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战争可以是这样--绝对真实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们》
第3节作者:
梦雪2012 正所谓兵败于山倒,这一跑,那些兵就都当逃兵了,跑了一夜,几万军队只剩下五百人。他手下的将军吴骚、孙安商量,准备将辅公祏抓起来,投降唐军。辅公祏听到了,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带十几个亲信连夜跑了,不久就被老百姓给抓起来送给唐军了。(当时天下大乱,很多村庄都有民间武装的)
经过这几次战役,李渊对李靖是极口赞叹:这个李靖那是真NB啊,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没有一个可以超过他的。
不过,李渊也没想到,这对李靖来说,才刚刚走完第一步,还有更精彩的表现。
日期:2012-01-09 09:34:03
不久之后,颉利可汗挥师南下,他这个出兵是有一个原由。
李渊和李世民他们争霸天下,拉拢始毕可汗,当时李渊要从太原出兵争天下,为了防止突厥进攻太原,就派刘文静出使东突厥,向突厥上表称臣。
大意就是突厥帮他一把,答应给突厥很多金银财富,突厥也向李渊提供战马。
李渊父子能争得天下,可以说突厥的帮助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不过,凡事有得必有失,随着李渊打的地盘越来越多,突厥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因为土地和人口归李渊,财富给突厥,算是他始毕可汗的臣子,帮他管着这些地方。这自然是骗鬼的把戏。)
很自然,这个矛盾越来越大,突厥一看,李渊你这家伙不是明显骗我吗?于是挥师南侵。
李渊急调各路大军抵抗,果然这个颉利可汗的骑兵不是一般的猛,各路大军都不行,李靖率万人奉命驻守太谷,与突厥大战了几场,自身几乎没有损失,突厥没讨到一点便宜,不过另一个任瑰全军覆没。
突厥都是骑兵,几十万大军,来去如风,这边攻不下就绕到其它的地方,一直到了豳州,李世民当时领大军在豳州,他知道硬打是打不赢滴,
只带了一百多人,跑到颉利可汗的阵前?用反间计,离间颉利可汗和突利。颉利可汗因此起了疑心。(这个过程很精彩的,说明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那是相当的NB)然后,双方又和好,自然唐军少不了要给突厥好处。不过,总算解了燃眉之急。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现一次南侵,然后就有了便桥之盟。李世民六骑退突厥应该是真的。不过,颉利可汗也不是傻瓜,狮子大开口,要了很多金银财宝。
李世民一生引为“渭水之耻”。
从此以后,李世民就磨刀霍霍,发誓一定要打败突厥,一血前耻。
李世民让武将天天都带兵器盔甲上朝,天天在显德殿训练士兵,培养武将。又让李靖开始教诸将兵法。准备与突厥誓死一战。
日期:2012-01-09 10:12:45
可以说,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内心中是很不喜欢李靖的。
李靖自然是不愿意卷进这个皇室兄弟相争中,不过,他也没背叛李世民去告密。
李世民找李靖商量,李靖的态度是:这事我不管。
李世民虽然没明说,但肯定不满,这小子,一开始就是靠我求情,才保命的。
没想到在玄武门之变,这么关键的时刻,竟然不帮自已一把。
李世民自然会对李靖放心不下。
但李世民心中又清楚,李靖确实是最会打仗的将军,要打败突厥这个大敌,非得李靖不可。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世民还是很明智的。
这里多说一点,武将与文臣是不一样滴。
一般人认为武将只要打仗厉害就行了,但对于皇帝来说,打仗越厉害的将军,他越是不放心。兵权那是一定要抓在自已手中的。
武将的威信太高,打仗太厉害,万一造反怎么办?
对文臣,这方面的考虑就比较少,几个书生,再怎么吵,怎么闹,也反不到哪里去。
所以,中国很多皇帝宁愿任用无能,垃圾,草包一般的武将,只要是对自已忠心耿耿就行,也不愿意用最NB的人。这也是中国与游牧民族战争经常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皇帝总是会任命自已最喜欢,最放心的人挂帅,当将军。却不是真正看能力,看谁会打仗。最会打仗的,说不定还死得最快。
其实从将帅的水平来看,就算是蒙古最NB的时候,军事指挥水平也不比汉族高。甚至还远不如。
成吉思汗可谓千古一帝,一生征伐,也难免有十三翼之败,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如果不是对手太烂,乱杀一通,引起部下不满,恐怕成吉思汗早就死了。也不会统一蒙古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里扫盲一下,很多人误以为成吉思汗征伐欧亚大陆,这是彻底的误解,成吉思汗一生的功绩,就是统一蒙古和灭花刺子模。至于,征伐欧亚大陆,进攻北京,灭金国,宋朝。。那都是他子孙后代的事情。成吉思汗只是打了一个基础。)
而汉族的名将中,一生征伐,从无败绩的将军是很多滴。。。
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虽然也有很多不耻的地方),他虽然不放心李靖,但还是决定让李靖去打突厥。
李靖后来升任宰相,但基本上就挂一个牌,不问事。唐太宗对他这种做法还是比较满意滴。
这里有一点扯远了,继续说精彩异常的突厥之战。
这是汉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最经典的一战。
日期:2012-01-09 11:01:12
突厥发生灾害,内部也发生了变乱,因为争权夺势,有的部落向唐朝请降,以躲避颉利可汗的追杀(也就是要唐朝保护他们)
李世民派李靖出兵去保护他们,颉利可汗估计带的追兵不足,没有与唐军正面交战,放过了对那些部落的追杀。
随后不久,李世民决定对突厥正式开战。分成六路大军。统一由李靖指挥部署。
颉利可汗退避,准备等春天早长之后再与唐军决战。
这个问题是与游牧民族战争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对方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进退自如。
过了几个月,正是最寒冷的冬天,李靖亲自挑选了3000精兵,秘密行军,千里奔袭直赴突厥的都城定襄。这一招可以是说不是一般的冒险。因为李靖没有让大军跟在自已后面,而是让其它各路军队在半途中去打逃跑的颉利可汗。
看来,他已经算好了凭3000人,可以赶跑十几万军队。然后,再让其它各路在半途中杀逃走的军队。
一般来说,这样的奇袭应该是大军跟在后面,以防不测。但李靖偏不这样做。所谓“兵行险着,剑走偏锋”。
果然,颉利可汗看到李靖的军队出现,以为唐军倾国来战,却不知道,实际上只有3000人虚张声势。
其它各路军队都在等着他跑,好在半路上出击。只要一跑,兵无战心,自然会溃散。
这个布署,可以说得上“料敌如神”,算定能用3000军队赶着十几万军队跑。
也可以说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后面根本就没大军。
果然,颉利可汗无心战斗,马上就撤退了。这一撤,正中圈套。李靖带着3000人虚张声势的追,其实压根就不想追上。路上早布置好了其它军队呢。果然,这一路上颉利可汗被各路军队打得抱头窜鼠。等退到牙碛口的时候,身边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只剩下几万人,没办法了,好汉不吃眼前亏,求和吧!
日期:2012-01-09 11:31:19
唐太宗一听说东突厥愿意称臣求和,马上就答应了。
派唐俭当钦差大臣去安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