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0后女生看房地产那些事儿》
第7节

作者: 千岛之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顾一下中国最早的末代皇帝是个叫夏桀的皇帝,如出一辙,与下一个皇帝商纣两个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爱妾叫妹喜,一个的皇后叫妲己,一个被诸侯商汤起义灭了,一个被诸侯周武王灭了。春秋和战国名义上都尊周天子,其实各自为政,所以更加乱,要么小宗打大宗,要么强臣谋位,最出名的要算是吴王夫差和西施,还有“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和褒姒。战争频发的时期,好像战败国输送美女,和派送间谍没有什么两样。

  几乎所有的末代帝王,都有一位“红颜知己”。很多人说明朝不是,那么陈圆圆是不是?原来的侍妾,牵连出吴三桂,再牵连出满清大军。不管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傀儡政权,都是如此。就连清朝最后宣统皇帝的身边也有一个金枝玉叶“川岛芳子”(这位比较特殊,本身是皇亲国戚,可怜一辈子沦为工具)。
  当今世界纵观之下也不过如此,高管的落马似乎背后都有一位“红颜知己”为推手,不过她们的使命并不是间谍,而是推波助澜。这一点法国皇后作了很好的发言,“管我身后洪水滔滔”。就连一代枭雄项羽身边也埋伏着一个虞姬,似乎历史就是告诉我们女性的作用有时候可以是双方面的。
  为什么女性会出现在如此尴尬的境地?有人常常叫嚣,看看诺贝尔奖就知道了男性比女性天生强。可是他却忘了,居里夫人的迟迟出现是因为当时波兰还不准女子读大学,所以历史给我们的不止真相,而是一个丰富的综合信息。女子在古代未开化的时代,被作为生育机器而存在一等一的意义,无后视为不孝,所以她们的智力常常并未开发彻底。不好意思,班婕妤不过是汉帝失宠的妃子,蔡文姬最后沦为弃妇,上官婉儿不过是李唐王室的玩物,李清照丧夫无子被人奚落,苏小妹更是杜撰。只有一个武则天似乎要颠覆这一切,可是不要忘了,她一步一步踏上她至高无上的位子都是通过生育,诞下皇子得到的。

  所以从整个历史来看,一个女性的价值,折合经济学来说,就是她生育孩子的能力。而女“间谍”的出现不过是起到另一种作用——外交。

日期:2010-01-03 16:15:11

  从一开始这些女“间谍”的出现是作为贡品,而后来她们慢慢成为利益输送的纽带。让我来导演一场古装戏,开幕。一个臣子把自己的女儿送进皇宫当妃子,然后通过女儿时不时传递消息,里应外合顺应龙心,谋得自己步步高升。这还是比较温和的,有的甚至通过想篡位,直接给皇帝换个皇后,通过控制皇帝达到自己的权利巅峰。历史不会总是向坏的方面转变,有时候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夫人”外交的是当今比较流行,例如奥巴马就很喜欢打夫人牌。或者说有时候,夫人也可以助一臂之力,希拉里的经典案例就不需要再举例说明了。中国古代这样的贤妻良母不胜枚举,但她们的背后都是大集团大势力的集合。就连出生平民的马皇后,你不要忘了,她可是朱元璋发家致富的原始本钱的出资者。这些女人是历史舞台上的,天才外交家,她们是各种势力交接的工程师。


日期:2010-01-13 15:29:26

  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过热现象,不是因为政策不全,而是因为执行力不够。当前的政策在制定上,往往设定了诸多准入标准,天然造成了不平衡,所有经济体没有被放在一个台阶上,因此很容易导致后面的竞争不完全,或者资源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情况。所以在立法上,最重要的是正视所有经济体的公平,才能在后面的执行中体现法律的公正。

  从法律政策的执行角度来说,对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被约束者应该是相对对立的,但是我们目前的情况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被约束者三者混淆,自己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甚至还是法律颁布者。在利益分歧的情况下,很难切割利益关系体,瓜田李下,纠结成新的难题。
  从法律政策的滞后效应来说,我国的法律制定处于一个怪圈,每年颁布很多规章制度,但是用时又觉得与相关事件不很吻合,往往一个案件的“公平”审理过多依赖于“民情舆论”。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凡是曝光率高的事件,往往得到更快捷的处理,周而复始,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每年都对过往的法律法规进行更新换代有些不符合当代经济生活情况的条例可以废止,不要等“法”到用时方恨少。


日期:2010-01-13 16:12:07

  我一边在写“历史如此相似”的经济学文章,一边惨遭“历史如此相似”的雷轰。近段时间国家的相关政策真的让人看不懂,甚至让一些人气到呕血,例如前辈。我一直喜欢说资金流的事,但是现在黑手最害怕的莫过于露出黑手的轨迹,让我这样的人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答案。
  第一击,房地产!这个太明显,我说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感。
  第二击,央企,说的很明白,不得投资房地产股票,对进入房地产市场也慎之又慎,耳提面命。
  第三击,4万亿的口头禅大家还记不记得,可不可以一起来翻翻帐?到底有多少用在民生上?很想知道那些被清退的代课教师是不是也在这4万亿里?
  第四击,股市一片惨绿,但是有人开始为股指期货创造舆论效益。就像人家说的一样,“不吃饱哪能减肥”!同样,现在不把股市指数压低,怎么现实股指期货“开门红”的决策伟大?

  第五击,回收资金流,开始上调准备金率。我的话说就是,钱用不出去了,投资得不到回报了,适当拿回来,不要造成货币贬值,流通性过剩。但是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流的危机,刚刚起来的用工恢复,又在掐断资金流上做起了反向操作。
  我真的想痛痛快快骂——是不是你自己无能控制不了房价,就拿资金流开刀?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玩的起房地产游戏,去找找你自家的后院,别欺负别人家的小孩。反复的政策,正反作用,你到底要玩到什么时候,我们禁不起的瞎折腾!也许你忘了金融危机的时候,你放宽了“货币政策”激活,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了,你就开始冷冻了。你就像狼来了里的小孩,你的威信在一点点丧失,你知不知道。

  前辈说这一切的政策都是各方利益的博弈!我想问,如果真的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都是一条战线上的,何来博弈?如果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那么我们这个阶级又被谁统治或又统治谁?
  写于2010年1月13日

日期:2010-01-15 14:45:48

  四、变法的代价
  辅导了很多人的高中历史,简直可以成为行走的教科书。我不是和历史老师叫板,而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历史如数家珍,而且现在为了“减负”,那些以前重要的中国古代史被压缩到很小,而近代屈辱史简直就是政治书的翻版,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没有去文科班的原因。顺便在此一问,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会不会感慨自己当时的爱国情结无意中造成了多少祖国花朵的“背书悲哀”?

  言归正传,讲讲变法。
  为什么要变法?我找了很多的原因,最后发现一个真实的理由,那就是统治者要完善自己的统治,所以通过变法来缓解矛盾。说到底,所有的变法都是被动的,有见地的帝王先下手为强通过变法改变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比较木讷或者被迫成为傀儡的帝王只能等待起义军的到来顺便交换一下阶级成分享受一下刺激的“暴力矛盾”。所以从经济实惠又好用的角度来说,统治者当然要选择变法。

  可是什么叫变法呢?一般的定义上说,就是古代时对国家法令制度做重大的改变。先来卖弄一下我们大家通常都知道的一些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一条鞭法”、“戊戌变法”等等,还有很多细微的小“变法”,例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曹操的屯田制、拓拔宏的均田制,还有就是雍正的摊丁入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