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46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时此刻,李泌已经自个儿来到了山上,把一切安顿完毕。
  起初,道士们只是把李泌当成了一名普通的香客,随意招呼安顿后,他们就各忙各的事去了。
  观主毕竟见多识广。他首先看出了李泌的来历不凡。李泌的气质中,似乎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高贵逼人的魅力。

  “先生,你来到敝处,是进香呢,还是游玩呢?”观主试探着问道。
  “既不是来进香,也不是来游玩。”李泌仿佛故意和道长开玩笑,他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是来这里定居的,不知道长是否欢迎?”
  “先生是开玩笑的吧!贫道与众弟子在此清修悟道,因而在此居住。先生乃俗家人,怎会到此定居呢?”观主笑了笑,有些怀疑。
  “我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李泌当即拿出了一份皇上的圣旨和一份朝廷的公文,“道长请看,这就是我的证明!”
  道长一看,大吃一惊。想不到来的真是名闻天下的李泌——皇上亦师亦友的军师。
  这一下,可急坏了和忙坏了道观的大小道众。他们立即动起手来,为李泌重新收拾了一间静室。

  看着道长们的紧张和忙碌,李泌既感到好笑,又觉得很有些过意不去。
  “你们实在是太不了解我李泌了!我视荣华富贵都如敝帚,你们何须为我兴师动众呢!”李泌在心里默默想道。
  最初几天,李泌真是厌烦到了极点,真想立刻搬出这座衡山去。
  那时,郡县官吏们上山问安的络绎不绝。山上简直是热闹非凡,哪里有修行之地的味道呢?道长们也通通放弃了清修,帮助应酬张罗着一切。
  不久,衡山才终于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宁静。
  李泌严厉地叮嘱,严肃地告诫郡县官吏们,无事不可随意上山拜见,以免影响自己的修行。他实在厌烦了应酬这一切,当初,他本想一走了之。

  但道众们的一再挽留,就打消了他的行意。他也担心道众们会因此事而受到官府的责罚。李泌再三叮嘱道众们,你们只需把日常生活用品给他准备好,随时把天下大事通报给他就行。其余的,你们就各忙各的,不用费心。
  就这样,李泌在衡山隐居了下来。
  他与道长们和睦相处,彼此相安无事。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渐渐淡忘了他的存在,李泌也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山人。
  3
  不久以后,衡山又发生了一件事,再次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一位年轻潇洒的公子带着自己的书童也来到道观里。他的马上驮了几大袋书籍。
  他指明着要住靠近李泌的那栋独立的小屋,并吩咐道长立即派人把其他东西都统统搬出去,并立即为自己打扫干净。
  然后,他俩就大模大样地搬了进去。
  面对着这样一个出手阔绰,花钱大方,视钱财如粪土,一抛就是一大块金子的公子哥儿,道长还能说什么呢?他立即笑咪咪地遵照公子的吩咐办事。
  那公子气度非凡,清秀俊美。看样子,说不定还是某位相爷,或是某位王爷的少爷呢!他们到此读书,说不定不过是装装样子,借着研读诗文,实则游山玩水呢!这样的财神,得罪了,既担当不起,也是划不来的。
  慢慢地,道长却喜欢上了这少年公子和李泌。他们总喜欢长久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少能够看见他们的身影,也就没有了任何得是非与纠葛发生。
  但当他们走出房间与道长们闲聊时,却都深得道众们的欢心。道长在心里希望,如果这样的施主多来几位就好了,那衡山将来的发展定会无可限量,至少可以财源广进。那心中计划中的几座殿堂,就可以提前建成。

  李泌没有一点架子,根本就看不出他曾是权倾天下的贵人。他的衣食俭朴,毫不挑剔,完全像一个修行之人。
  那少年十分可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哪里像个男孩子呢!他常与书童打闹嬉戏,完全没有一点主仆的规矩。
  少年常常和书童一起溜到李泌的房间去,或饮茶聊天,谈天说地,或下棋对弈,你来我往。
  不仅是道长,连李泌也十分喜欢那少年,渐渐地对他有了一些依恋之情。但每个月,那少年总会和书童一起下山去,一去就是七八天。
  那时,李泌除了与道长能够聊上几句外,就无人可以说话了。他的心里总有一种空虚,寂寞,无聊之感,心中愈发盼望少年的归来。
  他说不清那少年到底去了哪里,也懒得询问。李泌只感到那少年离开后,自己心中如有所失。而当少年,书童准时归来,李泌就会显得格外高兴。

  少年总会带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让人难以明白那些东西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有时,他还会送给李泌一些礼物,有吃的,有玩的。他更会带回李泌最感兴趣的逸闻趣事,朝廷的动向等。
  少年从不让别人到他的屋里去。他的门窗常常紧闭,窗户也用薄纱遮盖起来,更添神秘。好在李泌不是好奇之人,道士们也懒得去过问别人的这些俗事。
  就这样,李泌与少年成了忘年交。不知为什么,少年只是在山上常年读书,却不见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之类。也许是因为战争,朝廷已经停止了举行所有的考试。
  观主们,郡县官吏,每月都会来拜会李泌一两次,与他摆谈天下大事。所以,李泌虽人在山中,天下大事还是了然于胸,只是消息来得稍迟一些。
  日期:2011-02-10 09:41:23

  4
  两京顺利收复,官军节节胜利。胜利的消息却使李泌兴奋不起来,而是越发忧虑,睡不安枕。
  彭原对策中自己预料到的不利情形,已经越发彰显出来,然而却没有引起朝廷文武百官,还有皇上的警觉和注意。朝廷表面的辉煌胜利之下,处处潜藏着重大的危机。
  李泌将自己的想法尽力地上奏皇上,可皇上呢,却依然一意孤行,他的决策也处处与自己的设想相悖。
  李泌十分明白皇上当初的心理:皇上虽从太子之位,被文武百官拥上帝位,但他明白自己的帝位并不合法,安稳,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希望收复二京,立下盖世伟业,以巩固自己的皇位。
  他这么做,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可这样的决策,留下的隐患却不可小视。

  想起皇上近来的那些作为,李泌就有些气馁。
  皇上有时真有些颟顸无能,是非不分。即使是亲身儿子建宁王李倓,也逃不脱父皇的猜忌和怀疑,甚至被自己的父皇逼上绝境。
  皇上的情绪,完全被妻子张良娣,奴才李辅国所控制,没有一点君王或者说男人的意味。
  想起那些往事,李泌就有些不寒而栗,禁不住打了几个冷战。
  如果当初自己不是急流勇退,结局会如何呢?会不会某一天,自己会因为与皇上意见不合而引起皇上的猜疑,招致杀身之祸呢?

  “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谁也说不清。自己知道皇上太多的真相,对皇上又了解太深。
  皇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他宠爱你时,他会把一切都给你,对你信任备至;但当他厌倦你时,他也就会对你彻底绝情。
  太上皇可能也深知自己儿子的这一点个性。所以,当太上皇回到京师后,他就理智地自动解除自己的武装,将六百余人的亲随武装部队全部交给皇上处理。
  太上皇真是聪明,深知为政之道。父子如此,何况君臣呢!
  太上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太上皇自己如果不公开表示自己彻底放弃政权的决心,万一某天,儿子受人挑唆,那自己就可能会受到儿子强烈的反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