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聊聊三国》
第11节

作者: 西风罗杰
收藏本书TXT下载
  董卓带着刘辩兄弟回洛阳的第二天就召开会议准备废立,第三天就正式走完手续。而董卓的“虚张声势”之计却持续了四五天。这一计策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不知道,即便从董卓入洛阳第一天算起,在完成废立之后,董卓仍然持续一两天用这种方法欺骗并恐吓群臣。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董卓废立皇帝的时候尚未控制住局势,所以才不得不继续靠连蒙带骗稳定人心。
  连局势都没控制住怎么就敢废立皇帝呢?
  这正是董卓的高明之处,董卓就是要靠废立皇帝来控制局势。我老董连皇帝都敢废,我现在手上有多少筹码你们自己想吧!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心理战,像极了赌博中的“偷鸡”。明明自己的底牌很小,却装出一副大牌的样子威慑对手。我梭哈了,你敢跟吗?

  群臣不敢跟。
  大家以为董卓的军队“不可胜数”,只好默认了董卓废立皇帝的做法。中央军的将领们不仅放弃了抵抗,甚至还主动投靠了董卓。
  群臣之中只有卢植委婉地表示反对,董卓本想杀了卢植,但又摄于卢植名气太大,只好免了他的官。卢植逃走后隐居起来,三年后病逝。
  这下董卓真真正正控制住了局势。

  掌权后,权力便成了董卓的春药。他收编了后妃和公主,占据了武库和国库,他的手下也在洛阳城中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好好的一座洛阳城,成了董卓的屠宰场。董卓能有今日的嚣张跋扈,其源头正是何进的一纸诏令。
  何进召来董卓固然罪不可赦,但在这次汉末宫廷大变局中还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才是罪魁祸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1-03-23 18:40:35
  第十四节 四世三公
  上一节我们聊到,何进召来董卓固然罪不可赦,但在这次汉末宫廷大变局中还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他才是罪魁祸首。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这个人是袁绍。
  没错,就是当年和曹操一起“劫新妇”的那位仁兄。
  袁绍出生于一个士族家庭。士族就是世代做官的家族。可能你会疑惑,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世卿世禄已经不存在了,怎么还有的家族可以世代做官呢?
  因为商人地位低下不配做官,农民没钱读书不能做官,有资格做官的基本上都是官员的子弟。官员通过察举制相互推荐彼此的子弟的和学生,形成了官僚集团的半世袭状态。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一个个世代做官的家族就这样形成了。
  袁绍的家族不仅是士族,而且还是“四世三公”,也就是袁绍的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和高祖父辈这连续四代人里都出过三公,而且一共出过五位,因此也称“四世五公”,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袁氏家族是士族阶级的领袖。

  于是,在地方官察举人才的过程中,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官五代袁绍从农五代、工五代、杂技团五代当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人才。
  袁绍和曹操一样,都是先从郎官做起。二十岁时,袁绍被朝廷任命为濮(pú)阳长。袁绍这个县长做得还不错,很有清廉之名,
  为官期间,袁绍的母亲去世了。去世的不是袁绍的生母,而是袁绍的嫡母。嫡母指的是父亲的正妻,袁绍是他的父亲和小老婆生的,因此他的嫡母和生母并非同一人。袁绍决定为自己的嫡母丁忧。
  丁忧是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是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三年。然而当时早就不流行丁忧了,袁绍其实没有必要离开仕途,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是因为袁绍与嫡母的感情非常深吗?
  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我们不好妄加评论。

  是因为袁绍非常讲究孝道吗?
  这个可以肯定不是。因为后来袁绍亲妈惨死他也没这么悲痛,用清代学者周寿昌的话说,生母死的时候袁绍“荡然忘哀”,和给嫡母服丧时简直判若两人。
  那袁绍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两个字——养名。

  袁绍是庶子(小老婆生的孩子),生下来就比嫡子(大老婆生的孩子)地位低贱。但是他不服气,他非常渴望继承袁家庞大的政治资产,所以他必须证明自己比所有的嫡子都强。为嫡母丁忧,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孝”,而“孝”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袁绍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弘扬主旋律,证明自己根红苗正。
  当初袁绍和曹操一起闯荡江湖,本想叱咤风云万众仰望,做一匹凶悍闪烁着眼光的野狼。但最后还是明白过来了,黑道儿混得再好,不过是个下层豪强,只有当官才能成为上层豪强。
  袁绍是士族,而且是士族中的公族;袁绍是游侠,而且是游侠中的豪侠。因此袁绍人气极旺。离开濮阳时,前来送行的车马无数。浩浩荡荡的车队送到郡界后便被袁绍遣散了,因为袁绍极其爱惜自己的名声,害怕同乡人许邵(名士制造机)觉得自己摆谱不肯见自己,最后单车回乡。
  给嫡母服丧三年后,袁绍觉得不够,又追父丧,这一下又是丁忧三年。六年之内,袁绍要粗茶淡饭,破衣烂衫,还不能有*生活,但袁绍硬是忍了过来。六年之后,收获满满美名的袁绍拒绝朝廷征辟,来到洛阳隐居。
  隐居是假,养名是真。袁绍大量结交士人,并表现得非常谦卑。士人们十分感动,都愿意团结在袁绍周围。宦官发现袁绍的所作所为后愤怒地说,袁绍这小子坐抬身价,不就征辟,专养死士,他想干什么?
  这里要解释一下“征辟”。
  我们之前说过,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就是地方官对当地人才进行考察,然后把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推荐给上级或者中央。其实除了察举制,当时还有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叫征辟制。“征”是皇帝听说你有才能,将你征聘为官员;“辟”是太守、刺史、三公等高级官员听说你有才能,将你辟除为僚属。董卓的发迹就不是靠察举,而是征辟。第一次被太守辟除,第二次被刺史辟除,第三次被三公辟除。

  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当年辟除董卓的三公叫袁隗,此人正是袁绍的叔叔。
  袁隗听宦官放出狠话后非常慌张,并且责备了袁绍。
  那袁绍作何反应呢?

  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袁绍依旧我行我素,毫不在乎。
  据《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记载,袁绍迫于压力应大将军何进之命入朝为官。
  这是两条矛盾的记载,但也可以不矛盾。那就是在“专养死士”这一点上,袁绍我行我素;而在“不就征辟”这一点上,袁绍应命为官。
  袁绍被何进征辟后,因为出身高贵而倍受信赖。袁绍本人也想依靠何进干一票大的,双方一拍即合,袁绍成了何进的首席谋士,并建议何进诛灭宦官。
  当何太后拒绝了何进罢免全部宦官的建议后,何进调整了自己的计划,改为杀掉几个为首的宦官而放过其他人。但袁绍坚决反对,他认为必须斩草除根,否则一定留有后患——你知道现在这小皇帝长大了会不会像他老子一样崇拜宦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