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山人宰相李泌传奇》
第23节

作者: 星之何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他官员的亲戚朋友,以及被安贼厌恶的一些人也难以幸免,很多被叛贼诛杀。他们有的甚至被叛贼强行揭开天灵盖,脑浆四流而死。
  李亨新朝廷的官员们,见叛贼势大,而李亨的实力弱小,局势不妙,纷纷叛离李亨。虽然郡守薛明,徐榖等叛逃被李亨抓回处死,但却依然没有能够阻止叛变的苗头,没有彻底遏制住叛逃的声势。
  当初,李亨登极时,就训令各战区迅速派兵到灵武护驾,但至今却没有一个郡县与节度使响应。
  李亨越发地疑虑重重,忧心如焚:

  “难道天下的忠贞之士都死绝了吗?还是他们首鼠两端,二心观望呢?”
  李亨就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6
  七月底,难堪的局势终于有了一些改观,李亨才有了一些快意。
  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同助手段秀实,终于率先亲自派军五千人到达灵武护驾。
  李亨听说了河西大军出军的经过,以及段秀实在出兵前对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的建议及责备。李亨对段秀实是大为欣赏和感激。
  其时,李亨即位于灵武,就下旨征安西兵节度使梁宰救驾,梁宰潜怀异图,不想听命。
  段秀实劝李嗣业道:“哪里有天子告急,臣下平静对待,相信浮妄的言语的道理。这岂是明公的心意呢?”
  李嗣业被说服,遂拜见梁宰,请求发兵。梁宰不敢拒绝,遂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派遣步骑五千,命令李嗣业统赴朔方,以秀实为援,救援皇帝。
  李嗣业,陕西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他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天宝初,他应募从军安西,希望建功边塞。

  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他十分善用陌刀。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每为队头,所当必破,很快升为昭武校尉。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
  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
  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
  然后,唐军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今喀什地区,疏勒镇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疏勒镇曾一度被吐蕃攻陷过,城池残破,缺乏用水。李嗣业不辞辛苦,带领大家修复城墙,挖掘沟渠,引水灌溉,短短几年,疏勒镇面貌一新,成为一方富镇。
  当时,高仙芝身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他屠戮石国,诸胡震怒,招来了大食国的军队,怛罗斯之战爆发了。
  相持五天五夜之后,葛罗禄人被大食军队收买,临阵倒戈,唐军终于溃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高仙芝本想收拾残部再战,李嗣业见大势已去,劝其退兵。唐军的盟友拔汗那部众阻塞了退路,唐军情势危急,退无可退。

  在这危急关头,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手持大棒,连人带马打死了上百名拔汗那士兵,才为唐军开通了道路。
  当时,李嗣业打算率军撤退,别将段秀实颇为不满。他昂然争辩,“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
  李嗣业大为羞惭,知耻而后勇,率领陌刀队留拒追兵。陌刀队勇猛绝伦,如墙前进,大食联军顿时胆寒,不敢再行追击。李嗣业收拢散兵游勇, “得俱免”。
  回到安西以后,李嗣业向高仙芝推荐了段秀实,“以秀实兼都知兵马使,为己判官”。
  天宝十二年,李嗣业升为骠骑大将军,回京面圣。
  酒宴之中,他跳起了疏勒的民间舞蹈,令皇帝李隆基大为欣赏。

  鉴于李嗣业镇守边疆劳苦功高,皇帝的赏赐极为丰厚。 但李嗣业回到安西都护府之后,就把这些赏赐全部充公了。他自己一向不置私产,只养了十匹精壮的大宛马,平时的赏赐也多分给将领士,因此深受将士们的喜爱和敬重,都愿意跟他冲锋陷阵。
  因此,当李嗣业带领的五千安西精锐粉墨登场,前来救驾,令皇帝李亨格外兴奋。安西精锐的到来,让李亨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到十分欣慰。
  李亨对李嗣业说道:“今天有你助阵,胜过数万兵卒。成功与否,就看你的表现啦!”对李嗣业寄予厚望。
  后来,李嗣业和安西精锐常常担任大军先锋,每战必持大棒冲击,势不可当,所向披靡。在这支队伍里,涌现了白孝德、荔非元礼等诸多名将,后来都成为保卫大唐江山的栋梁之臣。此是后话,不提。
  不久,安西行军司马也调来了精锐部队七千人前来勤王。
  八月一日,河朔节度使郭子仪等,率军五万人,从黄河以北抵达灵武。
  至此,灵武军事上的威力才开始强大,人们反攻复国的信心才更为坚定。

  见勤王大军纷纷前来,李亨密布的愁云一扫而光。李亨明白,此时,恩威并用,大力的奖赏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将领们的积极性。
  于是,李亨接受李泌的建议,当即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兼郡政府长史,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留守。二人都同兼同平章事,原有官职也无需辞去,一律保持。
  这时,在叛贼后方坚守抗战的平原郡守颜真卿的奏章也送到了灵武,李亨更加坚定了信心。不久,各道陆续知道了李亨在灵武登极的消息,祝贺效忠的奏章纷至沓来。
  这样,无论前方,还是后方的人们,心中重新有了主心骨,有了精神支柱,为国效忠的意志也更加坚定。
  蛮族方面,回纥可汗,吐蕃赞普也派使节来到朝廷,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助战,讨伐叛乱。

  李亨竭尽所能,大宴款待,厚厚赏赐回纥可汗,吐蕃赞普的使节,并护送他们的使节回去。
  至此,李亨复国的信心才开始坚定,也开始有了复国的准备。
  7
  其时,长安方向,叛贼方面的局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叛贼刚刚攻克长安时,城里是一片混乱。那时,就有不少的地痞流氓趁火打劫,他们冲进皇宫,民宅,大势抢劫财物,抢劫妇女。
  后来,安禄山叛贼渐渐在长安站稳了脚跟。不久,燕帝安禄山就下令彻底搜索三天,彻底追查皇宫财物和妇女们的下落。

  闻听皇帝的旨意,燕军大小官兵喜不自胜。
  他们立即挨家挨户地进行搜查,连同丨居丨民的私产也一并没收,吞没。
  燕帝安禄山还严令各级政府加紧追踪,哪怕是一文钱也要查明。
  于是,人众互相牵连之下,被安禄山叛贼大肆逮捕,没有终止。狱中人满为患,社会沸腾,人民越发想念唐政府,痛恨叛贼的无道暴掠。
  就这样,各地抗暴义军开始兴起,形成了风起云涌之势。各地英雄豪杰集结成群,奋起抗暴,他们纷纷诛杀燕军官吏,遥应唐军。
  因而,燕军的势力范围,日渐萎缩。到了最后,仅剩下一个长安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