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妖怪档案——1000余种古妖资料详考》
第48节

作者: 虫离先生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10-02 16:57:47
  二十七.黑鱼精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姓许的客商雇舟经过鄱阳湖,行至湖心,湖面黑风四起,水中冒出一个小山似的鱼头,一口将那艘船连人带货全部吞入,接着没入湖底,消失不见。
  邻船有人亲眼目睹此事,噩耗辗转传回许家,孀妻幼子,哀毁几死。许家儿子当时就在亡父灵前立下毒誓,必杀那水怪,为父报仇。

  许家世代经商,在族人帮扶下,小许早早出道学生意跑江湖,身负血海深仇,他格外发奋刻苦,又善结人缘,于是甫及弱冠,已经积下一笔可观的资本。
  然而见闻越广,阅历越深,那复仇之路,仿佛就越发遥远。原来据人传说,水怪盘踞鄱阳湖作祟,已有数百年之久,几百年间,不知多少高人侠客尝试诛杀,最终都不了了之。小许自问一介凡夫俗子,在那汗漫无边、飞鸟难度的茫茫大湖上,又能有什么办法手刃妖邪?但杀父大仇,岂能不报,他不肯死心,花了几年时间,费尽无数力气,辗转托请,终于搭上一条路子—龙虎山张天师,愿意接见一晤。

  这一年,他备下重礼,一步一步拜上龙虎山。一路上,心中着实忐忑难安,深怕天师府说一句“我们也除不得此妖”,那么放眼天下,就当真无人可求了。
  天师府内,老天师亲自延见,小许见这位威名赫赫的正一掌教须发皓白,清癯疏逸,待人温和如玉,一片慈和,不自禁生出无限孺慕,将那满怀怨苦,尽皆吐露。老天师目光悲悯,轻轻叹道:“便冲少年人这份孝心,天师府也不会不管。此妖既在江西境内,龙虎山前,我教历代先辈,焉能容它肆意为祸?只因它劫数未尽,尚不到伏诛之日。”
  小许不解其意,只当天师不肯出手,再三哀求,老天师微笑道:“凡除怪斩妖,全仗纯气真煞,贫道垂垂老矣,纵然随你下山,也无济于事。你且放心,待吾子接任掌教,自有助你之策。”
  小许得了这样一个缥缈的承诺,却猜不透老天师是什么用意,眼见再也无法敦请,只好沮丧而归。
  下山不久,小许骤然听到一个讯息:老天师驾鹤西去了。他这才明白,原来接见自己时,老天师已然病重,即使如此,还是留下遗命,令继任天师助他报仇。想起老人家的恩慈宽厚,悲从中来,望龙虎山方向遥遥叩拜了几拜。
  春去秋往,忽忽一年时光过去,小许守着老天师的前约,再度来到天师府。继任的小天师已是第二次见面,知道小许来意,因而说道:“先父临终之前特意留有交代,许君放心,这件事情天师府责无旁贷。不过此妖自北宋初年出世,作恶至今已有五百多年,道行高深,我虽有制它之法,却也不易将其斩杀,若要根除祸患,需得你再寻一人相助。”
  小许忙问其详,小天师探手入袖取出一面小小的铜镜,交给小许道:“你持此镜下山照人,倘若见镜中之人有三重身者,速来告我。”
  小许见那铜镜清莹皓耀,样式古拙,入手颇为沉重,心下惊奇,难道有人照镜子的时候竟会显出三个影像?揽镜自照,镜中只有他一个身影。
  小天师道:“此是龙虎山秘宝‘照骨镜’,能照见人心术根骨,亦可察探‘根气仙官’,凡具仙根者,在此镜中所显影像,便与常人不同。”
  小许暗忖,我只有一个影子,那么肯定是没有仙根了,天师当是有仙根的,却不知照在镜中是几个影子?这话当然不敢问,更不敢拿宝镜去照一照天师,于是再三道谢,辞府而去。
  出得天师府大门,小许又迷惘了,人海茫茫,不知哪里能找到这样一位“根气仙官”?他只有借生意之便利,携带宝镜四方游走,几个月下来,足迹几乎踏遍江西,每天守着宝镜,眼睛也瞧得花了,却迟迟未见三个影像的人出现。
  这一日舟行赣江,来到宜春清水县境内,已是黄昏时分。江岸人家炊烟袅袅,远方归鸦阵阵,父母呼唤顽童回家吃饭的声音疏落而嘹亮,乡音浓腴,小许神思恍惚,仿佛回到了孩提时的故居。
  艄公摇船泊岸,也开始温酒造饭,小许手捧镜子,怔怔坐在那里,夕阳打在镜面上,金光闪闪。忽听耳边一个清脆的童音“咦”的一声,问道:“叔叔,你在照什么?”
  小许回过头来,一个青衣小童一手拎着草鞋,却挽着裤脚,站在跳板上,弯着腰,探着个圆圆的脑袋,睁大眼睛望向他的铜镜。
  小许笑笑,故意拿铜镜的反光去照那小童,小童咯咯直笑,跳到船上,忽然定住身子,大脑袋凑过来道:“咦?镜子里怎么有三个我?”
  小许一怔,霍的转身,惊道:“什么?”低头看时,果然镜面映出了三个小童,正齐刷刷的抓耳挠头,瞅着自己。小许心脏狂跳,多年积郁化作无边狂喜,一把抱起那小童又搂又晃,大笑道:“找到你啦!天可怜见!总算找到你啦!”
  小童猛不防给他这样一吓,扁扁嘴就要哭,小许忙道:“不哭不哭,好孩子,告诉叔叔,你叫啥,家在哪里?”说着抱了小童去翻行囊竹篓,翻出一包松子糖塞在他手上。
  小童捏着一把糖,照实说了,原来是本地一个杨姓农家的儿子,小许谨记着天师嘱咐,问清楚小童住址,连夜催舟赶回龙虎山。

  小天师听说找到了“根气仙官”,也十分欢喜,立即遣人赶到杨家,假说听闻令郎神童之名,想要接出来,延请名师培养。当时是有这类佳话的:寒门天才得到缙绅资助,苦读十年,终于折桂蟾宫,鱼跃龙门。这样的故事在坊曲之间最受欢迎,讲述者往往添油加醋,传的像话本一般,令听者好生神往。而朝廷本着“盛世修文”的宗旨,在各省广立“提督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学政”,大兴文教,对于此等发现、奖掖后进的善举,亦着实勉励,加意提倡。须知在清代,每县学额相当有限,譬如道光年间,江苏苏州府曾出现一万多名童生竞考四十个秀才名额的残酷局面,普通农家子弟,非极其出类拔萃者,根本难以跻身士林,而只有天分,没有名师点拨,亦万难成功。因此小天师此举,真不啻为杨家打开了通天之门,一家人喜出望外,众星拱月般陪着那小童子,齐赴龙虎山而来。

  在天师府住了几天,小天师另设托词,要带着小童游鄱阳湖。虽然这几天来总是吃吃喝喝,传道授课一点没见动静,但人家是名震天下的张天师,神仙一流的人物,杨家人莫测高深,又岂疑有它?全家人又高高兴兴跟着一班道门高人游起了鄱阳湖。
  是日风和日丽,湖上清风习习,小天师羽衣星冠,背挂长剑,亲自抱着小童立在船头指点烟岚,又解下宝剑给他玩耍。小许随船同往,他也不知千辛万苦寻来这童子后,小天师待如何施为。忽听扑通一声,小天师竟高高举起小童,远远扔进了湖中,满船顿时鸦雀无声。小童的父母最先反应过来,扑到船边,但见湖水苍茫,一只小小的鞋子浮在水面上。
  小童父母大哭大喊,就要厮打拼命。小天师笑嘻嘻地躲闪道:“二位不忙,令郎不会有事。”
  这如何能信?儿子给丢进水里,连个泡都没吐出来便沉底不见了,怎么还能“不会有事”!
  小天师居然还能好整以暇地踮起脚尖,招手高呼:“许兄!许兄!快来拉一把,别让二位寻了短见!”
  正乱糟糟闹得不可开交,咔嚓一声巨雷,船身抖动,浓腥扑鼻,一股殷红自湖底涌起,迅速扩大,顷刻将整片水面都染得赤红。众人都惊得呆了,不知道又出了什么变故。忽然船侧血浪排空,一个巨大的黑鱼头“腾”地冒出水面,自鳃以下,似被利器平平斩断,兀自鲜血狂涌,而鱼头之上,赫然立着小童,手提青锋,一脸茫然。

  小天师高高跃起,如水鸟般轻轻一个转折,抱起小童落回船上。小童父母忙上前查看,见儿子虽少了一只鞋子,全身衣裤竟干干爽爽,哪里是刚刚从水里出来的样子?
  小天师拍手笑道:“有惊无险,妙极,妙极。”冲小许招招手道:“许兄,幸不负所托,令尊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小许已哽咽难言,大步走上前去叩拜谢恩。小天师笑吟吟还了半礼,道:“小道只是个出主意的,这位杨小朋友,才是手刃妖物的大英雄。”
  小许复向杨家众人叩谢,这才说出事情原委。杨家人兀自心有余悸,但儿子既平平安安,那也没什么可追究的了。
  船儿打道回府,众人见十里之内,湖水尽成血色,无不咋舌。
  鄱阳湖为患数百年的鱼精,一朝诛除,小童声名鹊起。许家感其大恩,从此以后,鼎力资助他读书进学。雍正五年,小童进士及第,仕途乘风而上,先后历任广西巡抚、礼部侍郎、湖南巡抚、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授漕运总督,加太子太保。这个小童,就是清代名臣杨锡绂[fú],史称他为官地方期间,终任无水患,督槽十二年,养活运河两岸百姓无数,大清的漕运,在他手中,臻至全盛。

  清.袁枚《子不语·黑鱼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