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32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但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安禄山从睡梦中惊醒,去摸枕旁的佩刀自卫,但刀已经没有了踪影。他大怒如狂,血流如注,声音凄厉地拼命地叫喊挣扎,祈求救命。
  无奈,他已经是众叛亲离,并且宫中已经被严庄等严密封锁。安禄山无人帮助,而且他的眼盲力尽,最后,肠流几斗,断气绝命而死。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严庄就入账用毡毯包裹安禄山的尸体,就地挖了一个数尺的深坑,将安禄山埋在床底下。
  日期:2011-01-21 11:47:05

  自宝应元年(741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刚刚四十岁时,他就一跃成为了驻守边疆的藩镇,也就是安禄山他自己的家乡朝阳古城一级的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安禄山飞黄腾达,在唐朝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格任官的体制下,他也创造了和平年代边疆军帅仕途腾达的神话。
  天宝十载二月,也就是安禄山四十九岁的时候,他已是身兼三镇节度使,同时兼领平卢、河北转运使、管内度支、营田、采访处置使。
  从四十岁到四十九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荣耀君宠达到顶峰。
  天宝十四年,狡黠奸诈,骁勇善战,拥有重兵的安禄山,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不是死于他忘恩负义背叛的唐帝国皇帝之手,而是会惨死在自己儿子的手里。
  正月六日清晨,中书侍郎严庄向文武百官宣布,安禄山病势沉重,已经下旨封安庆绪做太子。

  不久,安庆绪就宣布父皇因病去世,自己登极称帝。
  然而,安庆绪头脑昏庸,性情懦弱,说话毫无条理,人心不服。大权就旁落中书侍郎严庄之手。朝廷内外一切大小事情,都由中书侍郎严庄一人裁决。严庄对各将领大势加官进爵,以讨取他们的欢心。
  然而,军中诸将,对安庆绪,严庄并不心服口服,他们内心大不满意。
  于是,史思明等将领也开始萌发了异志。
  4
  唐军方面,虽然叛贼内部矛盾重重,政府军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行宫中,皇帝李亨的心情阴晴不定。那些烦心的事总是层出不穷,令人窒息。

  终于,有了一点闲暇的时间。李亨就叫来侍谋军国兼元帅府长史李泌,在行宫里,与他商讨军国大事。
  “先生啊,自从朕任命广平王为元帅,领军杀贼以来,已过了一个年节。然而,胜利却依然遥遥无期,令朕忧心忡忡啊!
  现在,朕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派朕的儿子建宁王也率军出征,兵分两路,力求早日克复京师。可是,朕又担心这样做,可能分散我们有限的兵力。
  如今,朕打算,如果先正式封广平王当太子,然后再派建宁王当元帅领兵,独当一面,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泌心中突然又涌起了一股寒意,他的那种挥之不去的不详的预感又重上心底,他迅速预见到了风暴的来临。

  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忧,神色凝重,有些不快地说道:
  “陛下啊,微臣早就对陛下说过,军国大事,繁杂迫切,陛下必须立即亲自处理。至于皇帝的家务,应该听从太上皇的决定。免得陛下与太上皇父子又生误解,产生不必要的疑惑,猜疑。
  如果陛下不这么做,怎么能使子孙后代正确了解陛下当初灵武登极的本意呢?这件事,微臣可以猜测,皇上想必一定是听了别人的建议。
  然而,恕微臣直言,向皇上出这种主意的人,一定也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实际上使用的是离间之计,只是设计让我跟广平王,建宁王之间,彼此结怨而已!
  他们这样做,就是想让广平王以为微臣阻止封他做太子,让建宁王以为微臣阻止封他做元帅,离间我们之间的良好关系。达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目的。

  现在,请陛下允许微臣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报告详细地解释给广平王,建宁王听听吧!微臣想,他们也未必会认为这个建议恰当,微臣相信,他们一定会理解微臣的心意的。”
  事不宜迟,李泌急忙告辞出宫,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
  5
  闻此毒计,广平王李俶大为吃惊,十分恐惧。他深刻了解自己父皇的性格。父皇也许嘴上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一定会认为自己的儿子太过放肆,甚至还会认为儿子们有提前抢班夺权的嫌疑。这可是引火烧身,危险万分的事情。
  广平王李俶脸色惶恐,急急忙忙地对李泌说道:“还是先生深知我的心意,想方设法使事情美好啊!感谢先生理解我的心思!这件事非同小可,我们还是赶快去拜见父皇,亲自解释解释一下吧,免得引起父皇的猜疑。”
  于是,李泌与广平王李俶就马不停蹄地急忙来到宫中,拜见李亨。

  走进行宫,广平王李俶急忙跪下,向父亲辞让道:
  “父皇啊,请听从先生的建议,暂时不要封儿臣做太子吧!如今,爷爷还远在西蜀受苦,父皇还没有机会早晚到爷爷面前问安,儿臣怎么会有心情充当储君呢!儿臣希望等太上皇回宫后,我们全家团聚时,才详细慎重地讨论这件事为宜。这是儿臣真诚的心意!希望父皇了解!”
  李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
  他拉起自己的儿子,拍了拍他肩上的灰尘,勉励广平王李俶说道:
  “俶儿啊,你十分懂事啊,没有一心地争夺太子之位。朕对你的识大体,感到深为欣慰。父皇希望你和李先生密切配合,一同为国效力。朕会大大地奖赏你的!”
  危机终于过去了。但从此,李泌的心里却变得更加地忧虑。他明白,李辅国,张良娣已经紧紧勾结地到了一起,这次的封太子的试探,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一抹微风,一丝闪电而已。

  6
  的确,正如李泌所料,宫廷阴谋早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加快进行。
  张良娣对李泌,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的痛恨日渐强烈。
  张良娣知道,上次,封太子的试探,已经强烈刺激了皇上的敏感神经。虽经稚儿不停的委婉劝说,却难以改变张良娣陷害李泌等的主意。因为张良娣明白,只有铲除李泌,广平王他们,才能谋得自己的皇后之位。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也才能为自己的儿子谋得太子之位。
  做母亲的本能,使她对自己儿子的未来不得不常常认真地考虑。而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两人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自己计划的两块绊脚石。
  马鞍事件,以及封后事件中,李泌不党附自己,对自己的阻挠与反对,使张良娣对李泌更是恨之入骨,痛入骨髓。

  因而,张良娣就积极活动,在宫内宫外,努力寻找自己的援手,希望能寻找最佳的机会,一击而中,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机会终于来了。
  张良娣与总管李辅国一拍即合。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终于紧紧地勾结到了一起。
  李辅国外表看起来对人十分恭敬,十分谨慎,对人也十分低调谦卑。其人沉默寡言,从不多说话,然而城府却很深很深。
  并且,他的内心狡狯阴险异常,非常善于猜度别人的心意。
  由于他略懂一点文书和会计账目,所以,宫中的财务账务等,他都管理的很好,令皇上李亨十分满意。因此,皇帝李亨认为他听话而有能力,对他至为信任。

  无论事情大小,皇帝李亨总喜欢交给他做。由此,李辅国逐渐地掌握了宫内外的一些权柄,权势日盛。
  李辅国看见张良娣深受皇帝李亨的宠爱亲近,于是他察言观色,暗中向张良娣靠拢。跟张良娣宫里宫外,互相呼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