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聊聊三国》
第31节

作者: 西风罗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04-15 08:35:41
  第三十七节 浩劫
  上一节我们聊到,凉州军最终杀掉了王允,小皇帝刘协也再度被控制在凉州军人的手里。那么,这些人会如何对待这个国家呢?天下诸侯会如何看待这个皇帝呢?
  执政者对于国家无非两种态度:一是建设,为国家积累财富;二是吸血,抢劫国家的财富。
  董卓就是典型的吸血鬼,李傕等人则完全继承了董卓的政治态度,而且情况更严重。
  凉州军刚入长安,就迫不及待地烧杀劫掠,上万百姓无辜惨死。随后凉州军四巨头开始划分势力范围,除了张济出屯弘农郡以外,剩下三个人,李傕、郭汜、樊稠在长安城里各划了一块地盘驻军,名义上镇压盗贼,实际上各抢各的。
  人祸和天灾往往是一对双胞胎。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三辅地区爆发旱灾。三辅是三个郡,核心的一个郡是京兆尹(下辖长安,故称尹),另外两个郡在京兆尹一北一西,如同盾牌一样帮京兆尹挡住来自西北地区的入侵,这两个郡的名字叫左冯翎(líng)和右扶风。
  三辅这次大旱很严重,加上之前董卓滥发货币,直接导致了谷物的价格暴涨到一斛50万钱。这是什么概念呢?谷价廉贱时才三十个铜钱,如今涨了一万七千倍,相当于今天一顿快餐20万人民币,你算算你能活几天?
  在这场灾难面前,凉州军人们的想法出奇地一致—再不抢就没有了。李傕等人对三辅地区的百姓进行了疯狂的抢劫,百姓们失去了最后一丝存活的希望。有本事有门路能跑的人都跑了,剩下来的人面面相觑。突然,他们成了彼此眼中的食物,饥饿的人们开始相互残杀,他们将同类的肉一片片割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吞咽。
  吃人肉可不是闹着玩的。人死之后会产生朊病毒,朊病毒不怕高温,煮熟了也没用。朊病毒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最终不治而亡。

  董卓死时,三辅地区还有百姓数十万户。在李傕等人的治理下,仅仅两年时间基本上人吃人全吃光了,尸骨就堆在路上,臭气熏天。
  自打长安被董卓重新设立为都城以来,以长安为核心的三辅地区没有等到百年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而是等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浩劫。很快,一场大战又在长安城里上演,这次是凉州军的内战。
  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凉州军三巨头之一的樊稠有一次斥责了李傕的侄子李利,李利怀恨在心就在李傕面前说樊稠的坏话。在一次会议上,李傕突然发难杀了樊稠。
  长安城里的三强争霸变成了李傕、郭汜双雄并立。起初哥俩关系还挺好,李傕多次邀请郭汜吃大餐并留宿。郭汜的妻子担心郭汜有外遇,便从中挑拨,说李傕下毒害郭汜。这把郭汜吓得赶紧喝大粪汁催吐,大粪的催吐效果当然没的说。郭汜吐完之后果然清醒,主要是酒醒了,于是向李傕开战。
  李傕大怒,吃了我的还打我,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双方爆发激战,一仗打下来又是死了好几万人。
  表面上看,凉州军的内斗是由两起偶然事件导致的,其实不然,凉州诸将控制的这个政府本身是一个不建设不生产的抢劫型政府,百姓死光了无人可抢,资源又一天天匮乏,他们最终必然会走向互抢之路。
  李傕还顺道儿把皇帝给抢了。
  李、郭双方都想挟持天子,但李傕下手更快,把献帝“请”到自己的军营里,又一把火烧了宫殿,值钱的东西都运到自己家里。郭汜下手慢了,只能把大臣们“请”到自己的军营里。正所谓“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双方就这样打来打去。最后,张济回到长安调停,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皇帝谁也别要,放他走吧。
  献帝因祸得福,在一干文臣武将的保护下逃离长安。随后凉州军各方觉得不对,咱们怎么能放走这个宝贝疙瘩?于是又联合到一起去追,献帝一路死里逃生终于还是甩掉追兵,直奔洛阳而来。
  对于这个已经没有了权威的小皇帝,诸侯们多半装聋作哑不闻不问,在自己的地盘里当个土皇帝多好,管他们干什么。然而有两个人却将对待皇帝的态度提上全局战略高度。这两个人,一个叫袁绍,一个叫曹操。
  袁绍得到冀州后,谋士沮授就为袁绍制定了袁绍集团发展的最高纲领—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觉得非常有道理。
  曹操得到兖州后,谋士毛玠也为曹操制定了曹操集团发展的最高纲领—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觉得非常有道理。
  但当时献帝牢牢地被控制在凉州军手里,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没有能力真正迎接天子。但现在,机会来了!
  袁绍立即开会,商议是否迎接天子。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坚决主张迎接天子。但也有人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把皇帝迎接来之后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听他的,那咱们权力就变轻了;如果不听他的,那就是抗旨不遵大逆不道。
  曹操立即开会,商议是否迎接天子。曹操的谋士荀彧、程昱坚决主张迎接天子。但也有人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是山东地区还未完全平定,而皇帝身边那些将领也不好对付。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在如何对待皇帝的战略考虑中,袁绍和曹操的整个决策过程惊人的相似。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袁绍放弃,曹操坚持。
  其实,那些反对迎接天子的人,无论是袁绍的手下从政治角度反对,还是曹操的手下从军事角度反对,都有一定道理。曹操后来不就背上了“国贼”的骂名吗?而迎接天子的过程,也确实不那么顺利。但凡事总有利弊。一件事情决定做还是不做,其实就是衡量利弊哪个更大的过程。
  曹操认为迎接皇帝的好处将远远大于坏处,于是坚定地要执行这一既定战略。那么,曹操能顺利迎接天子吗?
  下节再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