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55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各位将军,据你们观察,依过去的经验分析,盗贼阵势,哪里最强,不易攻击?”
  有人回答:“报告大帅,末将以为,西北角最强!”
  “很好!本帅赞同将军的意见!好的,郝廷玉听令:你要求的五百人马实在太多,本帅军力不够分配。本帅现在给你三百人,由你率军攻打叛贼的西北角,你有没有信心?本帅将令已下,不得违抗,你马上执行!”郝廷玉遵令率军而去。
  “各位兄弟,你们认为,叛贼阵势,第二强的是哪里?”李光弼继续排兵布阵。
  有人回应:“报告大帅,末将以为是叛贼的东南角那里。”

  “好!兄弟,你分析得很好!论惟贞听令:你要求的三百名骑兵太多,本帅现在拨给你骑兵二百名。你务必努力攻打叛贼的东南角方向,有没有信心?本帅将令已下,不得违抗,你马上执行!”论惟贞也领军而去。
  “众将官听令:你们立即做好准备,带好自己的队伍,遵照本帅的军令指示行事:当军旗缓缓摆动时,你们就随自己的判断,各自为战,努力抵抗叛军;当军旗剧烈摇晃,三次接触地面时,你们就全军出动,一同拼命地发动攻击。不管自己队伍的伤亡死活,都要马上深入敌阵,后退一步,就地处决!”
  李光弼取出自己的匕首,插到自己的战靴里面,他声音沉痛地说道:
  “兄弟们,当前战斗,是凶险已极!本帅是帝国三公,不可以死在叛贼的手里。万一我军战败,各位在前方战死,本帅在后面自杀,绝不苟且偷生!本帅绝不会让我独活,而让诸君领死!
  督战队,准备好你们的大刀利斧。后退者,立即用军法处决!各位将军,努力!努力!成败在此一决!帝国命运,系于一战!诸君努力!
  将军们,我们报效皇恩的日子到了!马上率军,立即出击!”李光弼涨红了眼,慷慨激昂地发布军令。

  唐军得令,各部奋勇攻击。
  一会功夫,攻打燕军西北角的郝廷玉突然从前方奔跑回来。
  日期:2011-02-16 15:58:03
  李光弼看见,大惊失色,脸色一片死灰:“糟糕透顶!郝廷玉败退,大军处境危急!督战队,马上前去,砍掉郝廷玉的人头报来!”
  见督战队如飞奔来,郝廷玉急忙边跑边申辩:“报告大帅,不是末将畏怯!是我的战马被流失射中受伤,我来换马,不是队伍败退!”

  李光弼急令左右:“孩儿们,快去牵马,立即交给郝将军!郝廷玉,你务必立即投入战场,死命指挥战斗,拼死抵抗,不得后退!违令者,斩!”
  那时,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攻击燕军,情势不利,也稍微向后退却。
  李光弼在城楼上远远望见,急忙大声命令督战队速去斩首号令。
  仆固怀恩父子眼见传令官气势汹汹,手提大刀如狼似虎地奔来,父子二人大惊失色。父子俩急忙转身杀入敌阵,拼死搏击,勇不可挡。燕军见势不妙,纷纷躲避逃生。
  李光弼在城楼看见燕军的阵势已经动摇,形势对叛军及其不利,机不可失。他急摇军旗,三碰地面,发令全军攻击。

  唐军各将领眼见大帅的号令,煞那间,一起挥军向前拼死进击。呼声,擂鼓声震天动地。
  顷刻间,燕军大军阵营突然崩溃,叛军将士们纷纷丢盔弃甲逃命。
  正在南城拼命进攻的史思明闻听己军北城兵败的消息,知道独木难支,急率自己的攻城大军快速撤离。
  李泌激动地看到这里,脸上漾满笑意,一种神往之情油然而生。他合上邸报,愉快地在小屋中走来走去。
  日期:2011-02-16 22:05:04
  7
  又到了乾元三年(760年,也是上元元年)的春季。可是仍然没有盼到皇上见召的消息,李泌就依然在衡山隐居,留意着天下大事。
  几年过去了,那少年已经长成了一个青年,出落得越发俊美,俊秀得使人对其身份产生一丝丝的怀疑。
  他这时才坦白地告诉李泌,说自己姓卢。他与李泌的关系也越发地亲密。李泌也说不清为什么,心里总会对他有着那么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李泌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
  有时,卢公子常会无缘无故地脸红,或者生气。可是,他依然是那么活泼,阳光,甚至还有些淘气,小气。
  他喜欢定定地注视着李泌,眼神有些特别,有些怪异,李泌常常会被他看得心跳不止。

  在李泌眼前经常显现的,是个漂亮,乖巧的头,仿佛一位美丽的少女。
  他肤白如乳,俊美靓丽。在李泌无意识的注视下,有时他的脸上还会泛出一些红晕。他将那长长而又柔美黑漆的头发盘在自己的脑后,如同道士的发髻。
  李泌在个人生活上是个马虎的人,他不太注重别人的细微反应,尤其是关于男女之情。
  其时的唐王朝其实是个特别开放的王朝,尤其是人们对待私生活和感情更是如此。上至公主王孙,下到黎民百姓,都从不忌讳遮掩和谈论男女之情。
  然而,李泌却真的是一个修行的高人。

  他宁愿让自己沉迷在深邃的思考中,孜孜不倦的阅读中,而不愿沉醉于秀色的诱惑中。旁人一眼都能看出的男女感情,他却似乎显得或是故意显得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的。
  他更加关心的是国事或自己的静修,而非自己身边的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生活琐事。
  每当卢公子照例从山下归来,为他讲述刚刚发生的那些国家大事时,他对国事的专注总是胜过对青年的注意,并因而引起卢公子的恼怒,诱发那位俊秀的青年,不时地独自地在旁边生着闷气。
  卢公子早已意识到李泌的这一些个性,但又对他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他实在不愿意为李泌讲述这些有些烦心的新闻,但又挡不住李泌的苦苦追问。
  卢公子常会在讲到最紧要的过程中突然停顿下来,仔细地观察着李泌的反应。当看见李泌渴求的眼神时,卢公子内心似乎既有些痛苦又有些妒意。他似乎在嫉恨李泌对那些国事的看重与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心与关切。

  当然,李泌有时也的确会关心人。他会发至肺腑地真诚地关切地询问卢公子的情况,关心卢公子的一切,以及卢公子家里的情形,还有他下山的经过等等。
  但他得到的,往往是卢公子的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回答,或者是似是而非的信息。所以,结果是,弄得李泌问也不是,不问也不是。因而,这也更加引起了卢公子的恼怒和生气。
  日期:2011-02-17 10:41:45
  第十三回 八年平叛终归统一 十年变幻难改衷情(4)
  8

  朝廷事务不时地牵动着李泌的心。
  西疆:羌族,党项部落,像蚕一样吞噬着唐帝国的边界,逼近京畿。吐蕃王国与朝廷的冲突也愈演愈烈,大有战事一触即发之势。
  宫中,李辅国的权势更加地无人克制。皇上开始有些醒悟,有些厌恶李辅国的专横,但皇上他生性有些胆怯,优柔寡断。因此,他又十分畏惧李辅国长期手握禁军,不敢有所动作。皇上依然是那样的犹豫不决,养虎为患,只好对李辅国听之任之。
  那时,就连一向平静安宁的江淮地区也不再安定。将军刘展被奸佞逼迫反叛,而肇事者却大受皇上的宠信。
  到了上元二年(761年),朝廷局势也未见大的起色。鱼朝恩等仓促地建议朝廷收复京师洛阳,结果却是李光弼大军的再次失利。
  不久,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谋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