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条无法回头的路》
第10节

作者: 锥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寒冬过去,春暖花开,百姓们都走了出来,为了生存,他们再次踏上了那条有可能回不来的路。
  这样的场景,郭浩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然而真的看到了,反而有些不敢相信。
  郭浩觉得有些冷,起身活动了一下,低头看见秋南在地上写了几个字,先是“吃饭”二字,下面是“生存”二字。
  吃饭的意思秋南明白,但生存他不懂含义。
  “你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吧,这个其实很矛盾,从字面上解释,生存就是活着,可生存比活着更有含义。
  活着只是有口气,而生存就需要考虑怎么活,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过轻于鸿毛,其实活着也一样。

  有些人醒着,却如同睡着了,有些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有些人看似精明,其实都是傻子,有些人看似痴傻,其实……”
  郭浩忽然觉得自己今天话有点多,也许是一冬天没怎么说话了,抓住一个没法反抗的听众,说起来就没完。
  “我说的你都听不懂吧,没关系的,只要你一直学习,迟早有一天你会懂的。
  对了,回去别忘了把书找出来,我看看都有什么书,如果有用的咱们一起学,没用的你就可以烧火了。”
  秋南闻言乖巧地点头,郭浩觉得今天差不多了,就让他先回去,乍暖还寒,毕竟是初春,天气还是有些冷的。
  秋南离开后,郭浩没有回家,而是来到城门口,他在家里想了一个月,总觉得那个乞丐是个隐患。
  回想那天见面的场景,虽然寥寥几句,可郭浩越想越觉得他乞丐谈吐不凡,说话咬文嚼字,明显是读过书的。
  而且走南闯北,还吃过人肉,说明他经历很多,性格十分坚毅,也十分可怕。

  当时郭浩没有防备,好奇之下说出了丐帮之事,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郭浩知道民间确实没有这个组织。
  这样一来,丐帮之事就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够知道的,当时郭浩以大人的口气与其对话,对方竟然不觉得奇怪,这一点是最可怕的。
  郭浩蹲在城门口,身上都是土,来往的百姓看到了,还以为他是个乞丐。
  “咦,这不是城南村郭家那个傻子么,怎么跑这来了。”
  一群孩子经常在附近玩耍,守城的兵丁都认识,其中一个就认识郭浩,对另一个兵丁说道。
  “是哈,他怎么跑这来了,那个位置之前是个乞丐吧,难道他也想当乞丐?”
  “他当乞丐?恐怕他连要饭都不会吧!”
  “哈哈哈哈……”
  兵丁们的嘲笑,郭浩都听见了,但他没有生气,脸上依旧一副憨憨的表情,还冲着兵丁们傻乐。
  郭浩蹲在门口,好奇地看着过往的行人,这时一个富商路过,丢给他一个大钱,可郭浩却视而不见。

  “你们看,他真是个傻子啊,给他钱他都不要!”
  “他不要要不咱们去捡了,一个大钱能买五个包子呢!”
  “你捡?你捡了你不成乞丐了?”
  “你懂什么,他在城门口乞讨,占用的是咱们的地盘,咱们向他收点税怎么了!”
  “是这个理哈!”
  两个兵丁成功说服了自己,一个走到郭浩面前,弯腰捡起地上的大钱,郭浩看了也没有反应,只是在那傻笑。
  此时的制钱大多数用的是唐钱,铜钱有大有小,大的比小的用铜多,自然要比小的值钱。
  兵丁拿走了大钱,仿佛觉得有些不好,从怀中摸出了一枚小钱,递给郭浩道:“这个给你,这个归我,咱俩换如何?”
  郭浩看到小钱眼睛一亮,一把抓过小钱,攥在手里高兴地说道:“钱,我要吃包子!”

  说罢跑到旁边的包子铺,用一文钱买了一个包子,狼吞虎咽两三口就吃完了,仿佛觉得意犹未尽,假装思考了一下,又回到了城门口。
  这时兵丁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大笑。
  “你看这个傻子,给他大钱不要,反而要小钱,吃包子和狗一样,嚼都不嚼直接吞。”
  “人家不就叫狗娃,和狗一样怎么了,狗娃狗娃,不就是狗……”
  兵丁们无论怎么说,郭浩全当没听见,继续蹲在城门口,好奇地看着过往的行人,不开口乞讨,反而让很多人好奇。

  蹲了大概一个时辰,郭浩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起身离开城门口,又惹的兵丁们一番嘲笑。
  回到家里,郭浩发现爹娘都在,没有记着进屋,而是在院子里打起了大树。
  “杀啊,打死你,嘿嘿,打死你!”
  郭浩对着大树拳打脚踢,嘴里还说着疯话,屋里二人深深叹了口气,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晚上,郭浩又没睡踏实,他表现的越傻,夫妻俩就越没顾及,弄得郭浩很尴尬。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找个机会一定要自己找个住处。”
  郭浩打定主意,第二天早上来到小山下,发现秋南竟然没来,郭浩在地上写了几个字,然后自顾自地开始锻炼。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秋南才小跑过来,还拿着一个包裹,里面应该是书。
  “都拿过来了?”
  秋南点头。
  郭浩接过包裹,打开一看,竟然有十多本。

  郭浩诧异地看了秋南一眼,难怪他来晚了,拿着十多本书,还不能引起别人注意,也不知道秋南是怎么办到的。
  郭浩拿起其中一本,看封面竟然是《论语》,打开看了一下,纸质一般,但保存还算完好。
  这个年头,书可是稀罕物,东汉蔡伦造纸,唐朝是发明了雕版印刷,所以这时候有纸质书籍很正常。
  但是雕版印刷成本高,制作雕版的时候不能出错太多,否则整个雕版就废了,所以对工匠要求高,书籍自然也珍贵。
  这个情况,一直到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才得以改善,书籍的成本降低,数量也多了起来。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都是四书五经,你爹不会是个秀才吧!”
  郭浩笑着问秋南,秋南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不知为何,郭浩看到这些书,竟然觉得十分亲切,以前他看书都是为了学习,现在他看书是为了打发时间,所以心态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了。
  四书五经过后,还有三本书,郭浩拿起其中一本,看见上面的名字后吃了一惊。
  因为上面写了两个字:吴子!
  看到这两个字,郭浩不由得一惊,因为他知道,这可是兵法!
  “你爹怎么会有这书!”
  郭浩连忙问秋南,秋南不知道他为何吃惊,疑惑地摇了摇头。
  “《吴子》、《六韬》、《尉缭子》,这三本可都是兵书,一般人家是不可能有的,除非你家有人当兵!”
  郭浩这么一说,秋南更疑惑了,依旧摇头。
  “看样子你也不知道,不过这件事你一定不能说出去,四书五经没什么,但是兵书可不是咱们这些百姓能有的!”

  “那,咱们还学不学?”秋南在地上写道。
  “学,为什么不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些兵书可要比四书五经有意思多了,不过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能让人知道你学过这些,明白么!”
  秋南重重地点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