马很担心大权旁落),作为报复,足协也否定了老马想要的鲁杰里。

  86年这四个人一起拼杀、共举金杯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二十三年后的这些恩恩怨怨吧。
  足球即是江湖,江湖就是足球。
  接着说中场,当时的右前卫朱斯蒂防守强一点,而左前卫恩里克进攻强一点,同时,两人的攻守范围都不是特别靠边路,而是更接近肋部,将边路留给前锋和边后卫去活动,换言之,就是朱斯蒂又有点后腰的风格,恩里克还带些前腰的味道。
  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老马,他非常喜欢呆在中路偏一点右的地方,利用他的左脚或突破、或组织,比较典型的就是对英格兰的那次突破,还有就是决赛对德国的后两个进球,老马一次直接助攻一次间接助攻,都是在这个区域。
  顺便提一下,当时英格兰的左脚右前卫瓦德尔也有这种风范,沿右路带球吸引一大批对手后突然用左脚向内侧一拨,本队的中路和左路尽在眼前,然后精确地送球到那边的空当。(马尔蒂尼今年夏天退役时接受专访,谈到他这二十多年足球生涯里最难对付的对手时说了两个名字:马拉多纳、瓦德尔)
  接着说老马,由于他的这个特点,所以阿根廷队的朱斯蒂在他身后必须更专注防守,而恩里克则需要随时插上,一旦老马在他的区域得球后被对手围困无法转身的时候,他一个回传或横传,恩里克马上沿中路稍偏左的位置(我前面说过,这个位置不是很靠边路)快速得球前插,充当第二个出球点。

  86这支队里还有一人绝不可不谈,我前面说过,球队最后的三场比赛只在每场的最后阶段换了一次人,而三次换下的——全都是布鲁查加,但绝不是他表现不好,而是他太重要了(阿根廷共有两人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就是他和老马),他的体能太宝贵了,一旦球队比分领先胜利在握时,大鼻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可能让他休息。
  最后决赛面对西德的时候,比拉尔多没有提前换下布鲁查加(以前换他都是为了保证后面比赛的体力,这是最后一场了当然豁出去了),当德国人顽强地连扳两城追到平手眼看就要进入加时的时候,阿根廷最后的两张王牌显灵了——那就是马拉多纳的妙传和布鲁查加闪电一般的飞驰,甚至巴尔达诺同样也已经快速插上了,而对手呢?只有布里格尔一人徒劳地回追,背后是一群德国人绝望的眼神。

  一支最后时刻比日耳曼军团还能跑、还具有战斗精神的球队永远值得尊敬!
  这次直到伤停补时阶段,比拉尔多才换下了布鲁查加,因为他知道,终于赢定了。
  记得赛后很多国外媒体提到阿根廷队的打法时都说,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一个马拉多纳加九个跑不死的机器人嘛!
  但作为比拉尔多来说,敢于清洗诸多曾为阿根廷足球立下丰功伟业的大佬,专为老马打造属于他一人的球队,这种魄力非同寻常。
  也些现在大家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老马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球王,但请不要忘了,他是在这届世界杯后才得以登顶球王的,在此之前,他虽是个才华横溢的巨星,但其十年职业生涯中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个人荣誉上虽然得到过两次南美足球先生,可当时像济科、菲格罗亚(智利球星)等人都已经三次当选了,而在球队成绩上,这10年来只有3个冠军,包括1个世青赛冠军、1个阿甲冠军(阿甲冠军每年产生2个)、1个西班牙国王杯冠军,更是乏善可陈。

  可以这样说,没有比拉尔多和那支更平民更铁血的阿根廷队,老马取得不了现在这样的地位。
  但也同样可以说,没有老马,那支球队中的大多数人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记住或提起。
  而没有老马,比拉尔多的结局也很可能就是浪迹世界各地找饭碗(但远不如米卢滋润),说不定在90年代会淘金于中国甲A,多轮不胜后黯然下课,而我们现在提起他时则会说:“你说的就是那个阿根廷大鼻子吧,他哪懂足球呀,整个一水货!”
  (四)前场自由人与“假前锋”
  印象中前场自由人这个概念就是始于86年的老马,至于是不是比拉尔多的首创我没有把握,但无疑那年的阿根廷队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一个里程碑般的地位。

  如果要明确这个位置到底是前锋还是前卫,那我只能说,他是进攻时的前卫,防守时的前锋。
  早期的足球重攻轻守,因此在贝利、斯蒂法诺的那个时代,球技最好的球员都去打前锋了;而后随着各队对防守的重视,禁区内硬汉林立,因此一般进攻方会把脚法出色、传球精准、善于阅读比赛的球员回撤到前卫线担任组织核心,而把身材高大、善于抢点的球员放在锋线充当射手。
  但这里一直有一点问题,那就是前卫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防守,要在本方后卫线前铸造一道屏障,特别是要对对方的前卫线实施拼抢和干扰,不让他们舒服地组织进攻,所以对前卫队员的体能要求尤其高,毕竟他们要反复奔跑于两个禁区之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